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189 | 回复 5

    大地诗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览胜(转载)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二笑
    正式会员
    好评
    5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8-17
    最后登录
    2024-05-24
    楼主 发表于2010-10-01 14:15:29

    568_41570_48b87ed039ef3c3.jpg
    568_41570_d3e74991b50a27f.jpg
    568_41570_fba9cfcf6f6a1f0.jpg
     楔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西征,于1932年12月18日挺进通江两河口,旋即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含今平昌),随后以通江为依托,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以通江、南江、巴中(含今平昌)为中心,扩大到包括万源、城口、宣汉、达县、渠县、营山、阆中、广元等地在内的23个县和1个特别市,根据地面积达4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红四方面军扩大至5个军,计80000余人,根据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红四方面军的远征,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部,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革命斗争,把苏维埃的种子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区域中去了。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在不足一年之内,已经在二十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已经发展了十倍以上的红军队伍,号召了整个四川的工农劳动群众与白军士兵倾向于苏维埃革命。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新的强有力的根据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与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

      1935年1月22日,为了北上抗日,中共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敌,应集中红军主力向西进攻,……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红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命令,发动陕南战役,调动敌军北移,随即又回师川北,强渡嘉陵江,乘胜西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北进入川的作战战略。为了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离开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苦曲折、惨烈悲壮的长征之路……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宣传工作始终是根据地整个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模浩大,深入持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革命群众喜闻乐见,在根据地开展的各项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先导作用。其中,錾刻石质标语和文献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的伟大创举。

      石刻之元:争取苏维埃中国

      《说文解字》:“元,始也。”现代汉语中,“元”有“开始、第一”的义项。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在通江县城西门渡口对面的壁山石崖上完工。

      在长24米、高15米的悬崖上,楷书横写、阴刻的“争取苏维埃中国”每字高2米、宽1.8米,笔画深0.1米,整体字幅达39平方米,距地面10米高。“争取苏维埃中国”七个大字宽博浑厚,笔力劲健,笔画雄宕,于方整之中寓奇恣之趣,由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员汪易和一姓杨的红军士兵书写,经鹦歌嘴、杜家坪的石匠錾刻而成。70多年前的通江县城,瓦房鳞次栉比,傍水依山而建,没有高层建筑物,随便站在城中某个位置,“争取苏维埃中国”七个耀眼醒目的大字都会赫然映入眼帘。在低矮的城墙内,生活原本像铺开的水墨画一样,宁静、悠远。但因一支红色军队到来,忙于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人们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沸腾的县城里改天换地,热火朝天,欣欣向荣。70多年过去了,我不知当年在城中的军民看到这七个大字时内心的感想感慨,历史告诉我们,日后,他们正是为这七个大字——“争取苏维埃中国”不懈地奋斗着、努力着,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诺水两岸,巴山深处,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许世友……笑容宛在,足音跫然;傅崇碧、何正文、邓仕俊、吴荣政、陈彬、朱仕焕、张显扬、张荣森、吴仕宏、陈福章等通江籍将军从这里出发,为了追寻一个新的中国,义无反顾……

      战乱或动乱年代带来的苦难感受通常会改变人们的时间意识,对未来信念的承诺在心理上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33年2月,在通江县城,还有两件大事值得铭记:2月7日,中共川陕省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旧县署二堂召开;2月17日,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旧县署大堂召开。

      中共川陕省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历时一周,参会代表500余人,大会选举出袁克服、曾中生、吴永康、郑义斋、傅钟等37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委员会,袁克服任书记、余洪远任组织部长、刘瑞龙任宣传部长、吴永康任秘书长。党代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委义不容辞、全面肩负起了川陕苏区的巩固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的艰巨任务。

