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4727 | 回复 10

    长河来看看-->笑泉转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楼兰小哥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2-09-21 00:14:00

    长河来看看
    我说的那个顽童戏兽只值30到300??不会吧。老大,你看清楚啊,这可是超大型的钱啊,直径87MM,厚3.5MM,正面有“大顺通宝”四个字啊,你说它是花钱,可是花泉的正面会有什么通宝之类的吗?我怀疑这是个没有人见过的超级大泉

    离线 历史长河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2-09-21 00:17:00

    花钱上面有好多都有通宝之类的   它的意义也不在于通宝的实际含意了   下面发篇文章    小哥先看下~
    我国古代钱币中,一向不重视花钱,视之为杂家旁门。其实,除了大量的流通行用钱外,还有许多一般不作通货使用的铸钱,或为官炉,或为私铸,有金、银、铜、铁、锡、铅以及其它各种质料,形态极为丰富。

    历代钱币谱录对"花钱"早有著录,萧梁时顾火亘《钱谱》中曾引用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钱币书《刘氏钱志》的四种钱:两铢钱、星月钱、四五钱、八星钱,除"两铢"外,似乎都不是正用品。从洪遵《泉志》到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各种非正用品钱多列入"厌胜类",亦称"压胜钱"或"押胜钱"。

    现存最早记载"厌胜钱"及其得名由来的,是北宋《宣和博古图》,厌胜之原义,乃"厌伏其人,咒诅取胜"之意。汉代已有使用星相方位、制作器皿及祝诅等厌胜之术,来威慑镇压对方。早期的厌胜钱,也是以厌禳为目的而特制的钱形物,相当一部份是佩饰物,有文字,还铸有各种如星斗、宝剑、四灵等图案。后来,在习惯上,则把许多非正用品钱都称作厌胜钱了。"厌胜"二字,当然不能囊括大多数非行用钱,而对于"花钱"的称呼,钱币界历来存有多种意见。

    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曾指出:"西方货币上喜用人物禽兽花木为图形;而中国货币上,除文字外无它物。甚至如果中国钱币上发现有飞鸟走马,大家就要研究它到底是不是正用品。"正因为许多非正用品有各种图案花纹,是与仅有纪重、纪值、纪年、纪地(局)、纪国号、纪年号、纪用途等钱文为主的流通货币的最大区别,因此,有人称之为"绘钱",日本即有《绘钱谱》刊行;另外,也有称作"画钱"的,台湾的集币界则把这些"举凡非为金融使用所需而铸造的钱币"统称为"玩钱",如陈鸿禧即有《玩钱集》行世,他认为玩钱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有可能是古代铸的,也可能是近代铸的,包括近铸、近作、近伪等一切铸来赏玩的钱币;郭若愚在《吉祥钱的母钱和样钱》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称呼。他说:"旧称厌胜钱,这个名称太老,也不能弄清它的含义","日本称绘钱,说明其现象,没有说明其实质。我因其铸有吉祥语及吉祥物,不如称之为'吉祥钱'。"台湾钱币学家蔡养吾在《中国古钱讲话》一书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名称:"杂钱"。他认为:"在某种情况下,这些玩钱,也可在一定范围内作价流通,和常钱具有同等效用,""只是与无限通行的官钱有所区别,而与'私钱'、'贼钱'则没甚么差别,不宜遽然谓其似钱非钱,贬之为'玩物',名之曰'厌胜品'。似乎改称'杂钱'较为切题。"他还对'杂钱'这个名称作了解释:"所谓杂钱者,言其流品复杂,条件驳杂,功用混杂之意也。"不过"杂钱""玩钱"也好,"绘钱""吉祥钱"也好,都还没有被一般钱币爱好者所广泛接受。

