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方:后晋承后唐,持续的时间也较后汉长久很多,为什么铸币的质量无论官民都十分低劣,
而后汉继承的是被契丹撸了几遍的后晋,存续只几年,按理说国力不如后晋,但官方铸币却能做到足值和规范
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首先,后唐并没有铸流通币,以天成元宝的元宝的存世量,根本不可能是铸造出来流通用的,更可能是个宣示意义的纪念币。
五代初期,行用的多数是铁钱、铅钱和薄小铜钱,整个五代是一直禁止行用铁钱、铅钱的,铁钱、铅钱只能在天高皇帝远的十国里流通。
五代区域内使用的铜钱开元通宝薄小,势必影响到天福元宝的铸造。
再是,五代时期产铜地少,铜价高,铸钱是亏本的,即使薄小也不赚钱。后晋的目的是促进流通,所以允许私铸。私铸是不可能做亏本买卖的。
后汉汉元的铸造量比起天福元宝要小很多,对于一个政权来说,他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来维持铸币的稳定,量小,代价就低,所以汉元相应的铸造的规范一些。
后周的周元,采用了毁佛的铜和从高丽购买的铜,铜源相对充足,周元总体质量是不错的,但一部分周元通宝-小字厚肉类的精度也差,不比汉元通宝强,但他重量是足够的,甚至还略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