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430 | 回复 0

    [欣赏] 祖父留下的钱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陈香纳兰
    标准店主..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2-12
    最后登录
    2024-02-06
    楼主 发表于2021-08-07 09:47:28

    祖父留下的钱币(4)

    祖父生存的年代是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吧!1904-1964,生于最后一封建皇朝末已经够艰辛的了,何况外族的侵略。也许是由于生存的艰难才使祖父从自己的家乡来到江南的一个小乡村创业,两地距上海、苏杭均不远,为什么不象他弟弟一样去大城市?我一直不解。

    其实我对祖父只有画像上的印想,他的逝去和我的到来是在同一年。我是从家里留下的老物件和母亲从小零星的述说中拼接祖父生活的场景。正如现在我面对那些钱币。就铜币而言,那个时代有多乱我从铜币的种类就可看到,祖父留下的300多个通宝,300多个铜元,铜元分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民国铜元。半年来我一直都在学习相关知识来整理。白天看,晚上想,晚上看,白天思,也看出一些东西。

    先谈谈古董最重要的量的问题。小老百姓是不可能有足够信息来推出一个皇朝钱币的铸量的。我从祖父小药店这么一个随机样本的数据是否可以有所推断呢?

    祖父留下3个顺治通宝、26个康熙通宝、1个雍正通宝、141个乾隆通宝、65个嘉庆通宝、59个道光通宝、15个咸丰通宝、3个同治通宝、33个光绪通宝、0个宣统。

    虽然从随机样本研究的办法来讲,样本数量不够,但聊胜于无。我大胆推测

    到新中国建国以后存世大清通宝多少的比例和上述数据有可参考。

    咸丰有其特殊性,咸丰推出虚高钱币,对于平常百姓家是很少使用的。

    顺治和同治数据相同,其内在差距巨大。顺治一是因为时代久远,二是因为其规制尺寸直径大,导致铜币薄,易损耗。三是顺治初实际铸是明钱,真正从顺治第四式开始才是。当时销毁了前铸的。只有五年铸造时间。

    康熙承继顺治的规制,出现同样易损耗问题。由于康熙巨大的动作应该铸不少钱,但终因缺铜、长年战争等消亡不少。

    雍正时国库因为康熙时大量花出去的回来了,所以铸钱少了。雍正时铸局少,时间短。

    嘉庆和道光数据基本反映现实。同治无心无力国事,宣统朝已经有心也无力国事。

    请欣赏一下前面三皇朝的通宝: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