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页... 30 转到
    查看 253051 | 回复 297

    喜迎2015新年征文专题帖----2月25日截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月明秋色
    正式会员
    好评
    793
    差评
    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2-25
    最后登录
    2024-06-03
    150楼 发表于2015-01-08 23:54:02

    ..

    — 此帖于 2015-01-08 23:57:24 被 月明秋色 编辑过 —

    信誉较好(2016-2-2) 125/107/1

    离线 jdhd
    一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08-23
    最后登录
    2023-09-24
    151楼 发表于2015-01-09 10:07:04

                                     《保存着的失去……》
    事情是很久以前的了,是我听家里老辈人家说的事情。其实只是一枚钱的事情,但很有思念的味道,于是记录了下来……
    老人谈论家里的风光事情,常常不经意说起一枚嘉庆通宝的钱……
    很久很久的事情,是在道光某年,我们祖先是在天津做官的,至于什么官?问起来老人们还真说不上来,我想也是代代相传,事情就变的模糊了。
    事情听来是这样的,祖先在礼部认识个朋友,因为祖先喜欢收藏点古玩的缘故,礼部的朋友把一枚金子铸成的嘉庆通宝卖给了祖先,朋友说是宫里皇上赏赐下来的……后来庚子之变,后代就迁到了福建莆田,家族渐渐隐没了,据说迁下来时候把古玩全部出售的,只留着这枚嘉庆金钱。祖先拥有皇帝赏赐金钱的事情,在村里人人都知道,但至于那枚金钱到底去了哪里,却真没人知道了……
    也许,村里人最珍贵的只有这个故事了。
    直到有一年某天,父亲告诉我,我的祖父获得了这枚金钱,是在独自清理老祠堂的香炉灰里找到的,祖父很自私地偷偷拿走了金钱,藏在自己睡觉的枕头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祖父的弟弟曾经偷偷把钱拿走,想去金铺里换钱,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自己又拿回来了,于是金钱又巧妙地回到了祖父手里。
    六十年代,姑妈出嫁,家里穷。祖母想起这枚金钱,于是拿到首饰店里打算做个戒指给姑妈,首饰店老板把钱划了几下,说钱不是金的,只是铜的,不值钱。祖母没办法,于是拿了回来……祖父知道后,怀疑是十几年前那次叔祖父换了,祖父于是找来盘问,叔祖父说几年前他去金铺就发现是铜的,于是才无奈拿回来还给祖父。偶然在香炉里发现的嘉庆通宝,也许和村里的传说巧合一起,或许只是枚普通的铜钱吧?于是祖父把钱放在匣内也没去想它,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枚钱就留了下来给父亲……
    九十年代初,集邮很热闹,父亲带着这枚钱去邮局前面的地摊问一位邮贩子,贩子看了后也不太懂,只说可以2元钱收了随便玩玩。后来偶尔又去了几次,问了不同的几个人,或许大家对邮票熟悉,对钱币只说一元五角可以便宜收来玩,父亲一直认为是祖先的遗物,那么便宜就干脆不出售。曾经有一次,有位老邮人把钱拿到手里,认真的看了又想很久,最后说可以考虑用册子里的一枚袁大头和父亲换这枚钱,那是那么多次问价里面价钱最高的一次了,父亲说只想收钱,银元看不懂真假,父亲想卖三十元,老人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交易还是没成……
    父亲最后告诉我,后来一次搬家,不知道为什么,那枚嘉庆通宝就再也找不到了,或许是漏掉了,或许还在家里某个角落里。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张相片。
    那是父亲借朋友的相机拍下来的,因为拿相片去问价比较方便……
    那张相片一直被我珍藏着。由一个传说到一枚金钱,由一枚金钱成为一枚铜钱,最后一枚铜钱只成了一枚相片。

    呵,也许吧!人生最珍贵的,只是一份带着希望的怀念……
    (注:此文本人在百度吧贴过,有为借图,被人说文章不真实。此次没图片提供,又因为老相片在遥远的家父手里,不能拿到,只能陋文共赏,原谅。)

    离线 河州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7-09
    最后登录
    2024-03-04
    152楼 发表于2015-01-09 22:17:33