    对这些非正用品还有一种名称,那就是"花钱"。花钱这个名称的出现并不晚,最初可能仅仅指有纹饰图案与民间文字,但就此而言也已有他的认同基础。清乾隆时期梁诗正等《钦定钱录》就对两枚有镂空钱谓之"花钱";太平天国所铸的大"礼钱",因有二龙抢珠、八宝图案及双凤图案,当时就以"花钱"称之。李秀成之弟李明成在1861年书致英国翻译官福礼赐的文书中,即有"敝国圣钱,今已办上大花钱壹元,敬呈摩下取玩,以表友情。"这种大花钱,一般认为是当时特命铸造用以赐赠的纪念钱币,乃是官炉所铸。后来,民间各种有花纹图案的钱币,也均以"花钱"相称了,如《泉货汇考》"凡例"就曾提到:"厌胜钱如大泉五十、大观、泰和等花钱,乃后人借用年号铸以厌胜,未必当时所铸。"

    因此,相对于正用钱而言五花八门、花色品种繁多的非正用品,称之为"花钱",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也较易为爱好者所接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陈观纯在1988年第2期《舟山钱币》所刊出的《乾封泉宝花钱》一文中,把并无图案花纹的"乾封泉宝"背"福德长寿"吉语大钱称之为"花钱",马定祥先生对此说也表示认可。他在1989年为"西湖十景"币形章所作"序文"中即提到:中国历代钱币中,"'花钱'(泉家泛称厌胜钱)更具艺术特色。溯自汉有厌胜泉类以来,历代帝王之赏赐钱、纪念币、章暨官炉或民铸之生肖钱、打马格泉等……纵非正式通货,但其文字图案因能反映当时之民间风尚,故独立成一体系,而为研考历史文物与钱币收藏家搜罗之对象焉。"

    因此,"花钱"的得名,是由历史与现实、专家与藏友共同认同的结果。

    近几年来,花钱的分类,被弄得过于学院气,枝蔓过多,不利于交流。花钱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宫廷钱、吉祥钱、功用钱、异型钱、戏作钱几大系列。

    一、宫廷钱系列

    1、镇库钱

    官炉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钱库之邪,特铸的特大型超重钱。有的钱币上铸有"镇库"字样,存世最早的为南唐"大唐镇库"大钱,清代咸丰年间宝泉、宝源两钱局所铸有"镇库"字样的大钱亦有发现。但历代也有不铸"镇库"字样,实为镇库性的大钱,如北宋鎏金"大观通宝"特大线、明朝"万历通宝"特大钱以及多种"太平天国"背"圣宝"特大钱。

    2、开炉钱

    指历代钱局(监)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的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它们不仅比普通钱厚重,有的还铸有吉祥文字或图案,以用于祭祀神灵,迎祥纳吉,或进呈上司,以图邀宠。故开炉钱一般都铜质优良,精美别致。如背为祥云凤鸟图案的水波纹外缘"顺天元宝",为唐时史思明所铸的开炉钱;背双龙图案的"崇宁重宝",为北宋徽宗时的开炉钱;"试铸大吉"光背和背满汉文"宁"字钱、"太平重宝"背"宝陕钱局"钱,则是清代的开炉钱。太平天国大花钱亦具有开炉钱性质,因用于赐赠,又称"大礼钱"。

    3、雕母钱

    又称祖钱,系工匠手工雕制而成,供皇帝、上司裁决或用来进行翻铸的钱型。其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如象牙、玉石、木质及铅、锡、铜质等。因存世十分稀少,且与钱制有关,历来为钱币家所重。现存最早的铜质雕母钱为南京博物馆藏"嘉靖通宝"当十大钱。另外,厌胜、吉语品亦有雕母钱存世,如郭若愚所藏"天下太平"背"长命富贵"黄铜雕钱等。

    4、宫钱

    指专供皇宫内节日庆典装饰、挂灯、上梁、赏赐等用途而特制的官炉铸品。据《大钱图录》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有些比常用制钱要大,而且铜质精良,制作精美的年号钱,有人误认为折二型、折五型者,可能即是这种挂灯钱。

    5、万寿钱

    皇帝的生辰称为万寿节,钱局往往铸精美的"万寿钱"以呈进。南宋"福宁万寿"金钱,王荫嘉认为是宋孝宗时为太上皇帝八旬万寿所铸。"绍定万岁"银钱则铸于宋理宗绍定年间。清"光绪通宝"背"福寿"钱,蔡养吾认为,乃是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铸的万寿钱。