      创建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需要“枪杆子”和“笔杆子”。川陕革命根据地一直处于恶劣的战斗环境中,迫切需要激发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火热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中来。为此,中共川陕省委屡次向全体党员和干部提出“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宣传工作要打先锋”的要求。省委宣传部把宣传工作作为根据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开路先锋,把宣传工作与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土地革命、反四川军阀刘湘“六路围攻”等武装斗争紧密结合,并将各阶段宣传工作的重点、计划、部署写进决议、通告、大纲中,使宣传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政策依据与制度保障。

      为了开展好根据地的宣传工作,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从两大系统着手:一个是西北军区政治部及军区所属各军、师、团政治机关的宣传工作组织,另一个是川陕省委领导下的各级党政及工、青、妇、反帝大同盟等革命群众组织宣传部门的组建。他亲自编写《童子团站岗读本》、《消灭刘湘“三字经”》等通俗宣传读物,引导革命群众,鼓舞士气,增添了根据地广大军民战胜敌军的信心和勇气。

      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及红四方面军(西北军区)下辖的各军、师政治部均设有錾字队、粉笔队、贴发队。队员们镌刻石质标语,书写标语口号,张贴传单、布告,宣传党和苏维埃及红军的政治主张。木工组人员将木板刨光,用墨汁写上标语,放入河水中漂浮至重庆、万县,让白区群众了解苏区的情况。红军所到之处,石刻、木刻、手写标语铺天盖地。强大的宣传攻势大灭了敌军的威风,大长了红军与革命群众的斗志。

      在中共川陕省委统一领导下,根据地的整个宣传工作由省委宣传部、省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负责组织与领导。党、政、军宣传机构紧密配合,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根据地宣传工作蓬蓬勃勃、如火如荼。

      声势浩大的宣传是唤醒民众的战斗号角,是瓦解敌军的锐利武器,不但教育了根据地的群众、瓦解了敌军士兵的心理,而且推动了根据地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石刻之灵:赤化全川

      《说文解字》:“灵,灵王、灵巫,以玉事神。”现代汉语中,“灵”有“精神、灵魂”的义项。

      2010年5月20日,上午,雨霁。

      记者站在通江县沙溪镇苏坪村一组罗家嘴的空地上,目睹了闻名遐迩的红军巨幅石刻标语“赤化全川”的真面目。说它闻名遐迩,一是它字体宏大,与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同有“石刻标语之王”的美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它被载入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中国名胜词典》、《四川文物志》对它也做了详细介绍。

      隔着黎家河,目光向对面仰视,红云崖村海拔近1000米的景家塬左侧巨大的石壁上,“赤化全川”四个白色大字如电光石火般灼人眼目。它太巨大了!它居高临下,在空间的维度与时间的纵深感中,藐视一切、目空一切,横空出世,惊世骇俗。

      这是距离赐给视觉的盛宴!

      这是因内心震撼油然而生的崇高之美!

      这还算不了什么,美才刚刚揭幕。更奇特的在于远观,感受它落日般的遥不可及。

      沙溪镇文化专干告诉记者,天气晴好时,站在文胜乡谭家坪村的山梁上,“赤化全川”四字也清晰可见。需要说明的是,谭家坪村到景家塬的直线距离至少是15公里。站在板凳乡复兴场村的山脊遥看“赤化全川”,不同的视角,带来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复兴场村到景家塬的直线距离至少是10公里。如果居高临下观望“赤化全川”胜景,最佳位置就是罗家嘴的后山——景家塬对面海拔1400米以上的莫家山、周家山。景家塬与莫家山、周家山之间,直线距离仍不少于10公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方位观望“赤化全川”,在远与近、高和低之中,“赤化全川”四字变化无穷,姿态各异。我之所以如此铺陈,是为了印证资料上的说法:十数公里都能看见“赤化全川”悬挂在天地之间。

