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枚比较有趣的一级小版:至和元宝隐郭背细缘真书。
这个版在旧的北铜上有两幅拓片,分别是隐郭背细缘和隐郭俯宝,其中背细缘版配了篆书对钱。
修订后的北宋铜钱谱称作“隐郭宽至背细缘”,同样配有篆书对钱。这个版我也是想念很久了,刚开始玩宋钱细版的时候就听过至和隐郭俯宝的一级威名,只是那时候对此版不甚了解,只认为是普通隐郭的俯宝版式,以为只是隐郭本体的进退俯仰的小变化;后来学习的越来越多,也就了解了这个版式的不寻常之处。
此版除了最显眼的特征宝字俯外,元字亦进, 且至字格外宽阔。该品篆书的宝字也与隐郭类其它版式的宝字不同。此外,这对钱币的形制为背细缘细郭,似与隐郭其他版式相异。
如此“异类”的版式,它的亲属会在哪里呢?
遍观泉谱,一个版式映入我们的眼帘:至和通宝隶通版。该版是至和中的名誉品,早年十分珍贵,近年发现数量也多了起来。
至和通宝隶通的真书版至字宽阔,与元宝隐郭背细缘真书版的至字形态极相似,且二者皆为俯宝;而篆书宝字与元宝隐郭背细缘篆书也格外雷同,异于它品。
此外,隶通篆书的“至”字下方只有底部一横而无中间一横,与其他至和通宝的两横均不同,而与元宝隐郭类篆书的至字相同。
最重要的是,至和通宝隶通版同样拥有背细郭细缘的形制特征,将两者背郭对比也不难发现其相似性。
以上特征无不揭示着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至和通宝隶通钱虽然是四级版,但通常尺寸硕大、精度较高;而隐郭背细缘虽然是一级版,但铸造较粗糙。
因此,我们不妨想象,当年或许是同一钱监先铸造了至和通宝隶通版式,而以其改字铸至和元宝隐郭背细缘版式,但由于可能仅是临时性的紧急行为,或因为子钱质量不高、不合标注,或因为改元等缘故,仅制作了很少的一部分,因而该版式才如此稀少。
当然,真相究竟如何,已化作尘埃、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至和元宝隐郭背细缘对钱新谱仍标注为一级,不过实际上真书见得还是有一些的;而该版的篆书所能够搜集到的图片则较少。
也希望早日获得这个版的篆书对钱。
最后再来欣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