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845
主题
28738
帖子
3.8万
积分
法式善 行书对联一幅175*45cm 价18000元 竹静似闻苍玉佩 松寒欲傍绿荷衣
法式善[清](1753~1822)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 小西涯居士。蒙古正红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乾隆皇帝盛赞其为奇才,赐其名为“法式善”,满语为“奋勉有为”之意。 法式善的父祖辈均在清廷供职,但职位不高。其始祖福乐“以军功从龙入关,隶内务府正黄旗。”曾祖六格和祖父平安均为书生。生父广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雅好词章,“夜半忽起,所笔疾书,得偈五首。”初任笔帖式,后补为御园织染局司库。 乾隆十八年(1753)法式善生于京城西安门养蜂坊。他幼时聪颖,七岁从师读书能对对联,八岁可辨四声,十一岁父亲去世,随庶母韩太淑人居于外祖家。虽拜过几位老师,但均因家境窘迫,时日很短,主要靠有才华的庶母韩太淑人严教把读。韩氏是汉军正黄旗韩锦之女,“五岁读宋五子书,十三通经史”,著有《绿萃堂遗诗》。“太淑人每日灯下必严核,读书未尝或弛也。”打下扎实的汉文基础,并养成刻苦用功习惯。十六岁进入咸安宫肄业,二十岁时开始读书西华门外南池子僧寺中”。《梧门先生年谱》 乾隆四十年(1775),法式善二十三岁,依其三叔父(讳信顺)居丰盛胡同,“仍读书西华门僧寺中”。《梧门先生年谱》 乾隆四十五年(1780),法式善28岁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擢司业。五十年(1785)移左庶子,五十一年(1786)迁侍读学士,五十三年(1788),移居净业湖杨柳湾,号称小西涯(明代李东阳曾居于此,号西涯,为别于李东阳旧居,法式善名之为小西涯),有诗龛及梧门书室。前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十二年的时间。“卜居净业湖,方今十二年……” “余家净业湖之阳十年,有溪桥花木之胜老屋……”《存素堂诗集录存》《清史稿·法式善》记载:“所居在地安门北明西崖李东阳旧址也。背城面市,一亩之宫,有诗龛及梧门书屋,室中收藏万卷,间以法书名画,外则莳竹数百竿,寒声疏影,翛然如在岩谷间。” 五十六年(1791)翰林院大考,名列末等,“奉旨以部属用,掣兵部员外郎上行走”。五十八年(1793)升祭酒。嘉庆四年(1799),坐言事不当,免官。秋八月,法式善自杨柳湾移家钟鼓楼街。七年(1802)迁侍讲学士。八年(1803)翰林院大考中再度折翼,降赞善。十年(1805)升侍讲学士,十二年因“纂修《宫史》篇叶讹脱”,降为庶子,不久乞病归家。嘉庆十八年(1813)法式善六十一岁病逝于诗龛。事迹见阮元编《梧门先生年谱》,《清史稿》卷四百九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有传。 法式善通籍后悉心研求文献,博览群书。生平著述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 《陶庐杂录》等,皆足资典故。所作诗,王昶以为“诗质而不癯,清而能绮,故问字求诗者往往满堂满室”《湖海诗传》卷三六);洪亮吉以为“清峭刻削,幽微宕往,无一语旁”(《更生斋集》卷三);其文则冲淡纤徐,有欧阳修遗风,著有有《存素堂诗集》38卷和《存素堂文集》4卷。法式善在京城主持坛站近30年,所作诗文风靡一时,“诗文三馆士皆竞录之,以为楷式。”他特别喜爱宏奖风流,嘱咐同人广为采诗,既著《梧门诗话》,又取师友之诗编为《湖海诗》60余卷。此外还编有《李文正公年谱》、《存素堂文集》、《存素堂诗集录存》。法式善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史学家,在北京文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诗龛是当时文人雅集的一个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关于诗龛的作品。