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查看 3132 | 回复 23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ankyking
    实名认证
    好评
    53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0-31
    最后登录
    2024-01-15
    20楼 发表于2014-12-16 16:38:48

    好贴、必须顶!

    身份已验证:吴熊鹏 湖北天门

    离线 yao9608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0-31
    最后登录
    2021-04-12
    21楼 发表于2014-12-18 15:07:39

    学习了。

    离线 守卫芳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4-19
    最后登录
    2023-02-12
    22楼 发表于2014-12-20 22:50:58

    学习了。

    离线 珐琅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7-16
    最后登录
    2022-04-08
    23楼 发表于2014-12-21 01:17:50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说明:
    1. 年号钱中史书未记发行年份的都 於元年。
    2. 非年号钱中发行年份不明的不列。
    3. 元代庙宇钱或近似庙宇钱的不列。
    4. 外国货币史上有世界意义的或同中国货币有关的重大事件附列在括弧内

    [公元前]
    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慌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孙叔 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魏迁都大梁,当寽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秦惠文王行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78:楚迁都陈。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  等金币。
    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 ,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 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
    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
    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栔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採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刘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孙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4:黄巾军起事。
    186: 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董卓铸小钱。
    208:曹操为丞相,恢复五铢。
    214: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21:曹丕废五铢,用壳帛。
    227:曹魏瑞复五铢。(波斯 珊王朝铸金银币。)
    236: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孙权铸大泉当千。
    246:孙权收回大泉。
    312:(君士坦丁改革罗马帝国币制。)
    313:张轨在河西恢复五铢。
    319:石勒铸汉丰货。
    324:沈充被杀,沈郎五铢当铸於此以前。
    338:李寿铸汉兴。
    376:太元货泉或铸於此时。
    430:刘宋铸四铢。
    447:刘宋制大钱当两。
    448:取消大钱当两制。
    454: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0:萧齐在四川铸钱。
    491-518:(拜占廷铸币开始。)
    495: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北魏铸五铢。
    524:萧梁铸铁五铢。
    529:北魏铸永安五铢。
    540:西魏改铸。
    543: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46:西魏第二次改铸。
    552:萧梁铸当十钱。
    553:北齐铸常平五铢。
    557:萧梁铸四柱钱,一当二十。
    561: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金银币。
    562:陈铸五铢。
    574: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隋铸五铢。
    590:许杨广在扬州铸钱(白钱?)。
    598:许杨谅在井州铸钱。杨广又在鄂州铸钱。杨秀在益州铸钱。
    621: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
    666: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铸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695:(阿拉伯正式制定币制。)
    708:(日本铸和铜开 。)
    732:令市面通用绫罗绢布杂货。
    750:安禄山在上谷铸钱。
    755-768:(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758: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2:大小乾元钱和开元钱平价流通。
    766-779:大历元宝铸於此时。
    780:行两税法。
    780-783:建中通宝铸於此时。
    796:令市井交易以绫罗娟布杂货与钱兼用。
    817:禁止蓄钱。
    845: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楚马殷铸天荣府宝。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 知铸开元通宝钱铅钱。
    917:王建铸光天元宝。大越刘巖(即刘 )铸乾亨重宝。
    918:王建铸光天元宝。南汉刘巖铸乾亨重宝铅钱。
    919: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契丹铸赞通宝。闽王 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4: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大铁钱。
