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9894 | 回复 24

    [原创学术] 钱币书法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楼主 发表于2018-02-27 11:32:38

                   浅谈古钱币中的书法
     
    大凡古钱币爱好者对于钱币上的书法都有一定的认识,笔者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说明一下,其一,应当是文字的划分,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字不同的书法,谈书法首先要明确是何文字的概念。一般地说,在古钱币上出现的文字大约有如下几种:
    满文——清钱,“天命汗钱”满文相传为额尔德尼所书,及后期背面的文字等;
      蒙文——元朝钱币上的文字;
      夏文——北宋时(公元1032-1227)党项族建立夏国,西夏钱币上的文字;
      粟特文——也称“突骑施钱”,公元6-8世纪在西北可汗部落流通的青铜币上的文字;
    伊斯兰文——拉锡丁汗红钱,清同治年间(公元1861-1874)新疆铸行的文字;
    回鹘文——公元9-14世纪,新疆高昌回鹘王国铸币上的文字;
    汉文——含篆、隶、真、行、草、楷、宋等体。
    对于我们一般收藏的古钱币或者市场上交流的古钱币而言,自先秦而秦汉而唐宋元明清,钱币文字主要是以汉字为主的古钱币,而书法则是汉字中进行书写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古钱币上的汉字书法精髓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其书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篆书:春秋战国时期至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钱币,早期为古篆、大篆,后期为小篆;秦“半两”为丞相李斯所书,三国时“大泉五百”、“当千”为当时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皆为玉箸体篆书,气韵飞动,遒劲潇洒;金朝“泰和重宝”篆书为党怀英所写,字体精美典雅,钱体精细浑厚;南唐“开元通宝”、“唐国通宝”篆书,均为大书法家徐铉所书;北宋“皇宋通宝”为九叠篆,篆笔更是豪绝精美,飘逸傲群。
    隶书:唐武德四年始铸隶书“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北宋“元丰通宝”有篆、行、隶三体,隶书为苏东坡写。
    真书:南唐“唐国通宝”、北宋“至道通宝”等,规整端庄。
    行书:多体常见于北宋钱等。
    草书:(同上)
    楷书:(同上)
    宋体:多见太平天国钱币。
    虽然书体可以分为以上几种,但是由于书写钱文的书法家各异,所以书写出来的文字又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的秦李斯、金党怀英、唐欧阳洵等书法家所书的不同文字,更加给古钱币收藏者在寻觅和欣赏时增加了无穷的乐趣和思索。粗略地统计一下,古钱币上采用的著名书法家的比较典型的文体大概有如下几种:
    米书大观:北宋米芾所书,金元时铸造。
    党书泰和:(见前)
    戴书咸丰:清书法家戴熙所书,铸有通宝、重宝。
    周书咸丰:清书法家周尔庸所书,宝河钱局铸有通宝、重宝、元宝。
    隶书元丰:(见前)
    瘦金体:宋徽宗赵所书,铸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御书的一种,又称“铁划银钩”。后金朝“大定通宝”、“崇庆通宝”为仿瘦金体钱,同样俊逸精美、整肃俏丽。
    御书:皇帝亲自书写钱文,除上述瘦金体外北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楷、行、草三体均为宋太宗赵光义(昊)亲写,是我国最早的御书钱;后有“景德元宝”、“祥符元宝”为宋真宗赵恒所书;“元丰通宝”行书为宋神宗所书。
    (前文已介绍者从略)
    实际上,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所铸的钱币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如果仔细思索或研究一下,就不难看出其中还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倘若收藏先秦或秦汉钱币,其上无疑全部是篆书体文字,这是否与最早发现的甲骨文字的演变有关呢?但无论如何,我们应当承认中国文字最早的书体是篆书,尽管这里还有古篆、大篆与小篆的区别,但是当我们将东西周、刀布与秦汉半两那些铸造精美、文字清晰的钱币进行比照是时,是不难看出其中的细微变化的----正如北宋名品“皇宋九叠篆”上的篆文与普通篆书大相径庭,更加可以领略篆书书写时的风云变幻之功。对于篆书文字,秦半两、汉半两五铢乃至莽汉的六泉十布,一直到三国的大泉、十六国时的货泉、汉兴、凉造新泉、南北朝的永光、太货六铢常平五铢及北周三品等,无一不闪烁着篆书的风采与变化,确实美不胜收啊。
      直到唐开元通宝统一币制后,篆书体钱币才嘎然而止,应当说这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篆书作为最原始的文字,虽然有其千变万化、妙不可言的艺术特色,但是由于其书写规律的限制,很难成为老百姓易书易用的书体,而代之出现的隶书则规范又简单得多了。唐始采用欧阳询所书铸开元通宝,打破了篆书一统钱币天下的格局,成为隶书开元的一家天下。而且无论开元,抑或乾元、乾封泉宝、得壹、顺天以至于后来五代十国的开平、周元、汉元等,均效仿开元以隶书为准,直到后来的唐国、开元才又出现了隶、篆两体文字的所谓对钱。
      如果说先秦、秦汉时期的古钱币文字以篆书为主,那是因为当时的文字大约只有篆书一体,无论书信或书籍均以篆书书写,那么唐以后则出现了多种书体并行的局面,进而言之推断,到了北宋则实施对钱制度,且对钱中往往篆书也采用多种书体,隶书中也间有行书、揩书、真书等多种字体出现,在北宋的宋元、太平之后陆续铸造发行的对钱体系则作为一种钱币上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北宋虽然国力不强,但其各年号所铸钱币却极有特色,据说北宋皇帝登记必先安排铸币事宜,因为这是宣扬改年号的最最广泛的宣传,篆、行、真、揩无一不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篆书体竟然出现了“九叠篆”精妙绝伦的书法,诸多名人书法家也竞相将其墨宝奉献其上,难怪历来吸引收藏爱好者的眼球啊。两个时期古钱币上的篆书,却是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能不说让后人欣赏时还要体会历史进步的魅力。
      自南宋淳熙后期至元、明、清,鲜有篆书体在钱币上亮相,屈指可数的如南明的永历、昭武、清后期的光绪等,虽然铸造工艺水平不低,但是南明的篆书体钱币无疑包含反清复明、恢复汉室的含义,因为篆书是大汉民族特有的文字艺术瑰宝的一部分,这在其它民族的文字中是没有的;而清光绪倘若不是为了表现满汉和睦,便是东施效颦了,所以其铸造数量极少,或许半途夭折也未可知呢。
      自然,钱币爱好者不是书法爱好者,未必对于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理解和研究得那么透彻,但是只要您收藏了并欣赏了古钱币,就无法拒绝地被其精美的书法所吸引所诱惑所陶醉,是阻挡不住的,笔者说几句闲话不过是投石问路,自然不敢在“家藏万贯”的收藏家面前奢谈对于古钱币上书法的研究,因为毕竟“见少识窄”啊。但是倘若能以此心得引出金凤凰,能请泉友贴上几帖文中所涉及或者未提到的书法名品钱币,岂不也能大饱眼福和心有所得吗?如何?
      敬请泉友附帖: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1楼 发表于2018-02-27 15:50:00
    快乐的猪:
    好帖,向老友学习!

    谢谢老友!!哈哈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2楼 发表于2019-06-17 08:38:47
    jian100346:
    我奇怪的是小钱上细密的书法刀刃很薄也刻不好啊,古人用啥刀具刻的?

    哈哈,老帖重温了。
    是在精确的模具上下功夫啊。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3楼 发表于2023-10-01 19:51:42
    A445859666:

    向老友学习!

    早年所议,相互学习啊。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