      《我收藏之路上的几位老师》
     

    说起收藏,我有些惭愧,因为我那些东西谈不上收藏,只能叫玩玩古钱币,也算是一种嗜好吧。

    记得小时候那些小铜钱是女孩们踢毽子的玩意,并不在意。直到上初中一年级,第一次上地理科,进来一位表情严肃,只拿一盒粉笔的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唰—-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地球,全班同学一声惊叹!好比圆规画的圆,太神奇了!从此就知道他是学校上课不带教案、有画地球绝活、教地理科特别棒的—-老师!更让同学们佩服的是他办了一次古钱币收藏展览,大饱眼福,什么半两、五铢,康熙、乾隆,还从未见过的布币—-现在想起来可能是货布,让我惊叹不已!他就是我玩古钱币的启蒙老师。

    从此我就留意小伙伴们手中的铜钱,开始就要,不给就偷偷拿我哥的乒乓球去换,为此还挨了一顿打。但是还不死心。终于淘到一枚祥符元宝,不知到是那个朝代的,手上没有钱币书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找到了历代年号表这就成了我的第二个钱币老师。一查祥符元宝,北宋年间距今约900多年,天哪!视若珍宝!有天又找到篆书的古钱,不认识的宝贝,跟伙伴们到小河里游泳,怕丢了下河时放在破鞋里,上岸时让弟弟把鞋提过来,发现宝贝古钱不见了,找了老半天,把弟弟骂哭了。回家后睡觉时发现在鞋垫下面,惊喜!内疚!后来才知道那宝贝是篆书天圣元宝-不值一文。呵呵!

    我初二时哥在省城读书,回家时给我送了一本书《古钱》孙仲汇著-这就是我的第三个老师。才搞清寛永通宝是日本钱,咸丰重宝当五背满文是宝巩,我太喜欢了,读了一遍又一遍。

    工作后我单位附近有个旧货市场,在周末时有摆地摊售古币的,我成了常客。见了很多从未见过的古钱,便开始买一些便宜的各朝代的钱币。期间认识了一个收藏古钱币的老退休,他给我讲一些鉴别方面的知识,让我收获很大,经常请教这位古稀老者-他是我第四个老师,在当地颇有名气受人尊敬的藏家。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与他很少见面,有一次见他身体不大好,拄拐蹒跚,走到一处地摊拎着小凳坐在那儿翻看古钱,我上前跟他问好,寒暄了一会就分手了,我因进修学习,此后再也没有见到他。过了一年,一次在市场上见两位妇女在出售一大堆旧书,围了好多人在买,我也凑过去找喜欢的书,突然找到一本1985年出版的《古钱的鉴定和保养》最后一页上粘贴着邮购的发票,户名是那位老者的姓名,我纳闷的望了一下卖书的女人,问了一声老师好吗?那女的喃喃敷衍了一声。我恍然了,感慨万千。草草买了那本书就回了。现在每每看到那书就像古稀老者娓娓道来的话语和蔼亲切.

    后来借助网络,交了好多良师益友,学了好多收藏知识,看到他们的藏品,使我慨叹中华文明之博大,吾能力所不及!所以饱览众友之藏,把玩自己小泉,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也不亦乐乎!

    离线 河州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7-09
    最后登录
    2024-03-04
    153楼 发表于2015-01-09 22:56:02


                              我的第一次收藏

    二十年前,我调到厂宣传部,要写一篇表现职工业余生活的报道。于是就去采访厂里的一位副厂长,这位厂长原在新疆部队服役,后转业到我厂,听说收藏了许多古钱币。
    看了杜厂长的古币,使我大开眼界,有宋朝皇帝写的瘦金体古币,还有精美的悬针篆古币。我被那些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古钱币深深吸引了。才知道古人留下这么多丰富的古钱币遗产。联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竹帘上和箱柜上以及奶奶的捻线坠上见过不多的古币。引发我浓厚的兴趣,于是试着收藏。
    杜厂长告诉我现在小城的北大街上,路边的简易平房里有许多卖旧货的小铺,那里是淘宝的好地方。
    在一个小摊上,首先见到一枚大型古钱币,钱文是“咸丰元宝”背后是“当百”。曾听杜厂长说过,那钱的钱文是清朝的一个姓戴的大书法家所写。书法精美。再说大钱币是清朝货币贬值的特例。于是花八元钱买了回来。
    迫不及待地拿给厂长看,杜厂长说,小王你这枚钱不对啊,是新仿的!你看这字口、这火光、这风格……都不对。
    啊!新仿的!第一次买钱币就吃了药,而八元钱在当时也是我月工资的六分之一啊!
    真是当头一棒!
    现在看来,也许第一次买假,看是坏事,其实也从另一方面让我提高了警惕,增强了防伪意识。大约过了一星期,又在原来那个小摊上花十二元钱买了个宝巩咸丰当百(如图一)。
    一晃二十年,想起来这事仿佛在眼前。从收藏的岁月中,我有过大意、失误,也有过喜悦和满足。日子就在忙碌之中充实起来。二十年来,我写过许多有关古钱币收藏的论文,得到过许多圈内人士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那一份对收藏的痴迷,使人生活更充实、人生更有意义。