    6、祝圣钱

    每逢年节或国家庆典时由钱局特铸呈进。清乾隆以前,多有龙凤花纹。乾隆以后,逐渐以文字代替花纹,背多书吉语颂辞,如"天子万年"、"人寿年丰"等。"嘉庆万年"背有"五世同堂"、"十全老人"等颂语者,当为嘉庆初年为太上皇帝乾隆所铸。《大钱图录》所载背均为篆书"宝泉",面为隶书"一道同风"、"二南雅化"、"三星拱照"等十品一套者,"传闻为内廷需用之品",当亦属祝圣钱。

    7、赏赐钱

    为皇帝或掌政者赏赐给大臣、部僚的钱币。特制的赏赐钱有金、银铸品及鎏金者,其制作精美,一般不作流通使用。唐代皇帝赐"开元通宝"金银钱,屡见史载。宋代宫中亦有大量金、银赏赐钱。至明代,仍有皇帝"撒金钱赐诸学士"的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国后,亦曾铸过金、银、铜三色"西王赏功"钱,以赏赐有功的部将。


    二、吉祥钱

    1、吉语钱

    凡铸(刻)有吉利祝语的花钱,均可称吉语钱。官炉、民铸均有,品种极多,上述开炉钱、万寿钱、祝圣钱、包袱钱等,有不少均可视为吉语钱。所谓成语钱,亦可归入吉语钱类,另外,祝寿用钱文如"龟龄鹤寿"、"千秋万岁"等,背或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以及"大明弘治年造"背"寿"字银饼、"崇祯通宝"背穿上"寿"字钱等,当亦属吉语钱,撒帐钱因多有"长命富贵"、 "早生贵子"等语也归入吉语类。

    2、生肖寿生钱

    唐宋以来历朝有铸。有十二生肖为一钱者,有十二枚为一套者,有几种生肖合一钱者,后者多为大钱。有的背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文字。背八卦图形者,亦称"八卦钱"。背本命星官者,称"本命钱"或"命钱"。还有张天师驱鬼、龟鹤齐寿、加官进禄、降龙伏虎等图案。其种类繁多,有不少属于道教祈禳用钱。

    寿生钱,《古泉汇》称"库钱"。一面铸本命星官与所属生肖,一面铸十二相属各支该纳寿生钱若干及所属库别的文字,或亦为道教祈禳用钱。

    3、祛邪神道钱

    亦为道教驱魔伏邪之法物,钱上有"玄天真武大帝"之像,上绘北斗,下有龟蛇,背或为灵符神咒,或为"降魔伏邪"、"真武灵应"、"玄天大帝"等文字。明代崇尚"真武"之神,故传世降魔钱以明代为多。道教祈禳用钱中,符咒钱种类也甚多。如"急急如律令"之类,背面多绘有八卦、仙人、太上老君或雷部正神等形象;另外,"符印钱"、"虎符钱"符上作虎头,背有人物"扬旗按剑势若擒捕鬼物"之状,或亦为星官及生肖图形。各种道家符咒钱,亦以明清之物为多。铸有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之名号、图象及法器的套子钱,则多为明清时物。

    4、花饰钱 以花纹为主体的圆孔、方孔、镂孔钱与钱牌,也包括刻花钱,

    所谓"刻花",指在钱币上进行再加工,雕刻各种图案花纹。唐代开元钱即有刻为莲花纹者,有的还有鎏金,或作婚礼中撒帐钱用。明清时期流通钱亦多有刻花者,一般取万历、泰昌、顺治、康熙、嘉庆等吉利喜庆钱文,在钱缘、钱肉刻制花纹。康熙罗汉钱铜质精良,刻花者尤多。咸丰大钱亦多刻花者,有的花纹还刻得相当精细。也有将外缘雕锉成几何形花纹的,台湾有人称其为"毛雕钱",以阔边的宝昌局咸丰当五十为多。于是,原来的流通货币,变成了退出流通领域的"花钱"。另外,也有在吉语佩饰钱上加刻各种图案花纹,使其更显精美别致。


