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3444546474849505152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200137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fox9082
    正式会员
    好评
    6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6-05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0楼 发表于2006-09-03 04:18:00

    辛苦!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1楼 发表于2006-09-04 21:04:00

    谢谢大家

    离线 泉少爷
    五级发帖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6-07-14
    最后登录
    2024-09-09
    462楼 发表于2006-09-08 07:41:00

    [s:01]

    离线 yangchao0133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08
    最后登录
    2023-01-05
    463楼 发表于2006-09-15 04:23:00

    [s:17]

    身份证已确认:杨超 四川省自贡市

    离线 yangchao0133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08
    最后登录
    2023-01-05
    464楼 发表于2006-09-15 06:02:00

    [s:17]

    身份证已确认:杨超 四川省自贡市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5楼 发表于2006-09-16 05:07:00

    谢谢大家支持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6楼 发表于2006-09-18 04:38:00

    从半两钱到五铢钱(史海钩沉)  汉初允许私人铸钱,民间铸的半两钱轻小如榆树荚,称为“荚钱”。吕后二年(前186年)规定半两钱重8铢,称为“八铢半两”。六年又行五分钱,现多解释为半两钱的五分之一,则为重2.4铢。文帝五年(前175年)改行重四铢的半两,称为“四铢半两”。  西汉继续铸造和使用半两钱,称为“汉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钱上的文字都是“半两”,但实际重量则多数不到半两。由于重量的不同,又有具体的名称。如汉初允许私人铸钱,民间铸的半两钱轻小如榆树荚,称为“荚钱”。吕后二年(前186年)规定半两钱重8铢,称为“八铢半两”。六年又行五分钱,现多解释为半两钱的五分之一,则为重2.4铢。文帝五年(前175年)改行重四铢的半两,称为“四铢半两”  。武帝初年仍用半两钱。武帝为抗击匈奴的侵扰,耗尽了历年的财政积蓄,发生了财政困难。他以通货贬值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铸行白金币(银锡合金币),共三品:一、龙纹圆形币,重8两,值3000钱。二、马纹方形币,重6两,值500钱。三、龟纹椭圆形币,重4两,值300钱。白金币流通的五年间,犯盗铸罪的很多,赦免死罪的即达数十万人。元狩四年还废除半两钱,铸行以“三铢”为文的三铢钱。五年又改三铢为五铢。五铢钱郡国都可铸造,称为“郡国五铢”。因郡国五铢质量多差,元鼎二年(前115年)由京师钟官铸赤侧(《汉书》作“赤仄”)五铢,以一当五,纳税和官用都只能用此钱。赤仄五铢是虽比郡国五铢精致,但以一当五是严重的贬值行为。  武帝任用桑弘羊等,实行了平准、均输、盐铁官营等一系列政策,财政状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再也不需要通过通货贬值来取得财政收入了,于是进行了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废赤侧钱并禁郡国铸钱,专由上林三官(上林苑的三个机构)铸造五铢钱。待铸造既多以后,规定非三官钱不得行。  三官五铢是中国历史上质量最好的钱币之一。以后一直到唐初,历朝钱币大多以“五铢”为名。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7楼 发表于2006-09-18 04:38:00

    康熙“套子钱”

