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45660 | 回复 109

    闲聊御书钱文及其他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楼主 发表于2022-07-27 09:46:48
    — (子非我) 设置高亮操作 (2022-07-27 14:25:26) —

    本帖重点在后面。

    本帖不是学术贴,纯粹闲聊。

    IMG_6856.JPG

     

    众所周知,史料关于钱文书者的记载,最早的就是欧阳询所撰开元通宝钱文,出自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的《旧唐书-食货志》 “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记载这段话时,距离唐初已经过了近三百年。

     

    IMG_20210424_232710.jpg

    IMG_20210425_210333.jpg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插叙一点关于读史的感受。史书有官方的,谓之正史。有私人编纂的,谓之野史。正史尽管带有编撰时代的政治前导,但大部分史实还是有所依据的,较为可信,然而也不可尽信,尤其是微观具体的事物,因为毕竟间隔时代过长。并且,历代史书存在的本意是通过事件,留给后人道理、经验、教训。史书写的是事件而不是物件。所以,我们如果通过史书的一段记载来确定一个物件,还是需要客观理性分析,来明确其可信度究竟有多大。而野史编撰随意,有道听途说之嫌,但是在某些方面经过客观理性分析,也有参考之用。甚至一些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金瓶梅》,往往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生活时代的真实事物,同样可以参考。(备注:未成年人禁止读《金瓶梅》)

     

    所以,我认为史载宋太宗御书淳化三体钱文最为可信。《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一段史实:“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这个是当朝人记当朝事,可信度高。淳化元宝三体钱铸成后,大概宋太宗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常常将之赐给身边近臣,以示宠信。当时朝臣都把得到皇帝赏赐的御书钱当成可资夸耀的资本。以至于宋太宗的秘书王禹偁被贬官之后,还写过一首《御书钱》诗:“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这是皇帝身边的人通过诗记载了御书钱的史实,可信度更高。

    3条评分 ,好评+1 ,红包+305.00
    金城古泉 红包 +5.00 原创文章,图文并茂,写的有内容有内涵 2022-08-04 19:24:16
    园地网络客服 红包 +300.00 优秀文章 2022-08-04 11:05:21
    子非我 好评 +1 优秀内容 2022-07-27 14:22:27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1楼 发表于2022-07-27 09:47:42

    IMG_20220726_210346.jpg

     

    至于这个王禹偁是何许人也,因为是我老乡,读《宋史·王禹偁传》时,我仔细读了几遍。这人可以称之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年纪轻轻高中进士,任成武县主簿,从事文书工作。不久,宋太宗闻得其名,招来亲自面试,结果非常满意,马上提拔他为右拾遗。之后又提拔他为左司谏、知制诰,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是这位王禹偁为人太耿直,该颂圣时规劝,该闭嘴时批评,口无遮拦,从不顾忌。经常惹皇帝生气,所以就给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被贬的起因,非常有意思,我简要给朋友们讲讲。

      

    淳化二年,庐州尼姑道安状告徐铉(南唐旧臣,随后主归宋,宋人陶岳所著《货泉录》记载南唐篆书开元为其所书)与她嫂子姜氏通奸。经审理查明,道安系诬告,本当受罚,但宋太宗下诏赦免了她。对于皇帝已经作了决定的事,王禹偁颇不识相,坚决要求治道安的罪,并为徐铉雪冤,弄得皇帝很是没面子,就把他给贬了。《宋史》原文这样写的:“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很简练也很有意思。至于这人后来如何,简单说就是被贬了,又被召回来,又惹恼了皇帝,又被贬了,四十多岁死了。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2楼 发表于2022-07-27 09:48:57

    IMG_20200502_165859.jpg

    有点扯远了,我们再回来。话说淳化元宝是御书钱文,应该是史料确凿,没有争议了。那么如何把御书浇铸到钱币上呢?御书钱文要转化到钱币上,需要工匠临摹。皇帝亲自兴致勃勃写的书法可不是儿戏的,御书临摹必须高度相似,除了工匠高超技艺,临摹的载体也非常重要,试想像清代铜雕母那种材质叫工匠雕刻试试,在当时纯手工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真、行、草三体御书临摹的。那么,宋代工匠是在什么载体上临摹的呢?

