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922 | 回复 27

    我所珍藏的一枚大观花钱试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翔翔
    实名认证
    好评
    65
    差评
    5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23
    最后登录
    2023-08-09
    楼主 发表于2006-05-04 06:54:00



       上月中旬经人介绍,我从一位泉友手中购得一枚大观花钱,此钱直径88毫米,厚45毫米,重168克,青铜质。(如图1、2、3)(图1)(图2)(图3)
             一、 此钱的来历
       据售此钱的泉友介绍,此钱1955年出土。当年被埋于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油树下,由于树被当地造船厂买下,所以在挖树时发现此钱与一对青花碗一起埋于树跟下的一个被石板盖好的洞中。可惜两个青花碗早已碎了,连残片也未留下,从而也失去了考证此钱年代的重要依据。而大观出土后一直藏于该户人家家中,其间被当地藏家以两个袁大头和200元买走过,后又被要回,直到去年12月被那位泉友买下。
       我第一眼见到此钱时,首先被它的个头吸引,然后看包浆,有生坑的生辣兼具熟坑的温润,最后看字体,虽谈不上精美且毫无御书风范,但其大气也确有震撼力。卖家起初不想出手,在我的一再恳求下,同意转让,但价格惊人之高。由于喜欢,便咬牙买下。
       二、此钱的断代
       方称宇老师在《中国花钱浅说》一文中指出:“一般而言,花钱的断代有两个着眼点:一是钱体本身所反馈的铸币信息,二是钱的内容所表现出的人文信息。铸币信息包括三个方面,即铜质、形制和锈色。……所谓人文信息,包括文字、纹饰、造像及书法等方面,涉及文学、历史、宗教、美术、历代风俗等众多领域。”依此两点,我作了粗浅之分析,不对之处,请老师和泉友们指正:
       1、此钱的人文信息反馈该钱绝对不是到代之物,这个观点是一致的。因为其钱文全无御书风格,一点瘦金体的影子都找不到。
       2、此钱亦不可能是金、辽所铸,因为一来此钱在南方出土,二来宋与金、辽在很长时间内是敌对国,拿敌对国的钱文铸钱是要杀头的,故金、辽之物亦可排除。
       3、元代的可能性也不大,虽然元代铸造了很多大观花钱,但此类形制度却是从未见过的。
       4、也有老师和泉友认为此泉是清代之物,理由是方头通。但我个人认为,单凭方头通就判断是清代铸造明显力度不够。因为方头通在宋代钱文中也有广泛应用,如这枚淳祐通宝的“通”字便是很明显的方头通(图4),明代的崇祯(图5)、隆武(图6)、利用(图7)也有方头通版式。而最重要的是钱币本身所反应的信息使我觉得清铸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此钱包浆浑厚,蓝斑红锈,典型的南方坑口,清代生坑钱绝难达到此等锈色。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此钱是明朝所铸,且是明早期,因为我对比大中、洪武钱文,觉得此钱钱文粗犷,毫不拖泥带水,有大中、洪武钱文之韵味。
        三、此钱的功用
        既有此钱,必有其功用。那么这枚特大大观的功用是什么呢?这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现将自己的几点推测写下来,向老师和泉友们请教:
       1、开炉钱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既不到代,便谈不开炉。后朝谁会拿一个亡国之君的钱文用于开炉大钱呢?!
       2、祈求吉祥。由于第一点原因,所以这一功用亦可排除。
       3、上梁之用。好象也不可能,试想北宋朝这么一座“大厦”都倾于徽宗之手,谁敢拿“大观通宝”钱文制成上梁钱?
     4、工匠臆造把玩,这是我个人比较大胆的推测。这枚钱的钱文是铸造此钱的工匠自己写的,且只铸造一枚。原因有三:首先,此钱钱文虽大气、工整,但无书法之神韵,绝非出自大家之手;其次,由于该工匠手艺有限,背面未加任何文字和纹饰;最后,这么大个的钱,如铸造较多,流传下来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目前只此一枚。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藏大观通宝花钱的几点粗浅考证,请老师和泉友们批评、指正!(图4)(图5)(图6)(图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 22:59:23编辑过]20065322472130237.jpg
    20065322473015304.jpg
    20065322491361307.jpg
    20065322525813947.jpg
    2006532253830388.jpg
    20065322531782939.jpg
    20065322532570283.jpg

    离线 李太良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5-11
    最后登录
    2021-12-15
    1楼 发表于2006-05-04 07:06:00

    理解的好![s:17]

    离线 蓝三云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08
    最后登录
    2024-06-02
    2楼 发表于2006-05-04 07:08:00

    绝不会是臆造,  也不会仅铸几枚,确少

    离线 正泉轩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2-18
    最后登录
    2021-12-06
    3楼 发表于2006-05-04 07:36:00

    推理成立:)
    也可能是明朝时铜器店“搞笑之作”

    离线 ztluo1969
    荣誉会员
    好评
    5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3-01-05
    4楼 发表于2006-05-04 07:43:00

    超级爽品!羡慕![s:02][s:02][s:02][s:02]

    离线 泉迷
    正式会员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10-06
    最后登录
    2024-06-05
    5楼 发表于2006-05-04 07:45:00

    开门~~~

    离线 奉古
    三级发帖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1-31
    最后登录
    2023-10-06
    6楼 发表于2006-05-04 08:29:00

    同意明代!!

    离线 东岳泰山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12-07
    最后登录
    2023-12-01
    7楼 发表于2006-05-04 14:25:00

    我看,很开门~~~好钱

    离线 东岳泰山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12-07
    最后登录
    2023-12-01
    8楼 发表于2006-05-04 14:31:00

    感觉比明代要早~!

    离线 zsp
    正式会员
    好评
    4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9
    最后登录
    2024-06-08
    9楼 发表于2006-05-04 16:10:00

    [s:07]

    2021-11-20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