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8004 | 回复 47

    [讨论] 瘗钱以及其发展演变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楼主 发表于2024-02-21 20:38:50

       本文是小友闲来阅读文献的总结:丧葬用币瘗钱以及其发展演变,欢迎藏友理性留图评论,欢迎大家指教。

             瘗钱, 是指殉葬使用的钱币。 “瘗钱” 一词最早见于 《汉书·张汤传》:“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 丞相青翟朝, 与汤约俱谢, 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 当谢, 汤无与也, 不谢。” 裴骃 《史记·集解》 引如淳曰: “瘗, 埋钱於园陵以送死。” 纯粹意义上的实币瘗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即: 瘗钱入土前曾是流通的实币, 这类瘗钱如再次出土, 仍可回归流通领域 (指在使用金属铸币的中国古代)。以实用币作为瘗钱, 往往引发盗掘等弊端, 至唐代, 这种现象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新唐书·王玙传》 曰: “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 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 白居易 《寒食野望》: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累累春草绿。” 宋代随着纸质明器的出现, 实用币作为瘗钱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 宋·朱翌 《猗觉寮杂记》 卷下载: “ 汉、 晋人葬多瘗钱, 往往遭发掘之祸。” 江苏明墓中多发现有瘗钱。 宋·李坷 《松窗杂说》 就说: “凿纸为钱之意, 盖亦祖汉痊钱之法。 原其本初隐而埋之, 盖以妄塞妄也。 诚恐痊钱必遭发掘转为死者之祸耳。” 从此, 以实用币作为瘗钱, 在考古发掘中已经较为少见, 钱币数量也大大减少。 因此, 大多数明清时期的小型墓葬中出土钱币往往仅有数枚, 或者没有。
           图:扬州明代平民墓出土的万历通宝“瘗钱”

     


    微信图片_20240221203451.png
    2.png
    1条评分 ,好评+2
    金刀客 好评 +2 优秀内容 2024-02-24 11:09:06
    2022-10-12 转正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1楼 发表于2024-02-21 20:46:27

             从钱币出土位置来看, 瘗钱, 还可分为琀钱和垫背钱两类。

            琀钱, 俗称口含钱, 即安葬死者时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钱币。 早在殷商时期, 这种以一般等价物放置于死者口中的习俗就已经出现,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殷墓发掘中, 就已经发现有些 “贝” 含于死者口中。 《春秋说题辞》 曰: “口实曰琀, 象生时食也。 天子以珠, 诸侯以玉, 大夫以璧, 士以贝。” 两汉时期, 上层统治者多用玉质的蝉形物作为 “琀”, 一般中下层人民多用钱币或者仿钱形物作为 “琀”。 《明史·礼制·丧葬之礼》 曰: “丧葬之制洪武五年定, 凡袭衣, 三品以上三, 四品五品二, 六品以下一; 饭含, 五品以上饭稷含珠, 九品以上饭梁含小珠。” 以太平通宝作为琀钱在明代较为常见, 其表达的意愿即是希望天下太平。