    三、功用钱

    1、秘戏钱

    钱上铸有形似的男女合欢图形。查汉代石刻及唐镜中即已有此类图形,故秘戏钱的出现大概不会迟于唐代。除图形外,有的还有文字如"风花雪月"、"明皇御制"或历代钱文。可能是旧时长者授于新婚子媳作为传授房事以求子孙绵延之用。

    2、凭信钱

    作为凭证或信物使用的钱币或钱形铸品。《汉书?王莽传》有"始建国二年,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的记载,这种"布钱"即是当"通行证(符传)"使用的钱币。而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纳归附金兵所特铸之金、银、铜三色"招纳信宝"钱,则是世所公认的凭信钱。再如清咸丰年间天地会支派金钱会所铸之"金钱义记"以及浙江天地会所铸之"天朝通宝"背"永"、"皇帝通宝"背"圣"、"太平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等,则为天地会之凭信钱。义和团运动期间天津义和团之坎字团所铸的"水陆平安"钱,也属凭信钱一类。

    3、行乐钱

    西汉王公贵族饮酒作乐时的钱形游戏品。一九六八年在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一套四十枚钱币,其中二十枚铸有"第一"至"第二十"记数文字,二十枚为"圣主佐"、"饮酒歌"等阳文韵语字样。经考证,认为乃是西汉宫中行乐钱。《历代古钱图说》"秦钱"部分有"第十"背阴刻"逢贤"等钱种,被称作"皆为秦初权钱,面文记数",但与窦绾墓出土物相对照,当为同一时期同一用途之物。

    4、棋 钱

    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今日之形制。宋代的象棋子,宫中行用的,有牙质。存世多为铜质,或无孔,或方孔,或为两面汉字,或为一面汉字、一面图形。方孔圆钱形文字及图形在同一面上,传世尤少。

    5、打马格钱

    北宋时期兴盛起来的一种博戏工具,俗称"马钱"。李清照曾称其为"小道之上流"、"深闺之雅戏"。她在《打马图序》中叙述打马的源流道:"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又宣和间,人取二种马参杂加减,所谓宣和马也。"钱上或铸有马形马名,或铸有骑马将军及将军之名等。《事物绀珠》一书则介绍了一种打马的玩法:"打马用铜钱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骰子掷打之。"传世马钱品种甚多,有的还是宋元时物,但后世亦有仿铸者。

    6、卜戏钱

    金元时期的钱形博戏工具。如"泰和小打"背"君子卜戏"钱,宣古愚曾有诗云:"折二仍名小打奇,泰和遗制费疑猜。莫言君子皆知命,也把金钱暗掷来。"然既称小打,或许与"打马格钱"有近似的博戏方法。

    7、选仙钱

    宋代以来的博戏工具。选仙钱有方形与圆形两类,圆形可分有方孔与无方孔两种。所列仙人,有王母、诗仙、散仙、酒仙等,背面均为一首五言绝句。故《泉货汇考》称作"诗牌品"。

    8、灯谜钱

    打灯谜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灯谜指贴在灯上的谜语,但也有贴在墙上或挂在绳子上的。

    9、占卜钱

    以制钱六枚置竹筒中,祝祷后将其倒出,视六枚制钱的背和字的排列次序,以推测吉凶,叫"金钱卜",又叫"金钱课"。亦有特制的占卜钱,钱文作"阴阳神灵"、"灵通感应"等。如《明朝小史》载:"(英宗)复位召官之,辞不受,乃铸阴阳神灵钱以赐之。"另有一种小型占卜钱,面书"易卜",背为八卦图形,为清代铸品。