    925:蜀后主铸成咸康元宝。契丹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26:后唐铸天成元宝,马殷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市肆以契券指 交易。
    938: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钱。
    942: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
    944:福建殷王延政在建州铸天德通宝大铁钱。
    948: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辽铸应历通宝。
    955:后周世宗毁全国佛寺铜像铸周元通宝。
    959: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又铸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1: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2:后蜀行广政通宝铁钱。
    964:南唐后主发行铁钱。
    968:辽铸保宁通宝。
    970:(越南丁部领铸太平兴宝。)
    971:北宋定仿造黄金罪。
    976:铸太平通宝。
    980: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契丹铸统和通宝。
    990:铸淳化通宝。
    994: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铸至道通宝。
    996:(朝鲜铸乾元重宝铁钱和铜钱。)
    998:铸咸平通宝。
    1004:铸景德通宝。
    1008:铸祥符通宝。
    1017:铸天禧通宝。
    1023: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聖元宝。
    1024: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
    1032:契丹铸重熙通宝。
    1034:铸景祐通宝。
    1039: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铸皇宋通宝。
    1041:因西夏战争铸当十铁钱。
    1045: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53:西夏铸福聖钱。
    1054:铸至和元宝小钱和至和重宝折二、折三钱。
    1055:契丹铸清宁通宝。
    1056:铸嘉祐元宝和通宝。
    1064:铸治平元宝。
    1066:辽铸咸雍通宝。
    1068:交子改分一贯和五百文两种。铸熙宁元宝。
    1069:置潞州交子务,交子行於河东路。
    1070: 潞州交子务。
    1071:交子行於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72:交子两界流通。
    1073:改当十钱为折二,这是折二铁通行之始。
    1074: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76: 陕西交子。西夏铸大安钱。
    1078:铸元丰通宝。
    1083:辽铸大安元宝。
    1092:辽铸寿昌元宝。
    1093:铸元祐通宝。
    1094:铸绍聖元宝和通宝。
    1098:铸元符通宝。
    1101:铸聖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102:陕西复行交子。西夏铸贞观钱。
    1103: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104:京西路行交子。
    1105:外路改交子为钱引。通行区域扩大到京广、京西、淮南、京师等地。发行额增至天聖原额的二十倍。铸 锡钱。
    1107: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自小平到当十。
    1109:四川发行外引,旧交子作废。
    1110:辽铸天庆元宝。
    1111: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18:铸重和通宝。
    1119:铸宜和元宝和通宝。
    1120:西夏铸元德通宝和元宝。
    1126: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127: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1: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7吴玠在河池发行银会子,这是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1:金人发行交钞。
    1157:金人铸正隆通宝。
    1160: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3:湖北发行直便会子。与元府发行铁钱会子。
    1165:铸乾道元宝折二钱。
    1166:两淮用交子。
    1168: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1:西夏铸乾祐钱。
    1173:金设公典,称流泉。
    1174:铸淳熙元宝。
    1178:金铸大定通宝。
    1180:钱背加铸年份。(英国铸银便士。)
    1188:金添设流泉务二十八所。
    1189: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交钞永远通行。
    1190:铸绍熙元宝。
    1194:西夏铸天庆钱。
    1195:铸庆元通宝。
    1197:金铸承安宝货银锭。
    1201:铸嘉泰通宝。金铸泰和通宝和重宝。
    1205:铸开禧通宝。
    1208:铸嘉定通宝。
    1210:西夏
    1210:西夏铸皇建元宝。
    1211:西夏铸光定元宝。
    1215:金改发贞右宝券。
    1217:金改发贞右通宝。
    1222: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铸大宋元宝。
    1227:蒙古统治区内何宝实在博州印置会子。
    1228:铸绍定通宝。
    1233:金在蔡州发行天兴宝会,数月后为蒙古人所灭。
    1234:铸端平元宝。
    1236: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0:蒙古统治区内刘肃在刑州发行楮币。
    1241:铸淳右元宝。四川多面手 淳右通宝当百钱。
    1247:会子永远通行。
    1249:川引以十年为一界。
    1251:北方各地纸币互不通用,蒙哥定银钞相权法。
    1252:(佛洛伦斯铸洛林金币。)
    1253:铸皇宋元宝。
    1259:铸开庆通宝。
    1260:铸景定元宝。蒙古人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作废。