书法赵孟頫。工山水,笔意似罗聘。有诗禽图,卷尾有自题行楷诗龛图记,张问陶等为之跋。其峦峒绎秋图,现存日本。 法式善之孙来秀,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也是杰出的蒙古族汉文诗人。著有《扫叶亭咏史诗集》四卷、《扫叶亭诗集》、《来子俊望江南词》等。2姓氏记载编辑 关于他的姓氏有多种记载。据阮元《梧门先生年谱》所载,“先生蒙乌吉氏,蒙古正黄旗人。始祖讳福乐者,以军功从龙入关,隶内府正黄旗。” 而法式善在生父去世后,邀请自己的好友赵怀玉和王芑孙撰写碑文,其中都提到了法式善家的姓氏。赵怀玉在《御园织染局司库伍尧君家传》中写道 “君姓伍尧氏,讳广顺。字熙若,号秀峯,蒙古正黄旗人世居察哈尔。” 王芑孙在《内务府司库广公墓志铭》中也写道 “公讳广顺,字熙若,号秀峰,蒙古正黄旗人,其氏曰伍尧。” 而据法式善在《重修族谱序》中自称:“吾家先世虽繁衍,然莫详其世系。我曾祖修族谱时,惟记有元以来历三十五世之语,而未载世居何地,相沿为蒙乌尔吉氏。法式善官学士时,髙宗纯皇帝召对询及家世,谕云:‘蒙乌尔吉者统姓耳。天聪时,有察哈尔蒙古来归隶满洲都统内府正黄旗包衣,为伍尧氏,汝其裔乎。盖蒙乌尔吉远宗统姓,而伍尧则本支专姓也。今族中惟知乌尔吉而不知伍尧。’” 《八旗满洲姓氏通谱》载录蒙古姓氏二百余种,其中没有“蒙乌吉”一姓。乾隆年间修的《清通志》载录了蒙古八旗姓氏,其中有伍尧氏,“世居察哈尔地方”,可见法式善并非乌吉氏,而是伍尧氏。3陶庐杂录序编辑 《陶庐杂录》为其读书笔记,记述明清两代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情况、图书目录和文献资料等。前四卷主要记述明清政治、经济情况,并考证掌故和文献。对户口、职官、赋税、水利、开垦、粮草、盐茶、铸钱等均有记载。特别对《永乐大典》、清内府藏书、明清以来丛书的刊刻以及宋元明清诗文选集的目录等记载尤为详尽,且多有自己精辟评价。后二卷主要为摘抄经世之文,借以隐砭时弊。全书考证精详,多可据依。对文献学、目录学和明清史的研究,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法式善其师翁方纲序其《陶庐杂录》云: 陶庐杂录六卷,法式善梧门撰。梧门姓孟氏,内府包衣蒙古世家,原名运昌,以与关帝号音相近,诏改法式善。法者,国语奋勉也。其承恩期许如此。自其幼时颖异嗜学,尊人秀峯孝廉受业於予,故梧门得称门人。刻意为诗,又博稽掌故。其於诗也,多蓄古今人集,闳览强记而专为陶韦体,故以诗龕题其书室,又以陶庐自号。其於典义卷轴每有所见,必著於录。手不工书而记录之富什倍於人,即此卷可见其大凡矣。与予论诗年最久,英特之思、超悟之味,有过於谢蕴山、冯鱼山;而功力之深造尚在谢、冯二子下,故数年前阮芸台在浙以其存素斋诗集送付灵隐书藏,而予未敢置一语。今笠帆中丞以所梓是编属为一言,则其中有系乎考证,有资於典故者,视其诗更为足传也。梧门子桂馨亦能文,早成进士,官中书舍人,深望其以学世其家,而今又已逝去,抚卷怀人,耿耿奚释?况吾文之謭陋,又安足以序之。(〈陶庐杂录序〉,李彦章刻本《复初斋文集》,卷三叶十六;文海影本册一页155-156) 此亦可见其家世(尊人秀峯孝廉、子桂馨)也。国语者,应指满文也。蕴山谢启昆,鱼山冯敏昌,芸台阮元。笠帆者,陈预也。 深望其以学世其家,中华点校本陶庐杂录序作「必能以学业世其家」,此中所录文多与原书序文有异文也。 况吾文之謭陋,又安足以序之。中华点校本陶庐杂录序作「愧此序謭陋,又曷足以传之」。4诗作集萃编辑 【宝珠洞】 行到翠微顶,翠微全在下。峭壁不洗濯,孤青自淡冶。 山声石上来,暮色天际写。土灶然松柴,放出烟一把。
=============
=======
7
4076
4090
正过来看
竹静似闻苍玉佩 松寒欲傍绿荷衣
[font='PingFang SC', 'Lantinghei SC', 'Microsoft YaHei', arial, 宋体, sans-serif, tahoma]高鹏年题浙江敷文书院 竹静似闻苍玉佩; 松寒欲傍绿荷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