           垫背钱, 即在死者背下放置的铜钱。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来看, 明代垫背钱的种类有背部放置一枚铜钱、 七星铜钱等数种。 而以摆设成七星形较多, 如福建福州市新店祝恒齐明墓发现铜钱 6 枚, “均位于第四室棺内草木灰上, 大致一字排开, 但有两枚不在一条直线上, 可能是摆成北斗七星状。 铜钱均已锈蚀, 不识年号。” 北京旧有的丧礼中有这样的习俗: 当时实行土葬, 入殓前先在棺底撒些香面子或锯末以防尸腐流脓血, 再铺上一块红色的 “七星板” 或铺一块水红色的布, 摆上七个铜钱, 作北斗星状, 谓之 “垫背钱” 取“后背 (辈) 有钱财” 之意。 汉族近现代的北斗信仰痕迹只存于丧葬仪式当中, 这和北斗主寿夭、 主丰歉、 主爵禄的职能关系密切。 一方面, 北斗星君被当作鬼官, 在棺木里摆放北斗首先应是对北斗君的通报, 并将死者灵魂引向冥府。 身披北斗, 头带三台, 这是死者羽化登仙的形象。 这两种丧俗都表现出人们同一种心理: 对死者身后事情的关心, 一是通过摆放北斗表示对北斗星神的敬畏达到宽大处理死者的目的, 一是企盼死者像七星、 三台星那样荣登天界。 另一方面, 北斗七星在古人心目中是吉星, 汇聚着天地正气, 是人神向往的归宿地。 因而, 其真正的意思是人死后魂魄可以升天伦回人世。 有传说说北斗星似龙形,垫背钱呈北斗星摆放是人死后可升天化为龙, 再伦为人世, 人是龙的传人。 

    图 株洲醴陵发现130余枚崇宁通宝瓷瘗钱


    3.png
    1条评分 ,好评+2
    金刀客 好评 +2 优秀内容 2024-02-24 11:09:20
    2022-10-12 转正
    离线 古泉定投
    三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9-16
    最后登录
    2024-05-23
    2楼 发表于2024-02-21 21:12:02

    有陶的么

    离线 zzn20171224
    二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7-12-24
    最后登录
    2024-05-20
    3楼 发表于2024-02-21 21:28:54

    陶五铢,豆半两,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4楼 发表于2024-02-21 21:40:09

        金质瘗钱的发端大约在唐代前后,洛阳地区曾发现开元通宝金银钱,大多见于唐代墓葬之中,共计 12 批30余枚。其中鎏金开元 20余枚,涂金开元 3枚,包金开元 2枚,银质开元 6 枚。 它们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金质瘗钱,但不可否认,这时的金质瘗钱已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 目前可知较早的金质瘗钱出现在南宋。 1996年 2月下旬,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的南宋四川宣抚使、少师安丙及家族墓出土有金质瘗钱,其中金玉满堂3枚,加官进禄7枚,子孙荣贵5枚等。在这之后的元代也曾出土金质瘗钱,1964年 6月发掘的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中也出土金钱 24枚,钱文为“明道通宝 ”系手工凿刻。综合考察,金质瘗钱在唐宋至明以前虽有发现但并不多见。这时的瘗钱多为行用铜钱而真正广泛使用金质瘗钱在明代中后期。

    2022-10-12 转正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5楼 发表于2024-02-21 22:18:33

    从明代开始,金质瘗钱逐渐开始流行,从已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发现,大多数墓葬不仅使用行用铜钱作瘗钱,而且还出现了金质瘗钱。到了明代中后期,金质瘗钱的使用更为普遍。这些金质瘗钱形制不一,钱文各异,蔚为大观,构成了中国货币史上一道别 样的风景。

    2022-10-12 转正
    在线 杨和启蛰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12-02
    最后登录
    2024-05-23
    6楼 发表于2024-02-21 22:35:22

    琀钱包浆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7楼 发表于2024-02-21 22:38:10

    1965年清理发掘的明代中山王徐达的家族墓葬一号墓,出土金质冥币 7枚,圆形中有方孔,模压 “天下太平 ” 四字直径 43mm。

    1970年春至1971年年初山东省博物馆 发掘了邹县 (今邹城市 ) 明代鲁荒王朱檀墓,出土了 19枚洪武通宝金质瘗钱。

    1973年江苏吴县洞庭山明代许裕甫墓中出土了 “愿生西方 ”、 “花开见佛 ”、 “上 品莲台 ” 等六枚金质瘗钱。

    1974年 4月发掘的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出土金质冥币 8枚,以金箔压制而成方形,穿宽沿肉有双弧纹及四个小圆孔,钱径 3.2mm,无字。

