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4638 | 回复 15

    [讨论] 还是为宋母自顾自的说两句吧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楼主 发表于2021-12-23 12:22:41
    — (梓泉) 执行锁定操作 (2021-12-26 23:33:35) —

    首先,我们说“母”的这个东西,其实概念很宽泛,并不简单的从一而终,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对待。在当下,随着钱币收藏热潮的一浪高过一浪,参与者的暴增和藏品的涌现,在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今天就肤浅的谈谈这个“母”,何为母,母为何。

    我作为新手,泉识有限,因为地域原因,接触的宋钱多一些,所以骨子里对宋钱有偏执的热爱。今天就以宋钱为例,去谈谈当下避之犹恐不及的”过街老鼠”宋母。“母”字面理解能简单,能生会下懂繁衍的。那么在我们宋代铸币史中,何为母呢?母存在于铸造制序的最顶端,它有什么样的功用和制铸特点呢?搞明白这些,或许对于我们推广和研究“宋母”才有意义。这里我想明确两个概念“母范”和“量化范”,“母钱”和“母模”。

    在母范的制铸中,“母”有两个概念,母钱或者币模。“母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铸币,方圆兄,或者金石,或为牙木,典型的出图考证实物有元符折二牙雕(北博和台博藏有,后据考证,北博牙雕被判后篆,为清代造办处赏鉴性铸币,台博藏品因特殊原因,尚在待考),至道折三木雕,元祐行书折二锡母。而这个“币模”就有意思了,尤其是宋的陶化范工艺日趋成熟之后,我们说原母极有可能会存在第二种形态,那就是祖模,我只是说极有可能。“祖模”是一种什么东西,我个人理解的应该是木制一类的易雕材料,古人将缘、郭、钱文、钱面、钱背等铸造元素按照制式分门别类,雕篆成对应的模件,在制铸母范的时候,一一对应搭配使用。此工艺的好处就是,组合丰富,制式严谨,创变快捷。缺点是制造“币模”的时候对工匠的技艺水平要求较高,或许月雕只需一刀废,在使用和保管的时候也需更为精细。在“币模”假设前提下,引申出了钱文活字法论证,“进退仰俯,昂降粗纤,狭宽大小,长短直异,隐兀高低替”的钱文变化就为活字法的主要论据。

    在行用范(量化范)的制铸中,“母”即为母钱,钱即孔方币圆者。按照母钱对应的性能与功用,又分为,形制母,制式母,拓范母,工作母。“工作母”似母非母,在严格意义上,是铸监在具体铸造修正中的工作标的物。通常表现为钱径大,厚度小,字口低平,面背平滑,市场上可知可见的绝大多数的母钱,所谓“百枚有一,十斤有一”的母钱就为这种,看似规整,形制规整,实为长期滑膛的磨损受压所致。它和真正的宋代功用母在制铸特点和形制特征上,有着较为明显的质的差别。真正的功用性母钱应对庞大的宋代子钱基数,还是十分稀缺的东西,为什么说它稀缺,就是因为陶化的行用范和量化范的出现和普遍应用。范的使用频率高了,精度高了,报废率低了,对应着拓范及功用母钱的需求就变的少了。

    当下市场对“宋母”的误区:

    1、“母钱的字口一定要精,穿口一定要横平竖直的精修”。这个理论在多有实践和探究考证下是完全不成立,肤浅且荒谬的。在拓范使用之初,母钱的字口形制一定优于子钱,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现在探究的宋母,是千百年后,历经使用、磨损、战乱、埋藏、流转之后的历史遗存,不能自以为的去想当然,钱币集藏,尤其是考证,是需要动脑动手用心的,不能不假思索的鹦鹉学舌,书本照搬。举个简单的例子,母钱制铸出数枚子钱,子钱在后续出监入库中,工匠比较用心,车磨的较为精细,为了应对监理,还进行了铸币的压模精化处理,这批子钱出库行用中,因铸造精美,被古人有意无意的留存或密闭埋藏。而母钱仍在继续使用,后期因战乱铸止,迁址,报损等众多原因,曾经的母钱与行用钱流通或者流入民间,直到今日,它的字口,状态不及当年那批窖藏或者入葬子钱,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千百年后的母钱字口,状态未必一定优于子钱。关于穿口,宋代的行用范有修范工艺考证,有铸币出监入库前的二次精工,部分母钱作为拓范使用,穿口不及精加工子钱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作为形制母与制式母的一类不被应用到拓范之用的母钱,内郭挂范,穿口砂痕,也是正常现象。与“工作母”的滑膛磨损后的平直穿口,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2、“母钱一定要比子钱大”。这个理论的本身根据铸造原理和客观存在的铜缩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母钱一定要比子钱大”的描述并不准确,且现在已然成为误导市场的主要论调,个人觉得,有必要去纠正或者讨论一下。上述论点改为“同版同模下的母钱通常情况下大于同范子钱”,这就没有问题了。这个描述涵盖了三个问题,“同版不同范的母子是没有可比性”,“同版同模下的母钱应该大于同范子钱”,“宋钱的母子用制式(大小、厚度、深浅)考证法比较要遵循制式极限原理”。宋代钱币制铸体系中,有先大后小,大薄小厚,先重后轻的制铸规律,宋钱的母子制式考证法因其不严谨的多变性,实践考证中多为不用。制式作为母子的一个参考因素,占比其实是非常低的,制式对于铸币极限数据的界定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且根据上述,宋钱不存在所谓的基础数据一说,根据基数数据界定母子,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就随便举例吧,以元丰狭宝缩丰篆书小平为例,个人实物随便整理数据24.1-24.9,那么问题来了,在小平中体现的铜缩比,理论上当为0.4-0.6波动。如果以24.9大小为同版的基础数据,其版别母钱需要对应的数据当为25.3+,那同版不同模下的24.1子钱对应的母钱当为24.5+,这该怎么说?难道24.9的小平铸范是母钱拓范而得,而24.1子钱的铸范是仰望苍天大喊一声,凭空而来的吗?有范即有母(模),这是定论,不知道看到这里,把宋钱一个典型制式变化的铸制都能定义出基础数据的专家,大佬,该如何说。

    3“宋代铸币级次说”。这个理论更是想当然的子虚乌有。宋代钱监与铸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能部门,钱监管铸范,铸监管铸监,还有司库,监察等诸多储存,采备,监管,报呈,回购,案记,熔销等相关的职能及部门,这是常识,常识,常识。一个有祖模,原母,具备雕篆且唯一具有此铸行能力的结构,你让他去铸监取子钱精修改成母钱行铸???那要祖模何用?原母何用?母范何用?钱监何用?司理御察何用?精修一枚子钱的时间,没等你铸监送来,钱监直接取母拓范了,等你子钱送来,人家排模拓范早就完事了,就等阴干烧窑出范了。如果是通过子钱精工出母,那么24.9和24.1的两钱差距,一定在缘宽上会有明显的体现(这里并没有排除铜缩比差异,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大小差异都在缘宽上,只是说有明显差异体现),但是事实是什么呢?两子所有制式差异,但是在形制和制式比例上,基本保持了一致。铜缩比在铸币的厚度上也会像大小一样随之减少,因为铜缩比不只是横向,还有纵向,铜缩比是个理论数据,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铜缩比只看大小只是被今人片面的解读罢了。按照铜缩比级次理论,级次越高,钱径越大,那么厚度也应该的级次越高,钱径越厚,而事实往往是什么呢?后期减制后的铸币,虽然在钱径上明显缩减,但是在厚度上却明显增加,且重量趋于减少,关于这个有趣的铸币现象,我在其他帖子中,有具体论述,这里不做过多的累读了。所以很多时候的讨论,探究,我们要结合史料,以币论币,放下泉谱,打开视界,多去涉猎其他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铸造常识,古迹遗存,而不是固步自封,徒有虚名的拍脑门想当然。

    4、关于母范与行用范的概述。这里我们提及一个概念叫陶化范,顾名思义,就是钱范呈陶化状态,它与唐中期及之前的先秦等泥范有何区别。陶化范的前身就是泥范,陶是泥的一个烧制工艺,配比工艺,制范工艺的一个相对提升。陶化范比泥范耐磨耐损耐高温,精度高,产错率低,报废率低。正因为在范材质和工艺的变化,才有了宋钱的精美绝伦与缤彩纷呈,就好像宋瓷的精彩,这是工艺与生产力的综合体现。试想,宋钱没有陶化范,继续沿用低效率高差错的翻砂法和泥范,可会有今天宋钱星空的璀璨一片呢?可会有如此铸量之庞大的宋钱大军呢?可会有星外来客,铁画银钩,万千版别呢?