     

    同时期,宋太宗对于书法还办了一件大工程,就是《淳化阁帖》的刊行。淳化三年,宋太宗命侍书王著把内府所藏自汉至唐的书法名迹,镂枣木板刻于禁中,摹刻为《淳化秘阁法帖》十卷。刻成后,用的澄心堂纸和李廷珪墨进行了拓印。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后来,南宋淳熙年间再刻就是石刻版了。这是官方刻的。另外,北宋地方和明清时期还有些私刻的版本,我不是专门研究这些的,所以不详细介绍了。

     

    实际上《淳化阁帖》就是雕版印刷术的产物。即在木板上临摹历代先贤书法,印刷刊行。历代最先进技术的应用一定是跨界的,在当时条件下临摹御书钱文浇铸到钱币上,采用雕版印刷的技术是最大可能。所以宋代不可能存在铜雕母,其祖钱就是木质的。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3楼 发表于2022-07-27 09:50:16

    IMG_20210801_150057.jpg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顺便把宋钱版别的问题也推测一下:

     

    中央钱监,制成木模后,先铸式样,呈皇帝审批。这个过程,不是我想象的,有史可查:《咸淳临安志》记高宗颁钱式御札一段话:“大小钱样付卿。乌背者制作颇精,与开元、崇宁所铸相似,然恐费工难办。素背者似可作式样。” 这段话给我很多启发,也在多个帖子上引用。原因就是,这句话出自宋高宗亲笔御札,当朝人据此纪录在府志中,真实可信。短短一句话涵盖了:铸币标准的问题、铸币成本的问题、铸币流程的问题、铸钱母样的问题。

     

    话说当年,宋高宗看过铸钱式样之后,亲手批文,最后的命令是:“似可作式样”。这句话说的很委婉:“是不是可以当做式样啊?”感觉这位皇帝还是很低调很谦虚的。但是皇帝用商量的口吻,大臣们除了王禹偁之流,估计也没有说不行的。所以,通过南宋钱币实物推测,高宗皇帝选中的式样由此颁发各路钱监。这里所说的式样类似于清代部颁样钱,样钱在清之前史料中就是叫式样,安南直接称式钱。式就是样,样就是式。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4楼 发表于2022-07-27 09:53:03

     

    好了,以下纯是推测,因为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了。式样颁发各路钱监之后,钱监应该怎么做?理想状态是用式样当母钱,翻铸行用钱。这种行为可能偶尔铸一点点,但大概率是不可行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实物可见。为什么不可行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铸币成本预算问题。

     

    好嘛,朝廷给我发来几个大式样,你们在朝廷当官的要面子,铸的又厚又大,我要是用这个铸钱,你准我的铜料够不够?给我定量的铜,要我铸定量的钱,又给我几个大式样,你算过账没有?你一个式样就两钱重了,准我的铜料刚好够铸一半的定量,那我只能铸一钱重的钱!

     

    读到这里,朋友们应该知道了,式样真不能当母钱直接铸钱,钱监赔不起的。不光宋代如此,清代也不行,这就是清代地方钱局有部颁样、又有部颁式(部颁式这个名词属俗称,不确切,但是约定俗成,我也跟着这么叫了)、还有地方式的原因了。

     

    可是,对于宋代钱监来说,御书钱文不能随意更改的,我自己随便另写钱文是不行的,只能按照式样另行临摹制祖钱,根据成本要求铸合适大小的母钱,再大量鼓铸。淳化元宝版式相对并不多,因为是小平钱,式样与成本要求相差不是很大,部分钱监可能就是用式样翻铸母钱后,再想办法减重。古人铸钱减重、增重的办法很多,日本天保通宝几个铸期、铸地都有采用减重、增重的方法,园地有贴、百度可查,大家可以参照。但崇宁通宝直接用式样可能就很难了,各地自行临摹,所以产生了大量版式。而崇宁通宝美制版,我认为最接近式样直接产生的版式,推测应该是中央钱监出品。

    IMG_20220726_212457.jpg

    IMG_20220726_212517.jpg

    IMG_20220726_212646.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5楼 发表于2022-07-27 09:54:24

    关于北宋皇帝御书钱文,有史可查的只有宋太宗和宋徽宗。其他钱币的钱文是否还有御书,史书再无记载。但不管是不是御书,其产生过程我想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地方钱监对于不是御书的钱币自主性可能更大些,一大部分版式可能就像清代地方局一样出现地方式。

