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130 | 回复 18

    试论北宋版别[原创]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5-30
    楼主 发表于2003-05-05 04:50:00

    北宋版别的细分,究竟有没有意义,很多泉友对此有争议。学生不才,在学习和收集北宋版别的过程中,有一些想法,匆匆写成这一篇尚不成熟的小文,希望和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北宋版别的细分,并非无穷无尽。拒资料统计,《古泉大全》(丙集)收录宋版3500多种,当代学者已经扩充到5000多种,但是要发现新的品种(版别),是比较难的了。(注1)如果我们要讨论研究北宋版别的意义,那么就有必要谈论一下北宋版别的区分标准,而这又必须从北宋的铸钱工艺上来进行研究。

        一 北宋铸钱工艺。
       
       北宋是翻砂法铸钱,具体工艺流程,从北宋到清末已没有大的变化。虽然当时有关铸钱工艺的文献资料留存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明钱,清钱,甚至于日本,越南的有关资料进行类推。
       简单的说,北宋的铸钱工艺流程应该是:
         

       雕母--------母钱--------子钱
       
         
       由于北宋钱币铸量极大,以及部分宋钱实物有同版别钱精美不一,笔画粗细差别,因此极有可能在某监铸量突增或其他原因下,母钱不够,部分精美子钱返工再做母钱。
       北宋钱监众多,铸量基本达到我国历史最高峰,但是为何雕母和母钱发现极少呢?
       一或因为宋金战乱,二或因为雕母材质不易保存(木?锡?)。至于母钱,有可能在改元之际,混入子钱中流通,时至今日,由于没有统一的区分标准而消声灭迹;或者于改元时即已销毁。
       关于北宋铸钱工艺流程,还有一种“活字铸钱法”的观点。此观点最早由日本学者田中启文先生提出,在日本和我国有一定的影响。而我国著名钱币学家钱卓先生(铁扇子),已对此撰文详细论证否定,泉友可参考原文(《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4),本文不再累絮。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5-30
    1楼 发表于2003-05-05 04:51:00

    二 版别区分的标准。

       简单地总结,北宋铸钱工艺可称为三步法,由此学生认为,北宋版别钱文的细分,是从雕母阶段就已经出现。简单地说,一个雕母,对应一个版别。具体地举例,同一位工匠,雕刻的多个雕母,字体风格相似,对应一个版;雕出的单个雕母 ,某字或仰或俯,或高或低,对应一个别,合成版别。
       所以,通过钱文风格划版,再通过同版小异划别,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此外,在铸钱过程中,由于铸造原因形成的如:花穿,移范,叠文,甲痕,流铜等等,不能算做版别,只能以趣味品对待。不过它们却可以作为研究翻砂铸钱法工艺的一些资料。  


         三  研究版别的意义。

       虽然北宋版别总的数量有限,但是部分泉友还是有疑问,这些细的版别区分研究究竟有没有意义?
       学生认为,研究北宋版别,对考古学,还是有一定的意义。例如:通过某些风格一致的跨年号版别
    (小字天僖和小字祥符)可以推测出其铸监的一致性;通过批量出土未流通的同版钱,或通过某版钱的铜质成分(如元符挑元系列)推测其铸监和铸地。
       对于收藏者,那就要看个人爱好和兴趣了,由于北宋版别的形成不是随机的,总量有限,因此收集起来,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热爱北宋版别,并非象某些泉友所言是“走火入魔”。在科学的依据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折自己的收藏方向,没有什么不对的。


                                             (注1)《中国钱币》2002-4白秦川先生
                                                               《用钱文划分宋钱版别有合理性》


        本文匆匆完成,一定有许多疏漏和不足,希望大家见谅。此外,本文的写作,是学生在通过书本和网络学到的很多泉界前辈的观点这一基础上完成的,在此感谢钱卓,丁一,白秦川,刘英柏等先生。  

    离线 AD
    三级发帖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10
    最后登录
    2024-05-13
    2楼 发表于2003-05-05 04:54:00

    原创的支持,再写透点就更好了。

    离线 fjcjd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03-05-05 04:55:00

    北宋版别的区分不能太细!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5-30
    4楼 发表于2003-05-05 05:04:00

    学生的意思是:版别细分有科学依据,至于个人爱不爱好细分来收集,要看个人的想法了。

    离线 jiyi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1
    最后登录
    2023-01-05
    5楼 发表于2003-05-05 05:20:00

    见解不错!!!

    离线 泉迷
    正式会员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10-06
    最后登录
    2024-06-05
    6楼 发表于2003-05-05 05:34:00

    周老弟好文章!

    离线 天一阁
    荣誉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29
    最后登录
    2022-07-11
    7楼 发表于2003-05-05 05:36:00

    同意4楼,分的太细便失去意义。

    离线 李浩
    正式会员
    好评
    17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07
    8楼 发表于2003-05-05 16:29:00

    呵呵

    离线 老王000
    实名认证
    好评
    24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4
    最后登录
    2023-09-13
    9楼 发表于2003-05-05 17:44:00

    我赞成用肉眼就能区分的版别(相对明显一点的版别)。
    标级自然依据存世多寡,但若为版别钱定价,我认为其依据必须要有主次之分:
       1、文字的明显变化。如景德楷元、咸平行元、天圣手咸平(陶贝女士藏)等,这些品种完全可以列入正统的名誉品。标价自然要高,价位应在万元以上。
       2、文字位置的变化。如进、退、仰、俯、昂、降、缩、挑等,标价时要考虑变化特别明显的,而稍有小异的不可过分强调。但都不能标价太高。例如元佑大样降佑、斜佑等存世虽少,但价位应在千元以内。
       3、钱币内外轮、郭的变化。标级时要考虑明显的轮郭肥细变化,至于稍有不同,亦不能过分强调。
       4、可能是钱文铸造时形成的差异。如文字稍有肥瘦等,标价时不可考虑过多。
                                                   辽宁老王           13504161313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