    5、铸币方法与钱范概念解析。首先,翻砂法,失蜡法,两种可知可考的铸造方法,皆为母钱的制铸方法,而非是行用子钱的制铸方法。在我们学习研究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区分,不要所论非指,这是很重要的。关于史料中提及的先秦树形翻砂,宋代的方箱两式翻砂发,根据其制铸特征,制铸数量考证,记载也当为是母钱制铸方法,母钱树出,这是常识。宋母与清雕母样,是名似神不似的,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两种工艺,不要二者联系。其次,范铸是子钱的唯一方法。其实我们现在说的范铸很广义,包含了以下几种工艺,翻砂法,失蜡法,范铸法(泥范与陶化范),这三种铸造方式我们从铸币这一动作向上推导不懂发现。所谓的翻砂法,其实是用黑炭,灰草,颗砂,泥粉等物通过搅拌夯实而形成的砂范。失蜡法是通过蜡溶析出留痕,制铸出的砂范,因为蜡的特殊性,导致范的特殊性,所以早期的开元,乾元在背和面地张上,都较好的保留了这一滑顺的特点。泥陶范,通过泥、砂、灰、粉的配比搅拌,阴干,烧制,车磨,修整,制铸出的行用子钱的范模。三种所谓的铸币工艺,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三种更为具体的制范工艺描述。今人对三者的解读大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今天宋母的局面。铸币,无外乎就是浇灌树形,断俱车磨,以为行用。而这个浇灌用的范以何来?从何来?有翻砂法的,一范一散一夯。有失蜡法的,精雕填实热炙引流。有泥陶范的,混料阴干烧窑。翻砂母钱需扣砂、切缘、舔郭、抹铜、修穿,如果为了制铸效果,还需要部分母钱压模。失蜡法制母,需要扩穿、去丁、压边、直楞。范铸法,就简单多了,因为范的高精度,只需简单的车磨,滑膛修穿即可。每种工艺下的铸币特征皆有不同,这个特征即为古人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形制,而母与子的刚性鉴别评定就是形制的不同,而非是字口和制式的不同。形制的变化来源于两个部分,一个是母范的制铸特点,一个是铸币本身的防伪对冲或监部初衷或圣意所指。关于宋钱常见和不常见形制,宋代小平母钱常备的形制有哪些,形制形成的由来和典型特征,稍后会有相关介绍。

    综上所述,大不一定为母,状态不一定为母,同版同模很重要,一母对一版,一版应一范,一范对诸子,这才是宋钱的制铸的制序体系。同版不同范会有略微的制式差异,但不会出现形制差异。

    今天我们谈及的母,不是要它的字口,也不是要它的状态,集藏和探究的是它背后的性质和价值。用字口和状态及制式去讨论研究宋母,就是现在市场的怪相,再掺杂上复杂的人为因素,所以导致很多泉友看不清宋母,读不懂宋母,玩不透宋母,从而使大家从最初的热爱变成了现在无端低俗的谩骂和诋毁。宋母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所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学友互善,以币论币,实事求是。

    好了不说了,喜评随意吧,欢迎讨论。该喷就喷,该删就删。

    离线 洗出铜光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5-03
    最后登录
    2024-05-12
    1楼 发表于2021-12-23 12:48:02

    这么多字我根本看不完。。

    我只想说:认母的有母钱圈,就像认盒子的有盒子币圈,你再怎么说母钱没有根据,都是猜想,他也听不进;你再说盒子币不靠谱,他还是会去装会去买。

    不认的你再给他上课,他也不会认

    标准店主..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8-13
    最后登录
    2023-03-15
    2楼 发表于2021-12-23 14:03:17

    学习了,楼主码字辛苦

    在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3楼 发表于2021-12-23 14:12:48
    蛙先生与阿女士:

    学习了,楼主码字辛苦

    不辛苦,因为中午着急,打错了好多字,有的语句也不太通顺。

    学习谈及不上,都是泉友,我也就是钱币爱好者而已,感谢泉友鼓励!!如果时间够用,下次我还能码的更卖力,哈哈

    在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4楼 发表于2021-12-23 14:12:49
    蛙先生与阿女士:

    学习了,楼主码字辛苦

    不辛苦,因为中午着急,打错了好多字,有的语句也不太通顺。

    学习谈及不上,都是泉友,我也就是钱币爱好者而已,感谢泉友鼓励!!如果时间够用,下次我还能码的更卖力,哈哈

    离线 寒鸦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0-01-10
    最后登录
    2024-05-13
    5楼 发表于2021-12-23 18:13:46

    珍愛生命,遠離“宋母”。

    在线 大吉lee
    正式会员
    好评
    21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21-12-07
    最后登录
    2024-05-13
    6楼 发表于2021-12-23 22:23:18

    楼主打字辛苦,母不母的最后都落脚到了钱上,之前感兴趣但现在愈发觉得无聊的话题

    2021-12-08 转正
    在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7楼 发表于2021-12-23 22:46:08
    大吉lee:

    楼主打字辛苦,母不母的最后都落脚到了钱上,之前感兴趣但现在愈发觉得无聊的话题

    最后的落点在哪里,要因人而异,爱钱的人自然喜欢的是价格附加,喜欢币的人自然喜欢的是泉识增进。

    没有了宋母,还不是有各种奇葩的大小样,还不是有匪夷所思的化工锈,还不是有如鲠在喉的各种坑。

    集藏的目的和快乐到底是什么?我们喜欢泉多一些还是钱多一些?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要取悦自己还是取悦他人?

    至于这些初心缘何落败,那就只能问自己了。

    — 此帖于 2021-12-23 22:47:26 被 素手锋芒 编辑过 —
    在线 随心所愿
    正式会员
    好评
    2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4-16
    最后登录
    2024-05-13
    8楼 发表于2021-12-25 20:44:33

    个人认为,认宋母是建立在你能认识宋版的前提之下。不知楼主对北宋8-10级的基础版认知达到什么程度了?

    在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9楼 发表于2021-12-26 01:59:11
    随心所愿:

    个人认为,认宋母是建立在你能认识宋版的前提之下。不知楼主对北宋8-10级的基础版认知达到什么程度了?

    没有基础认知,让泉友失望了。

    其实性质和版别的关联,工艺与形制的考证,在铸币上的表现千差万别。

    如果没说错的话,泉友所说版别基础其实也就是铸造工艺具体体现在单币上的形制特征吧。

    比如除去钱文版别变化之外的形制变化,隐郭,肥郭,细郭,广郭、重郭,厚肉,薄肉,深背,浅背,旋背,镜背,隐起,站轮,突字,直笔,粗笔,稚书,钉体,星角探出决,反正郭,长扁孔,梯背梯穿,舔郭抹铜内切缘等等这些吧。

    泉友是想告诉我,各个版别工艺不同,精度不同,有的版别自带精修精铸特征,有的版别制铸粗糙,子糙母粗,在母钱判定的时候要根据铸币的具体实际情况,还要多过手,多观察,不要将带有精铸特征的子钱误判为母钱,是这个意思吧。

    我会注意的,版别这东西太费脑子了。我个人理解啊,宋钱最有趣的不是谱上总结的那些自说自话的稀缺度,或许那玩应能值钱,但是别人不见得喜欢。与之相比,形制与工艺上的精彩,更让我痴迷。

    知道了钱文的变化组合,找出作者命名规律,记住一些版里的特殊命名和评定,北铜谱的形制都是宋钱里最为基础的东西了,而且当时为了推广引流,压缩的简单不能再简单了,相信要找个版好像也难不到哪里去。能记住谱的人10秒出版,像我这样记不住谱的30秒出版,再费点劲的1分钟出版,实在出不来的,我就问人,别人也不知道的,那就闷头对,我想也就这差距了吧。

    我也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如果理解错了,泉友海涵吧。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