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2371 | 回复 0

    中国历史上的虚值大钱 [转帖]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haozi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5
    最后登录
    2022-06-15
    楼主 发表于2002-09-17 05:22:00

    大钱,泛指“当十”以上,包括“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在内形体较大的高额钱。虚值大钱是指统治者强制推行的徒有虚名的大钱。
      
       中国历史上的虚值大钱,自新莽“金错刀”到清朝的当千咸丰,历代层出不穷,名类繁多。虚值大钱之最是五代十国时代的“应天元宝”背穿上铸“万”字,以示当万。
      
       王莽铸造虚值大钱是为了榨取人民的财富。王莽发行了三种货币。大泉五十重约7克左右,等于当时流通的五铢钱的24倍,但作价等于五铢钱的五十倍,等于贬值钱成二十分之一以下。这种钱主要用于剥削小生产者的物资和劳动。契刀五百简称“契刀”,重约16.5克左右,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等于贬值成一百二三十分之一。一刀平五千通称“金错刀”,连所嵌错的一点点黄金在内,重约29克左右,一枚当五铢钱五千枚,等于贬值成七百一十分之一以下(不计黄金)。两枚一刀平五千或二十枚契刀五百就可以收兑黄金一斤。这两种钱的作用,在于掠夺当时的中产人家和富家;并且搜括全国的黄金。王莽死后,宫中有六七十万斤黄金,大部分可能是币制改革,通过铸造虚值大钱搜括来的。
      
       刘备和孙权铸造虚值大钱是为了解决战费和外贸需要。三国时期,连连征战,战费开支大,国家财务枯竭,不得不实行货币贬值,铸造虚值大钱,掠夺人民钱财来筹措军饷。刘备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始铸直百五铢(一枚当五铢一面枚)重约8-9.5克,后减重为不足3克,等于贬值成百分之一以下。而孙权赤乌元年(238年)所铸大泉当千(一枚当五铢一千枚)始重约14.5克,后减重为3.5克左右,贬值成千分之一左右。由于孙权和刘备在军事上联合抗魏,经济上两国也相通,一国铸造虚值大钱,另一国若不跟上,钱就会流入他国,所以两国竞相减重,以保持外贸币值结算的平衡。   咸丰铸造虚值大钱是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军军饷以及缓解币材紧缺等原因。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起义,不到两年就占领南京,清政府财政枯竭,危机四伏。“咸丰三年,军旅数起,饷需支绌、东南道路梗阻,滇铜不至,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监察御只蔡绍洛等先后条陈钱法,请改铸大钱以充度支。朝廷下其议于户部。时寿阳祁隽藻尚书,力赞之。”(《光绪顺天府志》卷九十五)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咸丰大钱应运而生。咸丰三年3月铸行当十,每枚重六钱,等于减重百分之五十;8月铸当五十,重一两八钱,减重百分之七十;11月铸当百、当五百和当千,当百每枚重一两四钱,减成九分之一,当五百每枚重一两六钱,减成三十七分之一,当千的每枚重二两,减成六十分之一。全国三十多个铸钱局先后开铸咸丰大钱,各局制作标准不一,擅自减重,使得币制极其混乱,大小错出、轻重倒置、当五十者大于当百、当百重于当千,版别品种繁多。今人马定祥先生在《咸丰泉汇》一书中,搜罗咸丰十六个等级各式钱币拓图达四千余种。
      
       众所周知,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本身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即币材价值和铸造费用。而虚值大钱的实际价值仅相当于货币本身价值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利润奇高,官私竞相争铸。而民间又往往加以抵制,大钱制度最终难以长久推行。
      
       咸丰三年“当时政府铸造大钱的数目,由于铜的供给有限,大概铸得不多。但私铸的数目可能超过官铸”;“当千和当五百大钱,在咸丰四年7月间每千文只值得四五百文,当百和当五十大钱自每千文五六百文跌到三百多文,到10月间甚至没有行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834页)
      
       纵观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推行虚值大钱制度,其主要目的都是搜括和掠夺劳动人民财富。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最终导致国家衰败或灭亡。  

    来源:金融城网站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