    1265:铸咸淳元宝。
    1266:(法国路易第九仿阿拉伯的迪尔亨姆铸格罗银币。)
    1276:蒙古人统治江南,用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伯颜铸银元宝。
    1285:卢世荣提出整治钞法计划。铸至元通宝。(威尼斯铸杜卡特金币。)
    1287: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2:设公典广惠库,资本钞五千锭。
    1294:(波斯伊尔汗国仿行中国钞法。)
    1295: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297:铸大德通宝。
    1309: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11:仁宗收回至大银钞,废至大钱。
    1350: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张士诚铸天右通宝。
    1355: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376:停止各省铸钱。
    1377:恢复各省铸钱。
    1389:恢复宝源局铸钱。
    1393:再停止各省铸钱。
    1394:禁用铜钱。
    1397:再停宝源局铸钱。禁用金银。
    1399:恢复铸钱,改定钱制,
    1400:再改钱制。
    1408:铸永荣通宝。
    1411:金银解禁。
    1425:再禁金银。
    1433:铸宣德通宝。
    1436:放松用银禁令。
    1448:禁用铜钱。
    1457:(琉球铸大世通宝。)
    1460:恢复铜钱流通。
    1465:令商税课程钱钞各半兼收。
    1503:铸弘治通宝。
    1518:(日耳曼帝国铸塔勒大银圆。)
    1527:铸嘉靖通宝。
    1557:葡萄牙人侵入澳门。
    1570:铸隆庆通宝。西班牙人侵入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铸万历通宝。
    1596:采矿热潮开始。
    1616:满人铸天命钱。
    1621:铸泰昌通宝和天启通宝大小钱。王象乾请铸三等大钱。
    1625:(日本开铸宽永通宝。)
    1627:满人铸天聪钱。
    1628:铸崇祯通宝。
    1637: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初来中国。
    1643:铸崇祯当十钱。蒋臣提行钞计划。
    1644: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统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5: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
    1646: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51:发行钞贯。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五。日本铸永历通宝助郑成功。
    1653:铸一厘钱。
    1657:顺治钱增重为一钱四分。
    1662:铸康熙通宝。
    1663:(英国铸 尼金币。)
    1674:吴三桂铸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番铸洪化通宝。
    1684:康熙钱减重为一钱。
    1702:康熙钱又增为一钱四分。另铸七分重的小钱。
    1706:日本实行货币减重,宽永钱开始流入中国。
    1720:广州商人组织公行,外国银元大量流入。
    1723:铸雍正通宝。
    1731:北京设立官钱局。
    1733:雍正钱减重为一钱二分。
    1736:铸乾隆通宝。
    1737:北京开设官钱局十所,以平钱价。
    1743:禁用光中景兴等外国钱。
    1745:停闭官钱局。
    1759:新疆开铸普尔红钱。
    1793: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美国开铸银元。)
    1796:铸嘉庆通宝。
    1814:广东设立粤海关官银号。
    1816:(英国采行金本位制。)
    1821:铸道光通宝。
    1828:新疆铸造当五和当十红钱。
    1830:奏定关於处理歇业钱铺办法新章程。
    1832:(墨西哥开铸鹰洋。欧文发行劳动券。)
    1837—1838:台湾铸寿星银饼。
    1848:英商丽如银行在广州设分行。
    1851:铸咸丰通宝。
    1852:咸丰钱减为一钱。
    1853:因太平天国革命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丰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55:铸铁钱和铅钱。
    1856: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宝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62: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香港铸造银元。
    1870:(日本铸造龙洋。)
    1873:(美国铸造贸易银元。)
    1875:铸光绪通宝。
    1882:吉林试铸厂平银币,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5:福建用机器铸钱。
    1887:广东铸龙洋。
    1889:广东造机器钱。
    1890:广东铸造银角。
    1893:湖北设立银元局。
    1895:华俄道腾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枚洋。
    1897: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
    等地设分行。
    1900: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1:规定银元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
    1904:湖北铸造一两重大清银币。
    1905: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清户部银行成立。
    1906: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天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
    1907: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当局向各省督抚徵询银币单位的意见。
    1908: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颁行《大清银行则例》。
    1909: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颁布《币制则例》,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