     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开铸“康熙通宝”,第二年改元后,才推行全国鼓铸,“康熙通宝”钱的制作虽谈不上精美,但厚重圆大, 质胜前代。   “康熙通宝”的种类只有两类,即分背满文宝泉、宝源和背满汉文局名。第一类是仿顺治两个满文(一个“宝”字加 一个局名),计两种;第二类为满汉文对应(一个汉字局名加一个满文局名),计20种,分有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              台、桂、陕、云、漳。    两类康熙通宝(不包括罗汉钱)共计铸钱22种,称之为“康熙套子钱”。  藏界曾有这样的说法,甘肃巩昌铸“巩”字钱,山西铸“西”字钱,顺天府密云铸“密”字钱。但专家却认为:“背铸巩西密,实物极罕见,真假难辨别”。此外,还有福建宝福局所铸纪年的庚子钱,专家又认为:“一套12枚,枚枚是珍品,铸时传于今,图录未见齐,望影去追求,徒劳费心机。”   所以,今天常说的康熙“套子钱”,一般是指22钱局铸的钱,称之为“小全套”。    集全康熙“小全套”也不容易,如大“广”、大“台”就非常难求,有“小广常见品,中广求也难,大广属珍品”和“小台能显眼,上品是大台,用心去辨别,台有真和伪”之说,有了大“广”大“台”后,集成“小全套”还不够要求,还要在康熙通宝的“通”字上下功夫。“通”有单点、双点之分,要集成双点“通”的套子钱才是最理想的,但关键在背“东”双点“通”一钱。俗话说:“背‘东’双点‘通’万品难寻到,有者是珍品,请君记心上。        藏友看看自己的藏品,是否满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是精品。难啊!继续努力吧!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8楼 发表于2006-09-18 04:39:00

    中国货币历史概述        关于中国的货币历史,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海贝便是其中之一,四五千年以前,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    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称量货币。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侯割据,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西汉武帝时候,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王莽篡汉位以后,推行大钱制度,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麟趾金。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命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响。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仅铸币的数量最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到清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流通。而银元作为真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到民国二十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铭名。明朝中期以后,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        中国的古钱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的机制铜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历史舞台。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称之为交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府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能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并于1979年开始发行贵金属纪念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民币发行体系。       中国货币的历史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8-30
    469楼 发表于2006-09-18 04:39:00

    西汉半两  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战争不绝,每次动员都在数十万人,生产事业大受打击。秦灭亡后,楚汉相争,对峙五年大小战争七十二起,刘邦以一小股的兵力削平群雄,于公元前206年即汉皇帝位。   汉初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虽然铜钱因连年战争、生产萎缩而不断减轻重量,但是仍然称作半两。《汉书·食货志》说:“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刘邦令民间自铸荚钱,可能与他的无为思想有关。他曾经令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说:“(秦代)事逾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接受秦代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轻徭减赋、缓刑等“与民休息”的政策,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他这样做,对于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中央政府把铸币权也下放到民间,未免有些失之过宽。要知道听任私人铸钱,实际上贫民百姓只会受害,获利的还是豪强富商,而富商们比国家还要富有,往往成为割据势力。其后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明证。 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危害在于:一、私铸必然会使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而造成混乱,给民众带来不便。二、势必会驱使人们去犯法谋利,犯法的人多了,政府就难以控制。三、会造成农民弃税、起义,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刘邦会用人,却不会用事,在铸币事宜上缺乏考虑,放任自流,是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榆荚半两1                                                                       榆荚半两 2 汉初的钱币仍然称半两,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  1、榆荚半两    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汉初的半两钱穿孔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不够规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2、八铢半两    吕后时期所铸的半两钱的重量是八铢和五分。吕雉亲政后鉴于钱币太重而不方便行用,钱轻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这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比当时的“榆荚钱”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为汉半两中最大者,其制作也较整齐。  3、五分钱    八铢半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                                  (四铢半两) 4、四铢半两    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汉文帝铸行四铢半两适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持续了三四十年没有改变过。  文景时期铸钱致富最突出的有吴王刘濞和财过王者的大夫邓通,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吴王刘濞,汉初被封到沛县,有三郡五十二城。他占据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利用吴有许多铜产地,经营铸钱业达三十载,富可敌国。邓通本来是一名船夫(黄头郎),因汉文帝做梦,在他摇摇欲坠时有一裤带反系的黄头郎把他推扶上去。梦醒后就派人找有这样衣着特征的人,恰好邓通的衣着打扮正合此梦,因此得宠,官至上大夫。相面的人说邓通会贫饿而死。文帝说,能叫邓通富起来的是我,怎么能让他受穷呢?于是赐给邓通铜矿山一座,批准其铸钱,邓通也因此大富,他铸的钱行遍天下。 5、郡国铸币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采取削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王国的行政大权收归中央,并接受贾山的建议,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郡国是直属中央的,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这样,西汉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 (西汉半两)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43444546474849505152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