      在景家塬左侧高25.9米的石壁上,方笔横书、楷体阴刻的“赤化全川”每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深0.35米、宽0.7米(里面足足可卧一人),字距7.1米,整个字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离地面15米高。“赤化全川”四字刚劲古拙,沉着霸气,味厚神藏,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来到景家塬,原准备在石壁上刻一条“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石刻标语,当在石壁右侧刻好“国民”二字时,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到此巡察,认为此标语字数太多,镌刻在崖壁上不壮观,显示不出气势,便把标语内容改为“赤化全川”。錾字队又重新搭架,请巴中恩阳河一个姓张的小学教员书写“赤化全川”,20多名石匠历经40多天时间刻成,然后涂上白色的石灰水,使之更加醒目。

      1935年红军北上后,当地乡绅闫升平、闫际风等人,以一石二升小麦为赏,由甲长闫成文买墨汁和收集锅烟墨欲将“赤化全川”涂抹掉。由于崖高字大,字迹难于毁去,气急败坏,把它无可奈何。白云苍狗,沧海桑田,70多年过去了,“赤化全川”被时光永久地凝固下来,成为大地上一处人造的奇观胜景。

      为了让今天板凳乡部分村组农户赶洪口场行路方便,清道光五年,当地人在景家塬山崖下修了一条便道,取名“捷路崖”;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刻成后,当地居民称为“写字崖”。红军离开后,当地革命群众思念红军心切,夜望北斗,有人晚上看见景家塬红云点缀,奇光异彩,时开时阖,历久不散,便称之“红云崖”。新中国建立后,著名诗人梁上泉据此传说为题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红云崖》,之后,诗人又将长篇叙事诗《红云崖》改编成同名五场歌剧,“赤化全川”便闻名全川、全国。

      记者在景家塬左侧的石壁上看见了高、宽各1米左右的另一幅石刻标语:“赤化全球!”这是1966年12月25日成都工学院红卫兵串联至此刻下的。这显然是受“赤化全川”的启发,对“赤化全川”含义的延伸、放大!这是一件有意味的事情——“赤化全川”是时局板荡、战乱频仍、内外交困的时代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理想,“赤化全球”是和平岁月里红卫兵革命发烧时的大言。史也昭昭。历史在不同的语境里如此微妙,令人幽思、反省。

      站在“赤化全川”四个大字下,巨大的崖壁犹如一个历史的幻镜,概括着1934年春天,再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站在巨大的崖壁下,人不仅渺小,还容易产生错觉——我分明听到了刻字时铁锤打击錾子的叮当声……阳光在巨大的崖壁上缓慢地跋涉,现实中这强大的追光照亮了历史的路径,石壁宛若喋血。再仰视那“赤化全川”,字字沉重,顶天立地。“赤化全川”,字字敲心,胸次中回旋着悠远的余音……

      石刻之王:平分土地

      《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现代汉语中,“王”有“大”的义项。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行土地革命,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又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基础。红四方面军一进入通江、南江、巴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区政治部便颁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在各处张贴,并号召广大贫苦农民立即行动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配合红军,彻底改革封建土地占有制度。此后,又根据中共六大会议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吸取鄂豫皖根据地土地改革经验,于1933年2月中旬发布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改革布告》。这个布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土地法令。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也将鄂豫皖苏区的《怎样分配土地》的小册子重新修订发行,进一步完善土改政策,指导土改工作的开展。

      宣传工作必须服务于根据地的中心工作。开展土地改革,首先要宣传发动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1934年春,为了深入开展“查田运动”和迎接“红五月”到来,九子坡区苏维埃主席马昭书与驻扎在九子坡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政治部錾字队负责人协定,在沙坝子(今通江县至诚镇)通往洪口(今通江县洪口镇)的交通要冲佛耳岩陡峭的绝壁上錾刻巨幅标语“平分土地”。从3月28日到5月底,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努力,一幅每字高5.7米、宽4.6米,笔画宽0.65米、笔道深0.1米,楷体横书、阴刻的标语“平分土地”錾刻成功。标语刻成后,红十师在此召开千人大会,军民同迎“红五月”来临与庆祝“查田运动”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平分土地”四字苍劲矫健,刚柔相济,整个字幅占396平方米,距地面22米高,字体比闻名遐迩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还要大,被誉为“石刻标语之王”。

