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66 | 回复 2

    [欣赏]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珍泉名藏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4-12
    最后登录
    2024-09-17
    楼主 发表于2024-03-22 11:39:21

                                               -----从未间断的文化你能触觉到吗

     

          无论是每年都火爆一次的,初一大早山东集体跪拜年,仪式感拉满,礼仪之邦风头尽出,还是今年元宵节甘肃醉关公不走寻常路,斩断人间疾苦,行侠仗义、悲天悯人,还是闽南众神出游闹元宵,鬼怪陆离滑稽可爱,都无不体现着强烈的文化共鸣、文化归属感。诚然像这样显眼,或者不显眼的文化血液流淌,无处不在。

         这篇以“三田叹荆”典故为题材的,宋代人物故事小铜镜为切入。再聊一聊,一脉贯通的中华文化中那沧海一粟

    微信图片_20240322112923.jpg

    先来一段古文提提气。话说:“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引自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紫荆树》)

          再说典故起源。据说“三田叹荆”典故源于三地,一是汉章帝赐匾“孝义”三田故里——河南省巩义市,一是田真紫荆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一是田完后人紫荆堂: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再看文化脉络。典故从汉代肇始,到魏晋南北朝发展、蓬勃。有陆机《豫章行》的“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有南朝周景式《孝子传》(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孝”的蓝本之一)的“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

           隋唐延续,有许浑《与郑秀才叔侄会送杨秀才昆仲东归》的“阮公留客竹林晚,田氏到家荆树春”和《题崔处士山居》“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

           至宋金丰满、延宕、滥觞。前有宋代大百科《太平御览》记载前文典故,后又唐宋八大家、庆历宰相王安石《离北山寄平甫》的“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铜镜、压胜钱、画像砖、壁画、陶塑均有典故载体、蔚为大观、包罗万象

    宋压胜钱宋花.png

    画像砖画像砖宋.png

    画像砖.png

    宋壁画壁画.png

    金陶塑泥塑.png

           元明清交融,诗词更显丰富变化。这里不一一枚举。其中有元代陈樵《劝兄弟其一》的“田氏好兄弟,初焉念少差。一朝仍会合,荆树再开花”,明代刘伯温《隔谷歌》的“田家紫荆虽微木,不忍听君歌《隔谷》”,方孝孺《勉学诗其六》的“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清侯时见《咏碧荆》的“庭内荆花次第荣,品题吾独爱其清。田家遗事今如昨,芳韵刚传万古情

    元壁画元壁画.png

    清压胜钱清花.png

    清瓷画瓷画.png

        时至今朝俨然积淀、内化于家和才能万事兴。慨叹、慨叹!

     

    liuyishou 觉得赞
    离线 珍泉名藏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4-12
    最后登录
    2024-09-17
    1楼 发表于2024-03-22 11:46:25

    才疏学浅,内容引用、考证不妥之处,敬请师友批评指正。

    离线 liuyishou
    实名认证
    好评
    2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8-02
    最后登录
    2024-09-23
    2楼 发表于2024-03-22 13:29:23

    涨见识了,谢楼主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