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注意到这类版别,是在收藏崇宁重宝的过程中,观察到纤字版的一个变化——纤字隔轮,其四字靠近边轮的方向似乎都被加刀刻去了一些(出差在外,暂时无法上图)。于是想到,是不是在这种加刀的过程中,也可能向外加刀了外缘内侧。
近日,看到泉友所发的宋元寄郭版别,该版文字基本没有变化,而且外缘内侧不是非常整齐。于是有了和上面相同的猜想。用PS对宋元中字和宋元寄郭图片作重叠后,发现比我想象的更为符合。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内穿和外缘上的差别,我想可能是寄郭版采用了较早期的阔缘大样进行的加刀,而图谱中的中字,是个中后期的中小样。
所以,我觉得这类寄郭,或者隔轮版别,应该属于加刀类。而目的,可能是为了清理字口与外缘内侧结合部出现的流铜(这种结合部是最容易出现流铜的地方之一),或者是为了使钱币在铸造时铜水能更好地流到各个笔画处,抑或纯粹是为了省材料(虽然磨去外缘可以更方便地省铜,但会明显影响钱币直径)。
个人观点,请各位泉友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