      红军北上抗日后,乡长赵帮荣派乡丁数十人企图铲去这条触目惊心的石刻标语,终因佛耳岩冲天临险,乡丁难于攀爬崖壁,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作罢,“平分土地”四字从此留存至今。

      2010年5月19日下午,记者前往通江县至诚镇九子坡村佛耳岩,怀着崇敬的心情,目睹了“平分土地”的风采。

      佛耳岩,海拔1100米,坐南朝北,它的东北面是营盘梁,西面是九子坡,北面是板凳乡地界。佛耳岩居高临下,“平分土地”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面向北面数十公里处环拱的群山,大有光照山河、气贯长虹的气势。四个大字像四盏夺目的灯盏,照耀着大巴山南麓的千山万壑。

      站在“平分土地”巨幅石刻标语下,我伸手试图触摸那深深的字道,感受历史的体温,可它太高了。在这里,历史除了书写,我想,还可以想象!

      居住在佛耳岩左侧、现年67岁的农户陈泽明告诉记者,佛耳岩下原有一古庙,红军錾字队刻写“平分土地”时就住在古庙里。陈泽明还带记者前往古庙遗址勘察。遗址已变成农田,由青变黄的小麦颗粒饱满,麦芒毕露;残缺的石基有的深深埋在土中,有的半露半掩,暗示物是人非、岁月沧桑。

      陈泽明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叫陈文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病故),1934年任乡苏维埃秘书,曾亲眼目睹红军錾字队錾刻“平分土地”的情景。陈泽明向记者转述了他父亲陈文忠的话:红军錾字队员先是坐在花篮(大巴山区农具)里,花篮由粗壮的长绳系着,数人提着长绳,站在佛耳岩顶慢慢往下放花篮。花篮放到崖壁中部,花篮中的錾字队员就用錾子在崖壁上打出方孔、圆洞,然后在方孔、圆洞里安上木桩,木桩上再铺上木板,人在木板上搭类似于今天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书写标语的人爬上架子,待标语写完后,錾字队数人一字,轮番镌刻。在錾刻这四个字时,一錾字队员不小心从架上跌落,掉到崖底身亡,錾字队就把他安葬在佛耳岩下。

      陈泽明带记者来到安葬錾字队员的地方——一个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土包前。佛耳岩以泰山压顶之势壁立旁边。一切都是静穆的。这个无名无姓的红军錾字队员已和佛耳岩融为一体,和“平分土地”融为一体。他就是一座山,他高高托举着“平分土地”,无形地站在天地之间……

      石刻之魂:红色风景辉耀大巴山

      《说文解字》:“魂,阳气也。”现代汉语中,“魂”有“灵魂、崇高的精神”的义项。

      大巴山区是红军石刻标语的露天博物馆!

      四川省巴中市,红军石刻之都!

      1933年12月27日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发布的《川陕省巴中道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决议》中写道:“各级苏维埃要组织宣传队、錾字队、贴发队,把宣传品切实张发出去,要普遍张贴在深山老林去,并马上在各石头上刻标语,召开一村一乡一区的消灭刘湘、保卫赤区的群众大会,男女老少都要拿起武器参加,在大会上要准备非常煽动的简单报告……”

      1934年2月20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翻印的《消灭刘湘——紧急关头的紧急工作》:“在白军经过的道路上,多多刻些石字标语,组织火线上的宣传队、口号队,唱歌喊口号给白军士兵听,号召他们拖枪哗变到红军中来。”

