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822 | 回复 7

    [讨论] 母钱的一些逻辑分析~写的仓促不很多方面没写,将就看看吧,有空再补充。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miracleliqi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0-21
    最后登录
    2024-03-18
    1楼 发表于2021-03-17 10:57:47

    不赞同,我觉得母钱才是阴谋论。

    前两年,除了宋母,还没人敢提康熙之前的母,现在呢?康熙、顺治、明母,开元母,乾元母都出来了。

    这不就是商家炒作的阴谋吗


    身份已验证:李岐 河北秦皇岛

    离线 QD22518142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7-12-04
    最后登录
    2024-04-25
    2楼 发表于2021-03-17 10:59:31

    母钱也好,雕母也罢,都是古人用来铸钱的工具,不是为了满足今天大家收藏比美用的!

    2021-04-27 转正
    离线 miracleliqi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0-21
    最后登录
    2024-03-18
    3楼 发表于2021-03-17 11:06:28

    现在好多人追捧母钱,谁都想手里的母鸡变凤凰。

    很多人玩古钱的初衷就是想捡漏,想一夜暴富,现在终于有了希望,所以干脆就来个三人成虎。

    从而降低了母钱的标准,甚至凭空捏造一些所谓“理论”。

    前两年论坛大家讨论的东西是什么?

    这两年是什么?动不动就是“看看这枚XX是不是有性质”“喜获开元母”“标准雕母”等等。

    再加上无良评级公司的撺掇,搞的这个圈子乌烟瘴气。

    收藏从原来的高雅的艺术,变成了现在的被人唾弃。

     

    身份已验证:李岐 河北秦皇岛

    在线 老刀
    四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29
    最后登录
    2024-04-25
    4楼 发表于2021-03-17 11:18:18

    第一个嘉庆,经过怎样的磨损,才能磨到第二个的状态?我不理解。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5
    5楼 发表于2021-03-17 11:20:00

    1.我非常赞同楼主观点。

    2.以上观点如果我表达的话,几句话就行了。

    3.去年春节之后,我曾用文言文发个帖子,之所以如此就是想提高门槛,让担心被阴谋的泉友不被阴谋。节录一节如下:

    泉海浩瀚,余得一粟,惟求美者。然世间善恶相随,美丑相生。所谓美丑何人所为?古之铸钱人也,而铸钱人必听命于其上掌权者。《咸淳临安志》记高宗颁钱式御札:“大小钱样付卿。乌背者制作颇精,与开元、崇宁所铸相似,然恐费工难办。素背者似可作式样。”文短而理明矣。故知上有求美之欲,下必从之而为;上无求美之心,下何费工为难办之事?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铸钱之器,以母为首也。故曰:有其母必有其子,以子可知其母也。

    在线 老刀
    四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29
    最后登录
    2024-04-25
    6楼 发表于2021-03-17 11:21:14

    按我的思维,谁要砍我的头,我就灭他九族!不知道是嘉庆比我傻,还是我比嘉庆傻?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8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5
    7楼 发表于2021-03-17 11:28:32

    《咸淳临安志》记高宗颁钱式御札这段话,我多次引用,简单几个字,我认为信息含量非常大,古代铸钱的标准、程序全部蕴含其中,我一直想写点参悟多年的心得,各种原因终究作罢,但在自己的帖子和跟帖别人的帖子上,也谈了很多。

    最后的感慨是话多无益。我一直佩服一位玩政和、宣和母钱的师友,人家从来不说是母钱,打开他的帖子,母子对照成系列。

     

    还是节录一段我去年帖子的一段话,与楼主共勉。

    余常思鼓铸之术,略有心得,必雀然公之于众,以不藏私而干其私也,终为言语所累。近观《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似有所得。故信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言,复叹佛家拈花微笑之传。

    — 此帖于 2021-03-17 11:29:40 被 大风起兮 编辑过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