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看到一枚战国印标本,趁着端午值班无聊,一边上网、看书查资料,一边做一些记录和探索。

此印长宽1.2CM,钮为鼻钮,整体锈蚀腐坏比较严重,穿孔已经完全被土和锈堵住,印面外边框已经完全因锈蚀而剥落不见,内有一条竖线界格将文字分为左右不规则的两部分,左窄右宽。从文字上来看,共三个字,朱文,一侧一个中字,空间相对宽疏,但整体来看所占位置较少;另一侧是車右二字,两字相对紧凑。
从印的整体形制和《战国文字字形表》中“車右”两字的字形来看,应该为三晋官印。

印文中的“中”,自己认为可能是“中军”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多设三军,或者是左中右,或者是上中下,其中晋国就是中上下,以中军的地位为最高。以中军开头的官印网上也能查到不少,有黄宾虹藏的“中军廣車”等等。
印文中的“車右”两字,从网上搜到的信息来看,又称“戎右”、“右”。春秋晋、齐等国置。“车右,勇力之士,备制非常者。君行则陪乘,君式则下步行。” “凡车将在左,御在中,有力之人在右,所以备非常。” 作战时与主将同车,立于车右,执戈盾护卫主将。到汉朝时又有左右车将。
当然,以上都是我根据信息瞎掰的。。。因为车右印我也没找到真正有准确图片、著录的,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右车是个挺常见的人名,以右车为名的私印倒是不少,所以会不会这枚应该是右车印?或者右边的“中”字其实是个姓氏(中间认为是界格的其实是姓的一部分,但是从右到左读还是車右,难道是对读?)

以上边查边写,乱七八糟整了一堆,还是希望各位师友能够提供智慧,解疑释惑,或有相应实物对照印证一下,在此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