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查看 6224 | 回复 70

    王者之刀---- 释读刀王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0楼 发表于2005-06-07 19:42:00

    岩字是一次寻访岩画时意外发现的,根据同时发现的陶器碎片和石器材料确定岩字的年份年代为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在查询文字资料时又发现了内蒙古呼盟煤精石的石刻符号,年代虽然较晚但是与北方民族物化有传承关系的存在,为释读刀币背文和骨刻符号也提供了边缘材料。

    离线 丁yi001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21
    最后登录
    2021-04-10
    21楼 发表于2005-06-07 21:30:00

    真正的王者之刀. 太好了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2楼 发表于2005-06-08 00:56:00

    再看几个骨刻符号。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3楼 发表于2005-06-08 00:58:00

    内蒙古赤峰市发现的象牙笄及刻字符号

    1991年5月,笔者在赤峰市文化市场见到在松山区大庙出乡发现的古笄一套,共计5件,材质象牙。其中鱼形1件、鸟形2件、蛙形1件、刀形1件。在刀形笄的一面,发现刻划文字符号一组20余个。刻划符号由刀柄开始,其顺序为由上及下,由右及左。该文字符号可能属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早期文字符号。它对于研究和探讨以“刻木为信”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又增加了新的佐证材料。文字符号的释读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同年八月,笔者亲自走访了骨笄的发现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该骨笄在1991年春季植树造林期间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磨制的石器、夹砂红陶器、海贝等物。这套古笄经当地文博部门专家鉴定,确认为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物品。年代距今约3000余年。尤其是骨刀形器上的刻划符号,在赤峰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夏家店文化的族属、人种,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介绍如下:

    鱼形笄,1件,圆雕锥状,全长150、直径5毫米,重14克。在鱼的背部有长50、宽6毫米的网格纹。形状为张嘴瞪目,眼部位为孔,孔为对钻式,孔径2毫米。

    鸟形笄,2件,1件圆雕片状,全长170、宽11、厚4毫米,重5.7克。鸟形器头部特点为尖啄、高冠、大眼,凤的形象;另l件圆雕片状,全长130、宽5、厚4毫米,重3.6克。头部为尖啄、大眼、无冠,凰的形象。

    蛙形笄,1件,平雕片状。长125、宽14、厚3毫米,重3.5克。

    刀形笄,1件,平雕片状,长144、宽17、厚5毫米,重10.2克。刀的形状长柄环首。刀上刻的文字符号已漫患不清。

    在刻划符号中,有一个符号(?)与赤峰大南沟52号墓出土的陶罐上面符号(?)相似。大南沟52号墓为小河沿文化,距今约4500年,而夏家店文化晚于小河沿文化,可见这种文字符号有小河沿文化的遗风。

    这套象牙笄及刻字符号的发现,为研究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头饰及民族文字,增添了新的资料。

    作者简介:郝凤亮,笔名东胡,天津知青.1951年2月生,现为内蒙古赤峰市第七中学教师。
    邮编:024000    http://www.zgbfwh.com/           emil: hfl0476@163.com
    (本文载于2001年第3期《北方文物》总第67期)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4楼 发表于2005-06-08 01:03:00

    1,鱼形笄,1件,圆雕锥状,全长150、直径5毫米,重14克。在鱼的背部有长50、宽6毫米的网格纹。形状为张嘴瞪目,眼部位为孔,孔为对钻式,孔径2毫米。


    2005671721060698.jpg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5楼 发表于2005-06-08 01:08:00

    2,鸟形笄,2件,1件圆雕片状,全长170、宽11、厚4毫米,重5.7克。鸟形器头部特点为尖啄、高冠、大眼,凤的形象;另l件圆雕片状,全长130、宽5、厚4毫米,重3.6克。头部为尖啄、大眼、无冠,凰的形象。


    2005671752542699.jpg
    2005671764957442.jpg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6楼 发表于2005-06-08 01:13:00

    3,蛙形笄,1件,平雕片状。长125、宽14、厚3毫米,重3.5克。

    20056717134886141.jpg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7楼 发表于2005-06-08 01:21:00

    4,刀形笄,1件,平雕片状,长144、宽17、厚5毫米,重10.2克。刀的形状长柄环首。刀上刻的文字符号已漫患不清。


    20056717203011545.jpg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28楼 发表于2005-06-08 01:34:00

    介绍一下北方民族中的一个令人骄傲的民族----- 东胡民族
    史料记载“燕北有东胡,天之骄子”,东胡民族居住在古燕国北部一个强大的民族,曾多次“病燕”(侵燕)。东胡民族在商王朝的时候就生息繁衍在燕山以北,历经商、周、战、秦时期,在汉朝初年被燕国大将秦开所败。以后余部分两支,一支北退称乌桓,即乌丸族,另一支东退称鲜卑。
    从近年出土的文物资料得知,北退的乌桓民族居住在内蒙古赤峰市以北400公里的乌桓山,有印章出土为证。乌桓印章为方型骆驼钮,铭文为“魏率乌丸佰长印”与其相同的印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少数民族展柜中也展出一枚。东退的鲜卑族从呼沦贝尔盟鲜卑墓葬和大鲜卑山的嘎仙洞里面的石刻都得到了证实,鲜卑族的一支曾在此居住与繁衍过。在呼盟鲜卑墓中发现煤精石,其上有刻划的文字符号,证实了该民族曾使用过文字符号。在史料记载中称其为“刻木为契”。鲜卑族记事称“刻木为契”,其族源东胡族记事称“刻木为信”的说法,都说的是记事的方法。“刻木为契”和“刻木为信”中的“木”到今日已经朽没不存在了,可喜的是发现了刀币背文、骨刻符号、岩字、石刻符号,金文和陶文等材料,为证实这个古老民族的存在提供了载体不同的、有规律可寻的、有可比性的、有方向性的、有复合性的、有添加性的、有对称性的文字符号的组合形式。待续

    离线 邮泉轩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10-01
    最后登录
    2024-05-20
    29楼 发表于2005-06-08 03:59:00

    好帖子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