最近有一篇权威文章转载给各位参考:本文2019年9月27日撰稿于发表于“新浪博客”,
2024年2月17日修订重发
据说,对此钱币是否有柳州造币厂铸造,广西泉界有关专家说法不一。 早时有专家论证此币在桂林铸造,后来《广西历史货币》一书认定,广西象鼻山银币是白崇禧在柳州设厂铸造的(详见该书154页),此说与《广西通志·金融志》第19页所述相吻合,又与《柳州金融志》第50页中“(1949年)7月开始试制广东银毫和广西银毫…”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对是否设在柳州的广西造币厂试铸了广西银毫,是否就是“象鼻山银毫”记载不明。 由于此币图案独特,铸期特别短暂(据考证铸期不过区区二、三十天),实际铸造量极少,以致近乎是试铸之币,特别珍贵,一直深受藏家追逐钟爱。由此也导致在九十年代初,大量制作粗陋,表面镀银的赝品充斥市场。时至今日,市场及网络上所见象鼻山贰角银币多为赝品,特征为图案文字粗陋浮浅不堪,银色均不正常。 此钱老朽有幸藏有一枚。开始,也不敢妄断就是真品。最近,采用现代高清近摄技术,对这枚直径仅24.2mm,厚度1.5mm,重量仅5.22g 的钱币做了一番深度研究后,才发现此币的许多特有的携刻手法和铸造暗记。如: 1、在币文、内环点珠的肉身上均以圆点珠、回形圈,半圆圈及不规则细纹布满; 2、在币文、币图的肉身上有刻意人工雕刻的刀痕; 3、在币文边缘有复打的双痕; 4、在水面上的波纹、渔夫草帽图案的尾部均有多个点珠; 5、 币边道内齿与内环之间的24朵五点装饰花的凸出部位均有特殊携刻处置。 这些特殊的携刻处置方式是赝品钱币无法仿制的精髓之处;现代赝品铸造生成的赝品钱币的表面也绝对不能生成所发现的这些特征。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对识别此币的真伪应是有益和鉴别的真币的佐证。现呈载博文,以餐读者。持有此币的泉友如能借鉴对藏品进行研究,破“象鼻山银毫”之谜,真是善莫大焉。当然,也许这些都是笔者情入其中的误读,还是要持币者自己研究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