      《川陕苏区的苏维埃组织及工作简介》中也明确要求“錾字队、石匠工作组专门在城墙、石崖、石壁刻标语、法令等”。

      1934年11月26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亲自在旺苍县城附近的南峰山石壁上书写了“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然后,錾字队员把它镌刻下来。该石刻全长30余米,楷体刻写,字高1.38米、字宽0.84米、笔道深约0.1米、字距0.45米,浑然一体,气势磅礴。红军离开旺苍长征,当地革命群众夜间悄悄用稀泥将石刻标语糊起来,栽上爬山虎,把石刻标语保护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此幅石刻标语才重见天日。

      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山势陡峭,深谷延绵,遍地都是石崖和石头建筑物。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组织錾字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渡口边、要隘旁的石壁石板上,在户院围墙、祠堂庙宇照壁,在石碑、石柱、石墓、石牌坊、石桥,甚至在柱礅、屋基石、水缸上等处刻写石质标语。

      在万源市川陕革命根据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内,一个高约1.2米、长约2.6米、半径约1.5米的大石缸上,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政治部錾字队刻了“工农兄弟们,你们不要被发财人的欺骗,只有坚决与发财人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的标语。该石缸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陈列馆的镇馆之宝。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驻防新店乡,从山上引水入缸供部队使用。由于战事激烈,红军将士还将它作为磨砺刀矛的砥石。当年被刀矛摩擦得凸凹不平的缸沿至今光滑如初。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石刻标语,文字内容长短不一,书写字体大小不等。短的石刻标语寥寥几字,长的石刻标语多达数十字或上百字;石刻标语字大者如“平分土地”、“赤化全川”,字小者,仅拳头般大。

      在万源市河口镇行县坪村通往石窝乡的古道旁长9.7米、高3.9米的石壁上,刻有一幅字径0.2米、字距累计长34.8米,正文134字、落款12字、加上21个标点符号,全文多达167字的石刻标语。标语竖排阴刻,隶书、行楷字体巧妙融合,随石取势,一气呵成,苍劲有力。万源市文管所馆员刘仕素介绍,该市现已发现380多幅红军石刻标语。他在与万源市周边各革命纪念馆的同行联系和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行县坪村167字的石刻标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迄今为止发现的字数最多的红军石刻标语。标语刻写于1933年,时值万源保卫战决战前夕,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二师政治部錾字队的杰作。标语正文内容为:“白兵弟兄们,穷人不打穷人。你们的敌人不是红军,你们的敌人正是压迫你们克扣你们的军饷,逼你们上火线当炮灰,吸尽穷人血汗,整死千百万穷人,使你们穷人家庭出款子的刘湘、杨森、田颂尧、邓锡侯等国民党军阀。拖抢投入红军,消灭刘湘等军阀,全川的穷人和弟兄们都有衣穿、饭吃、房子住,分得田地,永远吃安乐茶饭,过太平日子。”标语是策动白军认清国民党军阀的本质,号召白军拖枪投入红军,消灭刘湘,过衣食无忧的太平生活,通俗易懂、生动直观传达了红军的政治主张,争取力量,唤醒民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目的是瓦解白军军心、摧毁白军心理防线。

      书写形式上,红军石刻标语有行书、楷书、行楷结合及美术字,章法灵活,不拘一格。

      在通江县芝苞乡俞家河村一组俞家大院子墙壁上,由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政治部錾字队刻写的“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笔画由喜鹊、猪、鱼、鼠、人物、梅花、斧头、红缨枪、红旗等图案组成,可谓鬼斧神工、匠心独运,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实属罕见。房主喻林文告诉记者,刻写“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石板是他1970年在该村三合院附近的水沟里捞出来的,修房屋时作了墙壁。喻林文说,红军离开俞家河后,当地革命群众为了保护这幅石刻标语,就把刻有该标语的石板沉入水中,以免被“还乡团”破坏。

