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0141 | 回复 118

    [欣赏] 都昌化左工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11
    70楼 发表于2010-06-02 19:56:36
    离线 我是阿肯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71楼 发表于2010-06-03 12:22:28

    离线 仙鹤居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2-20
    最后登录
    2019-08-06
    72楼 发表于2010-08-13 00:49:49

    好1

    离线 qy00266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8-04
    最后登录
    2021-04-10
    73楼 发表于2010-08-13 08:43:47
    引用第12楼昌阳古泉于2010-01-12 19:30发表的  :
    学习 back.gif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11
    74楼 发表于2010-10-12 00:06:31

    对于鸟虫书出现之前文字革新风气的形成,丛文俊先生把建立在既有“篆引”基础之上的美化改造的新体称之为“美化大篆”,并以《王子申盏盂》、《王孙遗者钟》等为例,确立了美化大篆的规模:圆瘦匀一,屈曲摆动的线条,排叠紧密、更加图案化的字形,式样的优美等。春秋时期这种大篆美化风气的形成,乃是嗣后鸟虫书出现的前奏。

    由于西周“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礼乐文化秩序的崩坏,地方权力中心的形成,使得各地原生的区域性文化得以解脱出来并日益显现。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变风变雅作矣”,而书法文字革新之风也于春秋中期率先在楚国兴起,并迅速取代了西周大篆的传统地位。文化上认同于楚的徐、陈、蔡、许、番、胡、都、邓等小国,以及吴越莫不沾染新风,出现了《洗儿钟》、《陈公子中庆薰》盖铭•《蔡侯盘》•《子璋钟》•《曾姬无血薛》、《者减钟》、《吴王光爹盆、《姑冯勾耀》等新体作品。齐国大篆美化一则受楚系影响,而其本地文化的孕育发展也是一个方面。中原地区周王室及其它诸侯国也曾表现出美化新体的倾向,但普遍不太明显。北地晋国直到春秋晚期才一出现了《赵孟介壶》这样的手写体式的新体作品。

    大篆美化风气的形成为鸟虫书的出现营造了一个普遍的良好的艺术氛围,“美化大篆”为鸟虫书提供了一个藉以增饰物象或变化线条的“雏形”“胚胎”它为鸟虫书搭构好了“添砖加瓦”的字形基础。就以《王孙遗者钟》为例,鸟虫书狭长的结体它已具备,线条的屈曲摆动也颇明显,虽然粗细匀一的线条尚有待作进一步的变化,而其字形却与((王子午鼎》等器铭文十分相近。至于说增饰什么物象,线条如何丰富变化,那就要取决于文化观念的积淀与个性审美的择取了。1_5003_a88452ecb3ac89f.jpg
    1_5003_6d792a043b99b52.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11
    75楼 发表于2010-10-12 00:11:11

    齐国大篆美化,在春秋时期应该是走到前边的,都昌为齐地,因此在早于齐刀的那段时间,对早期“钱”中文字的美化,或许就是随后虫书的先祖。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11
    76楼 发表于2010-10-12 00:46:05

    引用孔方发表的 :


    凡所见先秦之文字,无论铸于何种器物上,一字之间,或上下,或左右,均未见如此稀疏的组合,即间隔实在太远,不能构成所以称为字的结构要素。  



    春秋时期的文字有很多简写以及很多合写,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钱币,书写的风格和战国初期的应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少曲市半等这样的文字,写得也是稀稀拉拉的。对于早期文字,墨守成规是会禁锢思想的。1_5003_619638263e6a97b.jpg
    1_5003_cfa40fea9d35e2f.jpg

    离线 风铃漫渡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11-09
    最后登录
    2023-11-04
    77楼 发表于2010-10-12 08:02:16

    好帖子~~高人

    离线 赵后振
    实名认证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8-06-28
    最后登录
    2024-03-19
    78楼 发表于2010-10-12 09:27:43

    2022-08-06 转正
    离线 堂吉诃德
    实名认证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5-07
    最后登录
    2024-06-03
    79楼 发表于2010-10-12 09:36:53

    漂亮

    2022-11-09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34567891011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