    IMG_20220726_210706.jpg

    IMG_20220317_224119.jpg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一类大版中出现多种小版。我这样理解,木质祖钱是一个概称,不一定必须和清代铜雕母一样的形态,它可以雕成钱形,也可以刻成字戳(会昌开元的背字不就是这样办的吗),也可以雕成木模,总之它能铸成母钱就行。这种祖钱当时产生也不是只有一枚,同一时间以及累年叠加应该产生多枚,同一个钱监出品风格一致成为一个大类,但即使同一个匠人加工多枚也不可能完全同一模样,因此形成同一大类中的各种小版。而这种祖钱如果是字戳(所谓活字)的形态,那么用字戳在泥范上印字,手工操作,一定会出现进退俯仰昂降,而字戳也是多枚,不同组合形成差异,铸成多少母钱就有多少个版,再用它们铸造行用钱,从而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小版别。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实物推测其产生的原因,在史料不及微观记载的情况下,我们普通收藏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恳请朋友理解,我翻遍史书也不可能拿出所谓的铁证,我也不可能到钱监遗址上掘地三尺找到式样、祖钱。所以,我们可以去做的只能最大限度读懂实物自身所携带的信息,利用真实可信的史料最大限度地去思考其外延(比如宋高宗手札,其外延信息量非常大),以物证史最好,证无可证之时,可以客观推测。但是,一定要避免主观臆断,想入非非就是国宝帮。所以,成佛成魔,一念之间。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6楼 发表于2022-07-27 09:55:42

     

    mmexport1656464963709.jpg

     

    本帖不是学术讨论,我就是闲聊。同朋友们聊聊天,谈谈我的心得感受,我们在一个市井老百姓泡的地方,谈什么高大上?不就是吹牛扯淡吗。

     

    学术贴不容易,我平生到现在只有一个学术贴,最终稿发给古泉文库了。写那个帖子,我花费了十年心血,个衷委屈无从述说。所以,我尊重学术贴,当年夜宁兄历经十余年发出安南手类钱那个帖子之后,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十年前一个承诺,十年后向朋友展示了成果,尽管我不喜欢手类钱,但是我懂得他研究的意义,并为之感动。

     

    在钱币收藏喧嚣浮躁的今天,不图名利踏踏实实研究一点前人没有涉及的东西,有所收获后无偿分享给泉友,我认为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园地不是发学术贴的地方,但是在这里我们却学到了很多前人没有研究、没有确定甚至前人谬误得以更正的知识。当年,发出这些帖子的朋友,哪个没有经历过质疑、拍砖,那个不是伤痕累累?实物可以验证一切,同样是有理性、有学问、能思考的泉友一定会引起共鸣,而最终接受。

     

    争论很正常,不辩不出真理。但是,参与的人应该都站在学术研究的立场上,站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先读懂人家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有谬误当然应该指出,前提是我们也深入研究了。不能人家研究了十年,我们看一眼就认为不对,我们怎么就能这么牛逼?更何况,我们本没有立场,就是因为要抬扛,我写不了什么学术,你还敢写,扣你一帽子——你想炒作带节奏,你发帖子就为赚钱。我们都是被害狂吗?

     

    所以,现如今在园地,我坚决不发学术贴,我也没那么多心血去研究,更挨不了几块板砖。但是,我真心希望真正的研究学者们、前辈老师们,能把自己研究的心血发出来,我需要学习,众多来园地练级的朋友需要学习!

     

    试问,现如今还有几个像园地这样可以供大家学习研讨的地方?众多老人现在都不敢发言了,辛辛苦苦贡献点东西,不够大家几板砖,闲着蛋疼他才发言啊?戾气、浮躁,现实生活中一点压力都可以来园地论坛发泄,有没有?纯粹为了出风头,造热点,谁热谁名气大就敲谁,有没有?不懂装懂,标新立异,胡搅蛮缠,找茬抬扛,有没有?心理阴暗,见不得别人的好,见不得阳光言辞,阴阳怪气、阴招连连,有没有?

     

    真正要来学习的朋友为什么不敢站出来说话!

     

    所以,我发了这个帖子。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7楼 发表于2022-07-27 09:59:34

    帖子最后,发点近期的收获。

    IMG_20220723_152235.jpg

    IMG_20220723_152251.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8楼 发表于2022-07-27 10:00:18

    IMG_20220726_135926.jpg

    IMG_20220726_135938.jpg

    在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9楼 发表于2022-07-27 10:01:00

    IMG_20220618_134337.jpg

    IMG_20220618_134111.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