    1977年 10月北京市郊明武清侯李伟夫 妇墓出土小金钱 10枚直径 15mm含金量 60%钱 文 为 刻 划 “大义通 宝 ”当为冥钱。

    1979年 8月发掘的明代兵部尚书赵炳然夫妇合葬墓,在赵炳然夫人杨氏墓室出土金质冥币 3枚,背面为素面,正面分别刻有 “赵门杨氏 ”、 “贞节贤良 ”、 “长命富贵 ” 等字。

    1979年 12月发掘的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棺内出土金质冥币 6枚,每枚重 22.5, 外径 46mm,中间穿10mm方孔。背面素净,正面肉部方弧上以小段方形金丝焊成各不相同的八卦图像。

    1981年 3月发掘的明昭勇将军戴贤夫妇合葬墓,男棺内出土金质瘗钱 33枚,背面净素,正面为四瓣吉祥图案。

    1982年 8月发掘的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夫妇合葬墓,在次妃王氏棺底部金钱排列呈斗星座形,共出土随葬金钱七枚,圆形,方孔,圆径 42mm,孔径 5mm,共重 18g。四枚作 “径上西天 ”三枚作 “金光接引 ”。 朱由木棺出土随葬金钱一枚,圆形方孔,圆径 53,孔径 5mm,重 7g作“金光接引 ”。

    1983年春发掘的洛阳东花坛三座明代晚期墓葬,出土金质冥币一枚,圆形如铜钱,用金板凿磨而成,径 2.3,厚 0.7,穿孔边长 5,5mm,重 3∙4g,两面均有凿刻圆圈及方框为内外廓,两面都有文字一面为 “消实解厄 ”另一面为 “永寿延福 ”。楷体阴刻字迹秀丽。另外还出土铜钱从唐开元通宝到宋明道元宝到明天启通宝等计 24种 41枚。

    2001年 4月发掘的明代梁庄王墓出土 金钱 33枚,保存完好,形制大小相同,均为圆形菱形穿,正面的穿沿、钱沿各有一周单线圆形弦纹,背面素面。

    2001年 12月发掘的明代宁靖王夫人吴 氏墓出土金质瘗钱 32枚,形制相同,用黄金薄片剪成圆形,表面光滑无纹,直径 27mm,重 3.15g。出土时摆成3排,与银质冥钱间隔,放置于墓主身下的裹尸被上。

    2022-10-12 转正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8楼 发表于2024-02-21 22:39:54

    从以上列举的明代金质瘗钱出土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明代金质瘗钱不仅流行地域 广、而且流行时间集中。所列举的墓葬分别在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墓葬时代最早的是明代梁庄王墓,墓主死于正统六年 (1441),最晚的是明益定王朱由木夫妇合葬墓,墓主死于崇祯七年 (1634)。其余大部分墓葬时代都在明晚期的嘉靖、万历年间。

    2022-10-12 转正
    离线 饮水阁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06
    最后登录
    2024-05-20
    9楼 发表于2024-02-21 22:49:41

    2000年初 , 山东莱 阳市博物馆 在莱阳东方红商城基建工地清理墓葬遗物时发现两枚陶质方孔钱 。 钱文用宋代小平铜钱在陶币烧制前模压而成 , 故都是阴文反书字 。 文字较清楚的是行书绍圣元宝 , 另一枚面文粗浅且有残损 , 但仍可辨认出为真书祥符通宝 。 绍圣元宝为泥制红陶,  径23mm  厚3-5毫米 , 背穿下一阴刻俯月纹 , 残重3.2克 。 祥符通宝为泥制红褐陶 , 径 23mm,  厚4-6毫米 , 光背 , 重约4克 。 与陶钱伴出的还有白釉陶器以及少量铜钱 , 其中年代最晚的是政和通宝 。 据出土器物可判定墓葬年代 当为北宋晚期 。 陶钱制作不精 , 应为痊钱。

    2022-10-12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