    此文是曾经我身边的良师益友已故王兄的文章,一年来本想写文章纪念王兄,拜读此文,借园地一角发表,是我纪念王兄最好的表达。王兄泉识渊博、为人正直、藏品丰富,园地网名:陇上行人,很多甘肃银元版首位命名者,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每每见此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泪湿衣襟,愿兄天堂顺安!

    离线 吴氏钱庄
    实名认证
    好评
    8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7-19
    最后登录
    2023-12-17
    154楼 发表于2015-01-10 03:29:13
    2020-08-25 转正
    在线 方孔人生
    实名认证
    好评
    36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7-04
    最后登录
    2024-06-03
    155楼 发表于2015-01-10 14:01:49

    【赛宝】货布



    2014-1-13 转正
    中初级信誉(2015-01-19 提升)187/167
    中级信誉(2015-4-24提升)216/193
    信誉较好(9-28提升)253/220/1
    信誉好(12-30提升)280/242/1

    离线 语无伦次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2-19
    最后登录
    2024-03-15
    156楼 发表于2015-01-10 15:53:39

    支持

    身份已验证:吴金超 哈尔滨道外

    离线 到远方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1-09
    最后登录
    2024-01-02
    157楼 发表于2015-01-12 08:09:41

    前言

    这是我两年前写的一个帖子,写自己初次下乡收货的经历。一共记录了四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第一天”(略有删改)。同时向藏友们汇报一下自己现在的成就。爆个“照”啦。


       第一天下乡收货记

         不知道我的路在哪里,能否成功!但是我走出了下乡收老货的第一步。 
         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所谓的臭老九。在单位里,属于那种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拉犁的货,到头来别人都评上了职称,而我四十多岁了,还是老二级。平日里勤勤恳恳干着别人二倍的工作,挣着人家二分之一的工资,又累又窝囊,即使自己当年也是大学生、天之骄子,那又有什么用呢。单位里的美女教师整天围着大小领导转,时不时传出绯闻。眼见心中的女神和领导打得火热,对自己却视而不见,心情极度苦闷。帅否?富否?官否?谁他妈的在你身上浪费感情啊。房贷、开销、借款、压得我和妻子抬不起头来。

    作为男人,难道就这样一辈子窝囊下去吗?

    新家的门口有几个古董小店,也不知道有没有营业执照,每天老板也不怎么上班,上班的时候,偶尔领几个mm说笑、吃水果。闲谈间,人家不到半个月就赚了十几万,妈呀,那是我五六年的工资。作为穷教师,星期六、星期天还是有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干呢?下乡去!为自己不务正业的想法而羞愧。

    当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爸爸妈妈拼了老命支持并鼓励我成了一名一无所知的大学生。现在我却要走一条全新的路。

    过完年,还没有出正月,天气冷飕飕的,我骑着破摩托车上路了。

    近处的村庄是不能去的,亲友太多,当年人人羡慕尊崇的大学生,干起了不务正业的勾当,是要被耻笑的,在城里,收藏是高尚的爱好。在农村,人们心目中的下乡古董小贩和骗子没什么区别。何况这几年,说起教师来,大家都一肚子怨气。走出三十多里路,到了另外一个乡镇,估计不会有熟人了,我钻进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小村庄

    村头一位农村大婶正在草垛边忙活。人家说见到人就要问的。好害羞啊!想想就从自己最熟悉的清朝钱币开始吧!“大婶,有小铜钱要卖吗?“声音在嗓子眼里,我自己都没有听清楚。傍边的大狼狗倒是很警觉,向我狂吠起来。其实当时我对清朝钱币的认识是康熙能贵点。至于什么叫小平钱,什么叫大样,那是以后才知道的名词。我们周围根本就没有古玩市场,我也从来没有到过古玩市场。

    也许是刚过完年不久,村子里少有做买卖的,也许是我从小就怕的大狼狗高亢的吼声,周围很快围拢过来三四个人,其中一戴墨镜老者,显得很老练。怂恿那位农村大婶从家里拿出几十枚铜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是大清铜币还是光绪元宝亦或是国民党的铜圆,反正自己也不认识,胡乱给价。“五元一个!”

