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6 转到
    查看 24951 | 回复 150

    关于车工背为什么是母钱的探讨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2012-05-17 14:08:06
    — (小李子) 执行升帖操作 (2014-04-25 15:17:55) —

        

            自前年以来,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物研究,我连发了两个帖子论述车工背的来龙去脉,形成以下论断:车工背是母钱,分两个时期。一是后黎朝中前期自铸币时产生的;二是南阮在大贸易时期翻铸中国钱的产物。为了既不重复论述,还要保持论述的连贯性,我在这里链接这二个帖子。
             http://bbs.chcoin.com/show-3127795.html
             http://bbs.chcoin.com/show-2978737.html

        因研究的深入,发现以上二个帖子中有的表述可能不准确,在这个帖子中我会尽力修正,但总体观点是一承不变的。今天重点深入探讨的是车工背为什么是母钱。下面转入正文:

       一、    我的母钱观

           从宏观来讲,母钱必然有其时代的特性,同一个时期的母钱必然有其特点的共性,相邻时期的母钱必然有其传承关系。不能只看一枚钱就断定其性质,母钱必然是成系列的。

           从微观来讲,母钱是铸钱的工具,其工艺是为了达到铸钱的需要。一是拔模的需要。大规范铸钱要讲究效率,所以修轮、修穿很重要,每个时代的修法不同,轮不外乎直边、锥边、鱼脊背三种,穿不外乎直穿、喇叭口、鱼脊背口三种。但同一时期的修法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即使小有改动,但一眼也能看出是一个时代的。二是确保子钱质量的需要。母钱精致程度决定子钱的铭文程度,所以母钱要字口清晰、地张平整。

          从母子关系来讲,子钱铸成后,直径、穿口、文字相应都要收缩,铸造青铜收缩率为1.2%-1.4%左右,依材质不同而略有差异。

          从史料和实物的关系来讲,考古学讲究的是史实并重。但历代史料对母钱却从未有过微观的论述,更不可能有照片存世。因此我们从史料中只能了解到某一时期铸钱的背景、铸量、材质、有何特殊工艺等,之后通过实物来进行推断。可以说,实物是本,史料是辅助。

           根据我对母钱以上的理解,并按照这一思路我对车工背与母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1楼 发表于2012-05-17 14:09:25

    二、    车工背慨况

    目前发现的真正车工背中国钱的上限是唐开元通宝,依次而下有乾元重宝、周元通宝、北南宋大部分品种(钱文多是楷书、隶书等正体字,偶见行书,没见篆书钱),元代的至大、至正,明代的大中、洪武、永乐、宣德(原来我说有弘治,但经研究发现所谓的弘治车工背都是当时的固定板而非车工背范畴),到宣德结束。安南钱的车工背上起后黎朝的顺天,下至后黎朝后期清化朝廷的嘉泰。因发图数量限制,对此种类我先不发图,以后慢慢补充。

    这一些车工背的特点有两类。一类我称之为第一时期车工背,或是后黎朝当代母钱,主要特征:1、全部为后黎朝当朝年号。2、这一时期母钱直径必须大于同版行用钱,厚度厚于同版行用钱钱。3、背郭肥于行用钱,轮边形似直边但有一定的坡度(背大面小)和极轻微的弧度,穿内直而稍有坡度呈极小的喇叭口(面大背小)。4、修字(字迹纤细,字根间干净无流铜)、修背(背郭平直匀称,四角近90度)。如下图。


    700_7875_9ee4d7df308e82e.jpg


    700_7875_4f5443374e5a368.jpg

      

    第二类,我称之为第二时期车工背,或南阮翻铸母钱,主要特点:1、用中国唐宋至明初行用钱和后黎朝行用钱加工而成。2、比同版行用钱直径小,厚度薄,背廓窄。3、修字(字口好的有的不修)修背(工艺近于第一时期车工背,但背郭变细)。4、直边,边轮有加工痕迹。如下图。



    700_7875_20b2584313954d3.jpg


    700_7875_3b95d58f1d946af.jpg


    700_7875_cdf643bd11495dc.jpg


    700_7875_77a886edc31cd50.jpg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2楼 发表于2012-05-17 14:13:33

            三、论证第一时期车工背即后黎朝母钱的论据。

           安南历史上是以通行中国钱为主的,但后黎朝时,明钱铸量大减,而此时正当安南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安南历史上少有的“洪德盛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加快。在明代继承元代推行宝钞制时,安南却开始从根本上清除胡朝遗留的纸钞,专一通行铜钱,并且直仿唐开元制,使用单一平钱。而这一制度的保障是大量铸行质量极高的铜钱。传世顺天至洪顺钱无不量大、质优、版多,而且越来越厚重,到景通、端庆时平钱竟达5克以上,铸造工艺直追明初、北宋。要突出说明的是这是安南历史上铸钱最多的时期,也是工艺最好的时期,其铸量和质量要高于同时期明代的铸币。