      换一种角度看,中国革命是一种末世观的胜利,摸着石头过河,以对未来的构想与憧憬抚慰人们对现实的感受,砥砺意志,引导行动。故标语书写者常用通俗的方言俚语,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大众化,把共产党的主张、苏维埃政府的法令以口语的形式本土化,使之通俗易懂,贴近民众。这些石刻标语对组织、动员革命群众反帝反封建,建立自由幸福的民主政权,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作用。这些石刻标语遍布川陕革命根据地每一个角落,分布之广泛、数量之庞大,举国无出其右。

      “刮(国)民党,你莫恶,白天铲了晚上凿。想把标语来抹掉,瞎了你的狗眼窝。铲一条,刻两条,抹一墙,刻满墙。红色标语遍巴山,燃起革命燎原火。”——这是一首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的红军歌谣。红四方面军在粉碎“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中,恶战不断,险象环生。但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宣传机构始终不忘履行“宣传机”、“播种机”的政治职责,刻写石质标语的数量不仅未减,反而与日俱增。一些标语被白军铲了、抹了,根据地党、政、军的宣传机构“铲一条,刻两条,抹一墙,刻满墙”,可谓“野火烧不尽”。资料显示,1933年至1935年,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錾字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及红四方面军下辖各军、师政治部錾字队镌刻了15000多幅石质标语。由于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新中国成立后,仍有4000多幅石质标语散落在大巴山区的城镇、乡村。资料显示:1933年至1934年间,中共巴中县(清江)县委宣传部錾字队有10多人常年錾字。錾字队员在斯连乡老石匠焦子清带领下,在万寿宫、下关桥、石板店、桃背垭、官渡场等地的街头、要道、石板上錾刻了“拥护中国共产党”、“保卫赤区”等数十幅石刻标语。记者在通江县毛浴乡采访,乡文化专干告诉记者,在毛浴乡现已发现的红军石刻标语就有23幅。

      革命通常要求民众具备某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信念。现代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中,“革命”一直是最重要的具有教化功能的价值符号,其迷人之处莫过于暴力和苦难可能换来的美好前程,以及个体价值升华为人类解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革命”也通常以标语、口号为载体,表达超越现实的理想信念及对光明前景的展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石刻标语内涵朴素而深刻,有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拥护中国工农红军的,有反帝抗日打倒军阀和国民党的,有提倡工农专政、打豪绅地主实行土地革命的,有分化和争取白军士兵的,有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有关于工会、青年、妇女和文化教育工作的,涉及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摘录部分红军石刻标语如下:

      拥护中国共产党!工农专政!

      (通江县毛浴乡长江村写字崖)

      川陕工农解放万岁!

      拥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拥护苏联!

      (通江县毛浴乡街道)

      雇农要领导贫农联合中农反对富农,加紧查田运动!

      (通江县兴隆乡三角村四组)

      反对把妇女视为是烧茶煮饭浆洗补连的错误观点!

      (通江县兴隆乡太平村二组崖窝里)

      准备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通江县兴隆乡太平村一组流二沟)

      列宁万岁!

      (通江县芝苞乡龙家坪村一组)

      欢迎革命学生到苏区来做文化工作!

      (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村一组穿云洞)

      从前,川棒老二、发财人估着穷人种鸦片吸鸦片,为的是好来振(整)款子!

      流氓地痞滚刀皮棒老二,改邪归正者不杀!

      (南江县长赤镇禹王宫红军石刻陈列室)

      普及农村教育,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化水平!

      实行八小时工作,不做夜活路,雪天不做活路,一星期要耍一天,各项节气也要休息一天,工钱照给,不得克扣分文。

      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是仪陇人。

      任炜章是20军的旅长,现在在红军中当师长。

      (南江县文馆所内红军石刻陈列园)

      升官发财是军阀,死伤流血是士兵!

      (南江县北极乡乌龙垭)

      欢迎革命学生,反对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

      (巴州区茶坝镇双桥街127号)

      硬要把刘湘、邓锡侯、杨森等棒老二消灭得一干二净,穷人才得安生!

      只有苏维埃领导之下,穷人不受一切苛捐杂税的剥削!

