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781 | 回复 15

    [欣赏] 元佑年间的苏轼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北经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2-12
    最后登录
    2021-04-11
    楼主 发表于2013-05-02 13:42:39

        月前新得了一枚《元佑通宝》折三行书铁母。历代泉友或云苏轼题写。
        元佑,是仁宗登基后用的年号。其时,仁宗尚幼,宣仁太后垂廉听政。老太太尊重祖宗成法,厌闻革新,非常向往公公仁宗嘉佑时代的太平安乐和宽厚雍睦的政风,所以定年号为“元佑”。
        苏轼深得太后赏识,也是太后组阁中的重臣。元佑元年,苏轼五十一岁,为朝廷复用,入京。四年,勇于谕事,陷入党争,乞外放,而知杭州。开西湖,建南北长堤,“苏公堤”。六年,再召入京,因人诬言,补外以避,知颖州和扬州。七年,再召,元佑八年太后逝,知定州,时五十八岁。
        三进三出,或如苏轼《书破琴诗后》“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元佑年间的苏轼深得太后勖勉。三年四月四日,太后和年青的皇帝召见,君臣相对涕泣,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元佑年,苏轼三进三出,固是党争的反映。但以今日政治学思之,更是皇权的制衡。
        元佑之后的苏轼,一贬再贬,直至天涯海角的儋州。宋徽宗时期,蔡京将党争推向另一个高潮,将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扣上元祐奸党的帽子,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上面刻写三百零九个党人恶名,昭示全国。
        元佑八年,还有一个插叙。苏轼离京,遣散家臣,其中一位便是后来因蹴鞠而为徽宗宠臣的高俅。    元佑年间的苏轼何尝没有这样的预期呢,何尝不向往着田园退隐的生活呢?且读苏轼元佑时期的两首词。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说来也是缘分,6年前,我请杨明华老先生镌刻的印石边款,三首苏词,居然有两首是元佑年间的。)
        元佑年间,苏轼的文字和书法,早已扬名海内外,也深得皇室尤其是太后的喜爱,题写“元佑通宝”也是可以揣想。从以下流传的苏轼墨迹一份来看,“元佑”二字当为苏字笔意: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字偏肥,曾作诗自辩,“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运笔,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书多偃笔。从这枚“元佑通宝”的书法里可以看到斜势中的运笔,“书如棉里铁”。
        也说一段佳话,苏轼说庭坚之书“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反讽,“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手抚“元佑通宝”,目观苏词边款,当是节日快事。
    注:此文多处录于台湾李一冰的《苏东坡大传》。




    2_113771_086f8cca1d6044a.jpg
    2_113771_69e1af152ad592c.jpg
    2_113771_00ce087a7442c2d.jpg
    2_113771_4038a9dab81adc9.jpg
    2_113771_1cab5f45a685fa1.jpg
    2_113771_88aab8bdacabcf7.jpg
    2_113771_25c3d4c4a26a02d.jpg

    离线 蔡林峰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2-06
    最后登录
    2023-06-07
    1楼 发表于2013-05-02 13:46:29

    身份证已确认:蔡林峰  江苏省启东市

    离线 xyw2010
    正式会员
    好评
    122
    差评
    4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2
    最后登录
    2024-06-04
    2楼 发表于2013-05-02 13:46:52

    神韵跃然纸上

    2024-05-03 转正
    离线 正红花油
    保证金用户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3-10
    最后登录
    2021-10-16
    3楼 发表于2013-05-02 14:07:55

    钱币之美,最美是书法。

    在线 会同馆主
    禁止发言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3-17
    最后登录
    2024-06-04
    4楼 发表于2013-05-02 14:22:34
    该用户已被禁言

    2019-04-15 转正

    离线 zwart
    保证金用户
    好评
    6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2-03-04
    最后登录
    2024-06-02
    5楼 发表于2013-05-03 00:48:11

    好钱好文
    其实单看书法也知道不是东坡所书,元祐钱文大多第一横作点状,第二横成弧线,撇画左侧带勾,祐字重心在右边,这些特征与东坡的风格相去甚远,我甚至觉得根本就没有东坡书钱文这件事。尤其是陕西路铁钱,其风格按钱监有从元丰到圣宋较长一段时间稳定的继承情况,这一点与东坡起起落落的人生全然不符,应该就是路基单位或者钱监工匠按样钱自行发挥的钱文。

    离线 闻泉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9-03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13-05-03 10:17:36

    不错 学习了

    离线 gmlulee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录
    2024-05-31
    7楼 发表于2013-05-03 13:38:58

    感觉这版铁母像坡翁字体风格。肥美。和黄庭坚、米芾风格的不一样。

    2022-06-27 转正
    离线 寒鸦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0-01-10
    最后登录
    2024-06-04
    8楼 发表于2013-05-03 14:01:30

    宋人多书家,一个文化气息浓重的氛围,造就了大批文化英杰,东坡翁的聪颖恣肆,自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土壤.因而大可不必附会钱文是谁写的,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精灵.
    元祐铁范铜行书钱,源出一式,各监模移入钱时,各掺己意,因之或粗放狂肆,或端秀清丽,面目纷纭,得失之道,皆在观赏者心中.

    离线 罗水江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1-13
    最后登录
    2021-02-19
    9楼 发表于2013-05-03 14:10:45

    好泉好文,顶顶!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