           后黎朝采用的是母钱翻砂法。(为了节省篇幅,我不长篇引经据典,只靠实物说话)如下图。这一现象说明后黎朝铸钱已经不再使用硬型范,而是采用母钱印砂型铸钱了。(至于为什么我不科普了,您自己查资料)。


    700_7875_540e29342ca4f1a.jpg


    700_7875_79038d7879b0245.jpg



            车工背为什么是母钱?本篇第二章关于第一时期车工背的特点已完全具备母钱特征,语言是苍白的,还是用母子对比说话吧。


    700_7875_9fac4c8b6da5f5a.jpg


    700_7875_c38da3bf6372d1f.jpg


    700_7875_f9ff360c2a321a5.jpg


    700_7875_b6cd15b0928aeaa.jpg


    700_7875_f7935f60d7df982.jpg


    700_7875_03b9ece07115d77.jpg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3楼 发表于2012-05-17 14:18:05

    700_7875_7f0dfafa0d64426.jpg


    700_7875_5a198743a9ae85d.jpg


    700_7875_4e55f5029974d3e.jpg


    700_7875_3cf2c0b85bbed54.jpg


    700_7875_756bc0d637cb58e.jpg
      

    700_7875_e7c671526994f04.jpg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4楼 发表于2012-05-17 14:22:57

    700_7875_6243889393edc5b.jpg


    700_7875_ee137438a1be253.jpg


    700_7875_82a366a86dcefec.jpg


    700_7875_f4529d0de47b8c1.jpg


    700_7875_652bf57286d0f86.jpg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5楼 发表于2012-05-17 14:24:34

    700_7875_0dd38d1162d4352.jpg


    700_7875_5b3c91a6c2ef3fe.jpg


    700_7875_341bd3a14caba01.jpg


    700_7875_020e60342ef28fe.jpg


    700_7875_6e4a8552beb8093.jpg

    离线 黄峒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1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12-05-17 14:25:31

    我认为后黎朝当朝存在泥范的可能。大家发现厚重的景统的醉酒的情况吗?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7楼 发表于2012-05-17 14:26:34

    四、    为什么第二时期车工背即是南阮翻铸母钱。

    先看一段背景材料。14世纪前(相当与中国宋至明初时期),越南历经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这段历史时期,当时越南与中国的宋朝来往频繁,宋钱大量流入越南,以至越南钱币也尽量模仿中国。虽然这段时期内越南也铸造了不少种类的铜钱,但其性质主要是为了赏赐或纪念而铸造,很多种类只铸造了很少的数量。只有极少部分流入流通领域,与其他钱币一起通用。占流通钱币总额的比例还很少,流通范围有限。


    在这段时期内仿铸的中国钱币主要是为了弥补流通的不足,以模仿宋钱为多。北宋铸钱工艺先进,尤以徽宗钱赢得中国历史上“铸钱三绝”之一的美誉。仿者多拣选流通钱中美品为母直接铸造,以中国钱为母铸造者,只有钱径缩小,重量降低,而形制、钱文则看不出与正常钱有什么区别,混入各种钱中经过流通后,更难分辨孰是孰非;有仿照中国钱文字钱形自行铸造者,多宽缘薄肉,文字纤细,钱型有大有小,字体虽仿中国钱但风格差异较大。所见有宣和方冠篆书阔缘小平、圣宋元宝美制阔缘小平对钱、崇宁小平阔缘异书、治平通宝篆书阔缘;也有随意书写中国年号而开模铸造者,风格与中土钱币截然不同。并有文字杂书者,但从出土情况分析,此时的仿制钱并不是指私铸、盗铸的减重钱(与下文所述水上漂者不同)。它们的重量都在3-5克的正常范围之内,铸主应为割据豪强或农民政权。


    14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明清时期)是越南封建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和走向衰败、没落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前期,经济发展迅速,洪德年间,铸钱质量和数量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中国钱的流通数量日益减少。越南货币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但到16世纪初,越南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法国殖民者也进一步干涉越南内政。以此为界,越南铸钱开始走下坡路,钱币流通的混乱状况日趋严重。


    公元1558年,后黎朝权臣阮潢定都顺化,称广南王。与挟持后黎朝国王的大将郑松打了数十年的内战,并造成一百多年的南北对峙。史称“北郑南阮”。经过几十年经营,南阮把版图从顺化-广南地区(中南部)扩大到湄公河流域(南部)。南阮时期,使用中国唐宋古钱,并大量仿铸中国年号钱。

    后黎朝末期,中央集权衰落,南北混战,铸钱日趋衰落。私铸钱大量泛滥,封建王朝已无力控制钱币的铸造和发行。现存大量极为薄小的仿中国年号钱币,钱径不足20mm,厚仅0.8mm左右,钱文杂书,俗称“水上漂”。这种薄小型的钱币钱文繁杂,甚至仿造“仿造钱”。更造成了货币文字上的混乱。