      (巴州区恩阳镇文治寨公园内)

      苏联在十七年前的十一月七日把发财人帝国主义都捻(撵)跑了,建立了穷人的政府——苏维埃。到现在人人都有好的饭吃、衣穿、房子住,走有汽车、飞机坐,再也不受啥子痛苦!

      (平昌县土兴乡铁城村四组龟碑梁)

      春天来了,多多培植森林,准备耳山耳棒,为保卫土地而战!

      (平昌县得胜镇北山寺)

      国民党他不打帝国主义,反转舔沟子来打我们红军、杀穷人。

      (平昌县粉笔乡农丰村一组倒石桥)

      全苏区男女老小把连起来加紧春耕!

      (平昌县粉笔乡粉壁社区发展街72号)

      工农专政。革命成功千百载,世界大同万万春。

      (平昌县镇龙镇三交村二组)

      共产党不乱杀人,只杀反革命!

      苏区的穷人尽都分有田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出款子不完粮。

      穷人自动参加红军!拖起枪来打发财人!组织洗衣队、慰问队去慰劳红军!

      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实行失业救济社会保险!

      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平等!

      穷人吃上鸦片不光是刺伤自己的身体,而且遗毒子孙后代。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军石刻陈列园)

      参加红军的土地实行全家万代耕!

      (万源市石窝乡六村)

      巩固赤区,扩大赤区!

      (达县石桥镇列宁主义街一号牌坊)

      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中共营山县委大门内侧)

      参加红军保护田地房屋父母妻儿!

      (苍溪县永宁乡兰池村)

      反对打骂干女子!

      (广元市红军文化园)

      ……

      巍巍巴山作证,滔滔巴河为盟。

      大巴山的石头镌刻着红色的文字,它因承载历史的功能而更加有了分量。大巴山的石头不止是石头,大巴山的石头是鲜活的、有灵魂的,大巴山的石头在歌唱!

      烂漫的红色风景,如日月辉耀大巴山;历史的“活化石”,亲证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筚路蓝缕。

      红四方面军战士、第二炮兵部队原副司令员、少将符先辉在《宝贵的精神财富·回忆川陕苏区时期的文化宣传活动》一文中写道:“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起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地方红色政权在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大量遗存的红军石刻标语有许多就是地方红色政权搞的。那时候,物资匮乏,哪有纸张写标语?好的是大巴山石壁多、大石头多,有钱人坟地的石碑也不少,还有房屋的墙壁,都成了刻写标语宣传革命的地方。红军部队和地方政权组织了一些石匠,把许多标语凿刻在山崖上、石头或石碑上,这一举措格外有意义。如果不是这样,这些标语怎么能保留下来……这些标语和大巴山连为一体,成为最珍贵的历史见证。大巴山被保留下来的红军石刻标语群,其规模、内容都比其他苏区大而丰富,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的价值怎么估计也不会高的。”

      老红军的话是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石刻标语最好的注脚。

      石刻之书:《劳动法令》(草案)

      《说文解字》:“书,箸也。”箸即筷子。因词义转移,现代汉语中,“书”有“著作、文件”的义项。

      1933年7月,中共川陕省委决定,将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部分重要决议和纲领性文件用大型石刻公布,以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迎接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地党、政、军宣传工作负责人傅钟、刘瑞龙、朱光、廖承志、魏传统等亲自执笔书写文献。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从錾字队中抽调了手艺精湛的石工,于7月动工,到该年10月,先后镌刻了1928年党在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通过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1933年颁布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平分土地的布告》等大型石刻文献。这些大型石刻文献,当时对提高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群众的思想觉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发展经济起到了启蒙作用,广大革命群众懂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树立了马列主义信仰,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为推动和巩固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1935年,红四方面军离开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军队与地方武装卷土重来,将镌刻文献的石碑推倒、砸烂,有的埋在巴中城的护城河内,有的搬走修建水池或作他用,企图毁灭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献。1951年,以王维舟、余洪远为团长的中央访问团回到根据地,对保护、收集红军革命历史文物作了具体批示,中共巴中县委立即号召全县人民保护、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物。1955年,整修巴中县城街道时,这四件珍贵的石刻文献从土里挖掘出来,重见天日。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原件送交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外,其余三件和上交石刻文献的复制件均陈列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军石刻陈列园。

