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北方游牧民族为统治阶级的元朝,流通的货币主要为纸钞。由于蒙古草原部族习惯物物交易,商品经济不发达;随着领土的扩张和统治的趋稳,逐渐形成纸钞为主、铜钱为辅、禁止金银流通的货币体系。纸币之所以能通行全国且币值稳定,是由于政府严格控制发行量,以丝绢和白银为本位,且伪造假钞罪可致死。
白银由政府控制作为准备金铸成五十两大锭,有时底部铸阴文“元宝”二字,意为元朝宝货,自始后世亦将五十两大锭称为元宝。元初的银锭形制沿用宋金,呈板状,弧首束腰,区别为周边微微凸起似围堰;随后亦出现五两或四两小银锭,束腰更加明显、中部微凹、两端形成竖起的短翅,为明清锭形开创先河。另外元朝始银铤改称为银锭,所以说元朝的银绽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元朝的银锭一般用于储存和课税而非流通,故存世较少。
①四两束腰银锭
②宋元时期大银铤錾块
高考在即,祝莘莘学子元亨利贞、连中三元,绘就似锦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