    以上-载自男猪脚博文。通过这篇文章我只想说明一句话,安南历史上大量仿制、翻铸中国和安南前代古钱。

      好了,翻铸的事实确定了,其它时期翻铸的事我们先不说, 单讲南阮翻铸这一时期。

      还看一段文章华商与阮主时期的对外贸易来源:邱普艳(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600年阮潢逃回顺化,形成事实上的独立。阮福源即位后,公开表示不再臣服于郑氏,与北方郑氏展开了长达45年的战争,议和之后,双方仍然在边境上长期对峙。战争的威胁,使阮主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扩充实力,稳定社会秩序,这为商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发展贸易,阮主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招揽商人,并主动和其他国家联系。“早在阮潢时期,阮氏就借各种名义,向日本表示通商的愿望。阮潢与德川家康有频繁的书信往来。”而此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战国时代的动乱,确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战后社会秩序逐渐得以恢复,民众生活也趋于安定,中国丝绸等手工业品的需求量大增。金银铜矿的大量开采,又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了满足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17世纪初,德川幕府正式实施了朱印船贸易制度。

            恰在这一时期,中国方面于隆庆元年(1567年)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贸易,于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成为可能。然而由于长期的倭患,明朝与日本的政治关系紧张,在开海的同时,明朝政府仍然禁止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商人与中国商船只能在中国沿海以外的地方如琉球、吕宋或东南亚各地进行第三地贸易。地处中南半岛的越南毗邻中国,无疑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同时随着海禁的解除,东南沿海的华商纷纷来此贸易,广南的阮氏政权为了增加税收、增强国力,以各种名义向日本示好,对日本政府来讲,可谓正中下怀。此后,双方的贸易关系日渐密切,广南地区也随之成为重要的中日贸易中介地。明末何乔远在《开洋海议》中就谈到了中国商人与日本人在交趾港口进行贸易的情况:“日本法所禁,无人敢通。然悉奸阑出物,私往交趾诸处,日本转手贩鬻。实则与中国贸易矣。”可以说,朱印船到东南亚贸易的目的之一就是与这里的中国商船进行贸易,购买中国的生丝。某种程度上,“朱印船贸易就是一种变相的中日贸易,”广南等地区则充当了这一贸易的中转站。来自中国的商品充斥了整个广南市场,华商也云集于此,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正是诞生于这种历史背景下,并在中国与日本贸易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逐渐发展壮大。

            17世纪40年代,广南地区中日贸易中介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1639年7月,日本幕府实行全面海禁,自然影响到了与其关系密切的广南阮氏,原先兴旺的中国——广南——日本贸易模式解体,中国和荷兰商人接替了原有的朱印船贸易,另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广南为中介与日本进行的贸易也落到了二者身上。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商人逐渐退出广南市场,中国海商随之垄断了广南的对外贸易。1715年日本颁布“正德新例”,规定每年前往日本贸易的中国商船限为30艘,迫使许多中国商船放弃传统的日本市场而改往东南亚贸易,因日本阻拦而回来的中国商船半数或半数以上转而去了会安港,中国与广南的贸易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广南地区的华商人数也急速增加。
      这个文章还为了说明一句话:南阮对外贸易繁荣,尤其是对日本,同时期日本为了同安南贸易铸造了大量贸易钱,这些贸易钱有个共同的特性,钱文都是中国宋明钱的钱文。中国古钱那时就是现在的美元啊,外国贸易认得都是中国钱,,在明代中期不再供应海外时,安南、日本不得不自己铸钱了,但重量要减轻。作为与日本对等贸易的南阮没有理由不翻铸减重的古钱。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8楼 发表于2012-05-17 14:31:00

          回到问题,为什么第二时期车工背即是南阮翻铸母钱?

    1、车工背种类决定。车工背下限到后黎朝清化的嘉泰,(世宗毅皇帝    1573-1599    嘉泰、光兴   )南阮第一王阮潢在位期间(1558-1613)。


    700_7875_ae4f9552759507e.jpg



    2、车工背的特点具备了母钱的要求。您别用第一时期车工背和清母的标准来要求这一时期的母钱,作为减重的翻铸钱的母钱,已经不错了。

    3、传承关系。南阮与后黎朝后期同时代,母钱的加工工艺必然要承接第一时期车工背即后黎朝母钱的特点。为什么都叫车工背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不能早于后黎朝这个时期,第二时期是承接第一时期。

    4、还是母子对比,因为前期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后黎朝当代母钱上,对南阮翻铸母钱的母子对比还未行动,只好借用黄峒和小小三毛的图片。同时再发些车工背翻铸的中国钱。

    700_7875_991103d32b1a6b1.jpg


    700_7875_a55e5aff74b9576.jpg
      

    离线 柳人魏
    正式会员
    好评
    8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7-13
    最后登录
    2024-06-27
    9楼 发表于2012-05-17 14:31:19

    要上班了,回来再过细的看看,学习一下

    2023-05-13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6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