      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简称《劳动法令(草案)》石刻高2.56米、宽4.32米,镌刻在4张石板上,全文8章62条,约6000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劳动法令(草案)》制定了苏区劳动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苏区经济发展,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镌刻,原竖立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今巴中市巴州区巴州镇南泉寺街)。

      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平分土地的布告》石刻高2.27米、宽2.24米,全文14条,约1500字,银钩铁画,工整端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平分土地的布告》是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法令》制定的有关川陕苏区土地革命的布告。它的颁布,在川陕苏区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原竖立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今巴中市巴州区巴州镇南泉寺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石刻高2.20米、宽3.60米,全文约3000字,清秀雅丽,酣畅淋漓,气势一以贯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大纲》,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实物佐证。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高2.10米、宽2.72米,全文约1500字,笔畅墨饱,入“石”三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另外,南江县文馆所内红军石刻陈列园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镌刻在8张石板上,属提纲式,简明扼要,十分珍贵;巴州区恩阳镇文治寨公园内亦竖有一块《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的大石碑(内容也属提纲式)。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大型石刻文献设计精妙,书写工整,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居全国之冠。以石为书,它们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智慧的结晶、心灵手巧的见证。

      结语

      瑰丽巴山石,雄踞万谷边;红标千百句,嵌绣众心间;大书全赤化,歼敌意更坚;錾字宣传队,风高魏武篇。

      这首题为《石刻标语赞》的诗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汪小川1980年11月2日写下的。铿锵的诗句,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红军石刻标语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巴山巍峨耸九天,英雄鏖战忆当年。

      川陕革命根据地镌刻石质标语与石质文献的宣传形式是根据地军民武装斗争之外另一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利器。根据地的宣传工作者用笔墨作刀枪、錾子手锤为武器,以声威壮阔的攻势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敌军宣战。一幅幅石刻标语像一把把利剑,直刺敌军要害;一幅幅石刻文献如一篇篇战斗檄文,使敌军胆战心寒,不攻自破。红军石刻标语、石刻文献字里行间饱含着凌云壮志,錾痕凿迹里凝聚着万丈豪情,足以惊天地动神鬼!默视一幅幅石刻标语、一幅幅石刻文献,恍惚间,我们又回到了那个闪闪发光的年代,红军将士立马横枪、浴血奋战的情景如在目前……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石刻标语、石刻文献,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环境、斗争历程和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全面记录了根据地军民创建和巩固苏区的丰功伟绩。尽管岁月苍老,时间扑满尘埃,却丝毫掩盖不了它的风采。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军阀艰苦卓绝斗争的缩影,是雕镂在石头上的历史,是镌刻在大地上不朽的诗行!

      来源:巴中日报20109.1 记者:周书浩

    2021-08-08 转正
    离线 永乐轩主
    实名认证
    好评
    5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7-04
    最后登录
    2024-05-26
    1楼 发表于2010-10-01 15:32:55

    历史好,币好!

    离线 jinxin123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8-04-28
    最后登录
    2021-08-09
    2楼 发表于2010-10-01 15:52:01

    不错的资料,张兄节日快乐!

    离线 日东
    实名认证
    好评
    9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5-10
    最后登录
    2024-05-26
    3楼 发表于2010-10-01 17:03:01

    好钱

    离线 飘逸清风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10-10-01 17:15:32

    好资料

    离线 雅拾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2-27
    最后登录
    2024-05-25
    5楼 发表于2010-10-03 16:48:20

    好泉,好文,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