    大婶当然是不卖的,农村人都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当成能值几十万的宝贝,有时候,拿出来也不是真的想卖,就是探探收购者的口风,并证实一下自己是否会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

    墨镜老者怂恿我二十元一个收购,并介绍说自己以前也是干这行的。第一次出来就碰到了老前辈!虽然整天被x+y+8搞昏了头,愚了脑袋,到底也没有垃圾到把手里仅有的一百多元全都扔给大婶的地步!

    在村子里转了一上午,什么也没有收到,无奈并失望。正要走出村口的时候,又碰到了墨镜老前辈,这次他倒好像在专门等我似的,并拿出一串小铜钱。

    我看了看仅有一枚品相不好的康熙估计能值个五六元钱,其他全是道光、乾隆,想想自己第一天出来就失败而归,无脸见江东父老啊。咬咬牙,二十元钱买了那枚破康熙。

    墨镜老者手里还有三个“银元”。第一次见银元,拿在手里掂了掂,还好,没有闹笑话!直接放弃。

    郁闷中碰到一位老大爷,在他家里收了一个民国肥皂盒,一个木制的香粉盒,共花去了30元。他那一直瘫坐在炕头上似乎是中风或是其他什么病的老婆嘴里咕念着听不清的话语,好像是叫老伴不要卖的意思。老者并不理会,对我说:“病了!”老人家一看就是缺钱的样子。临走的时候,我又从兜里掏出十元钱,扔到炕上说:“给老人买点好吃的吧,我也没有很多!”弄的老大爷只以为我会赚很多,差点就要反悔不卖了。


    其实我也的确有些兴奋,觉得光那肥皂盒也得赚几十元吧,够一天的工资了。兴冲冲踏上归程,没有直接回家,先到了门口的古董店,老板是这几天新交的朋友,由于兴奋,锁摩托车前头的时候把钥匙都別弯了。

    当我把兜兜里的东西倒出来的时候,朋友扫了一眼,说“不值钱!多少钱来的,我给你多少钱吧!希望以后常联系!”冷!最后我也没有好意思说是50元,那岂不显的我无知?故意在心里默算了一遍:“一共花了35元!”“哦!”朋友扔给我两张二十的,同时,把我那些东西一股脑塞进了一个抽屉里,抽屉很老。柜子也很老。

    第一天,赔了二十元钱!油钱不算,呵呵,人家说,教师就爱算小帐,果真如此……

    在第四天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好冷清,我也要睡觉了!我把这个帖子作为记录自己奋斗的梦,不知道明天是否能继续下去!”那时候我是多么迷茫啊!

    后记
    今天,我虽然没有实现两年前的发财梦,但觉得自己收获的更多。喜欢上了收藏。虽然仅仅是一枚收藏界的屌丝,却学到了很多知识,古玩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以前的书本和校园里永远也学不到的。我知道咸丰年间国家为了应对战乱造成的铜源紧张,造出了当十,当百,当千等大制钱,也大致能够分清青花,粉彩,浅绛彩等中国传统的瓷器工艺。那是我们老一辈文化艺术的结晶。在我的藏品里,刘荣盛的三娘教子感人,江新发的红绿狮子活泼,罗吉泰画的老人慈祥。呆在校园里永远也欣赏不了她的美。本想把康熙通宝各局集齐,可惜像背台、背西啊什么的实在太贵。呵呵,应该是放弃了!休息日,偶尔也和朋友下下乡,抱着娱乐和捡漏的心态。下乡不易,最大的感触是人人瞧不起的古董贩子也是一支间接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力军。结交了很多朋友,心情也好了很多。房贷也还完了,去年买了车。学校里每次的教学成绩评比都是优秀的。郁闷的时候就看看自己的钱币,欣赏一下收藏的帽筒、花瓶,和古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态平静,这也就足够了。

    身份已验证:刁玉杰  山东海阳

    离线 风调雨顺
    正式会员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1-18
    最后登录
    2024-05-09
    158楼 发表于2015-01-12 13:32:49

    支持!

    2014-03-03  转正

    离线 甜水泉
    实名认证
    好评
    3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5-11
    最后登录
    2024-04-02
    159楼 发表于2015-01-12 18:31:24

    支持

    2024-01-03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页... 30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