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袁像三年银币最早为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铸造,且一直沿用三年这个时间持续铸到1929年。但有一类袁大头,上面虽然写着“中华民国三年”,但并不是民国政府铸造的,而是解放前后由中国共产党铸造。
老手一听基本都知道,没错,就是三年三角圆系列银币。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为稳定东北解放区金融形势,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东北银行总行决定由沈阳造币厂恢复铸造一定数量的袁大头银币。为了让解放区铸造的袁大头与前版加以区别,造币厂的技术人员首先对民国三年袁像银币原模进行修饰,使肩章和领口处经过修饰后更加清晰大方,特别是将“圆”字的“厶”改为“△”,呈三角形状,这成为了再版袁像壹圆银币最大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三年三角圆版。
2.解放军挺近西藏的时政府制造的三角元
解放军挺近西藏的时候,因为新生的人民币在新解放区不被接受,还得用银元流通,所以政府在沈阳和成都制造了袁大头三年一元银币,并都做了暗记,就是俗称的三角元,这样一直制造到1954年。
三角元是由沈阳造币厂、成都造币厂于解放初期生产铸造的,从收藏的角度来看成都版较沈阳版更少,价格要更高一些。
到195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除西藏以外,其它地区都已全部解放,所以当时铸造的银币是为了解放西藏做筹备,由于成都造币厂更临近西藏,为了更好的配合解放军进军西藏,成都造币厂于1951年3月开始试制袁像壹圆银币,4月份正式投产,所铸造的袁像壹圆银币也为三年三角圆版式,但与沈阳造币厂铸造的略有差异。同年4月,沈阳造币厂完全停止铸造袁像壹圆银币。成都造币厂一直到1954年底,西藏和平解放,才结束铸币任务,1955年成都造币厂撤销。
目前评级币上面,大小头的时间仍是按照币面纪年时间来标的,所以可能会有一些新手搞不清,故在此特殊日期特来科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