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评级盒子镇楼,网上这题材假的好像不少,买个开门




前两天才拍到的,看着是个光背,只是品好点,本来以为几百块能搞定,后面脑子一热就干起来了,最终在倒计时还有几秒的时候忍不住还是出了一口,高价成交…唯一欣慰的是品相还算过得去。这个开放的盒子也是比较人性化,不然估计还得砸。

本人也不怎么玩这种高古类型的钱币,买它纯粹是作为一个三国爱好者的情怀。

三国时期,蜀汉偏处西南,发展经济受到局限,又连年征战,财政困难,军费紧张,只好采用发行大值虚币的办法来勉强维持。在大臣刘巴的建议下,刘备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发行“直百钱”。直百钱有面文“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直百钱”的发行对蜀汉经济的发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网上对这种钱币有着不同的看法,传统学派认为这是蜀汉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铁证,但是也有一种看法,大概意思就是讲蜀国是有严峻刑法支撑的货币体系,并且有特产蜀锦作为支撑,使虚值钱的信用得到保障,并大量入侵魏吴市场,成为货币化战争的一种手段,以下局部引自网文:“直百五铢”的考古发现之广可以得到印证。在东吴的墓葬中,我们发现了数量惊人的“直百五铢”,而在北京、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浙江、湖南、江西等多地的西晋墓葬和窖藏中也发现了可观的“直百五铢”。而在蜀汉境内,我们却很少发现东吴的“大泉”与“魏五铢”,这便可以解释“直白钱”后期减重的原因——对于信用货币而言,只要建立稳定的信用,铸材近乎浪费。------这种观念颠覆了传统,个人认为后期减重还是因为连年征伐导致国库空虚,但是这个出土区域又如何解释的通?不知道各位泉友是什么观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