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货币。东周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金属铸币开始大量流通。自秦以后,铜钱的形式以方孔圆钱为主。唐初铸造的开元通宝不仅是后代铸钱的楷模,而且直接影响了邻近国家的货币形式。清代后期,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铸币,传统的方孔圆钱逐渐被机制银铜币所取代。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生产活动只能勉强维持自身的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逐渐积累,社会分工日益明显阶级的出现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变革,人们在互相交换剩余产品时,一些生活中普遍需求的商品如工具、装饰品之类往往起着价值尺度及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它们已经行使着货币的某些职能,所以可称为实物或货币商品。
数千年来,中国金属货币的铸量极大,留存至今仍可以吨计。大部分古钱的造型简单,价格低谦,其艺术水准及名贵程度往往不能与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工艺品等相比,因此不易受人重视。历年来,古钱被当作废铜销熔的无法计数。实际上,古钱是历史长河中流存至今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实物资料,它们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研究中国货币可以使我们增进对以往历史的认识。就这点而言,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它文物。如王莽政权的垮台即与当时推行新货币政策的失败有关。在微宗钱币上可以欣赏到这位皇帝精湛的书法艺术。汉武帝的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影响深远,这种铜钱一直铸行了七百多年,堪称“古钱寿星”,但了解当时的货币政策及杨可告缗令的内容后,则多年来对汉武帝褒多于贬的评论可以重新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