    10、上梁钱

    民间建房造屋,往往采用"太平"、"顺治"等吉利钱文行用钱作上梁钱,但亦有特制者,宫中还有金、银所制者。如明《张太岳文集?杂著》提到:"皇城北苑有广寒殿……万历四年忽自倾圯,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上以四文赐余,其文曰至元通宝。"这些"至元通宝"金钱,当为元世祖至元年间营建广寒殿时的上梁钱。《大钱图录》载有一品"光绪通宝"背八卦图案大钱,并谓:"每遇修茸,各宫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盒)中皆贮此钱。"民间还有将上梁钱铸成刀币、布币形状的,如莽刀形状的"咸丰辛亥福州重建"背"圣庙正殿上梁用"及莽布形状的"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四日己时"背"圣庙正殿上梁",即是清咸丰初年福州重建圣庙时所铸的两种别致的上梁钱。

    11、庙宇钱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佛教相关的仿钱铸品亦应运而生,俗称"庙宇钱"。礼佛供品的专用钱称"供养钱",又名"香火钱";置于佛像空腔中象征佛之脏腑者称"佛脏钱";寺庙落成或新佛像塑就时的开光法钱称"庙祝钱";铸有"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者,称"念佛钱";铸有"南无妙法莲华经"等文字者,称"念法钱";钱文作"口奄嘛呢叭咪口牛"者,称"明咒钱"。亦有铸有佛像及佛号者。但民间有将"观音佛祖"与"天后娘娘"等铸为一套的,则属佛道不分了。

    12、冥 钱

    古代死者入葬时伴以入土的仿钱制品,以供死者在泉下"花费"。有泥质、陶质、铅质、铜质及金、银质等。汉代的泥金饼、泥半两、泥五铢、新莽的铅质"大泉五十"阴文反书钱,北周时的陶质"五行大布",以及辽重熙铅钱,宋庆历、淳礻右 铅钱及元至正铅钱等等即为例证。明十三陵出土的大批金质冥钱十分引人注目,民国初年,面"太平通宝"背"福寿双全"一类铅质冥钱仍然在作陪葬之用。有些专为殉葬而用的钱币,上面铸有落葬纪年文字,如辽"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宁二年"等,被称作"瘗钱",对考古研究很有价值。

    四、戏作钱

    1、趣味钱,如工匠在铸钱时有意制作的游戏品,种类甚多。如把"天启通宝","崇祯通宝"钱仅取其一字,铸成"天天天天"、"崇崇崇崇"钱等。在清代亦有把背面的满文铸到正面来,与"通宝"对调等,钱币界也称之为"割裂钱。"民间也有趣味钱,如面文作"佳五矢止"四字,共借用穿口,即成"唯吾知足",版式甚多,亦有人认为可能是天地会首领佩扣衣衫所用,其意为天地会内之秘密,"唯吾知,足也",严禁外传,以防后患。

    2、钱文钱,除了宫廷钱之外,还有一大批后代仿前代,民间游戏而作的钱文钱,也有相当多的,因为上有吉语,同属吉祥钱类别之中。

    五、异形钱

    1、佩饰钱

    有一些佩钱,除钱形如上部还有环扣等附加物,从而成为异形钱,佩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如"日入千金,长毋相忘"、 "避兵莫当、"除凶去殃"等;或将名号铸于钱上,如"太常半两"、"戚偃半两"等。早期的铜扣及佩钱穿孔常呈菱形,使系带后仍可保持文字的上下位置。

    2、连体钱

    异形钱的一种。指铸成两枚横列叠压形状的钱币,多见于清钱,面"光绪通宝"背"福寿"连体钱即为一例。"钱"古称为"泉",而"泉"与"全"同音同声,因此"福寿"连体双钱即含"福寿双全"之寓意。异形钱种类十分繁多,不胜枚举。

    3、其他

    异形花钱中,有一批并非钱形,只因为其镇压功能加上佩饰功能就成为"花钱",我持保留看法。

    另外还应该指出的是,就在中国的货币文化对周围邻国发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中国古代的花钱艺术也传播到周遭之国,不少邻国也仿铸、自铸了各种各样有图案花纹或吉语颂辞的花钱。这些邻国花钱,有的也在国内发现,它们已成为研究中外货币文化艺术交流的具体实物资料。

    离线 历史长河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02-09-21 00:26:00

    所以说   小哥说的那  应该属于花钱   当然   它的尺寸比较大~~但再大   也没有几斤重量吧    小哥想想  铜多少钱一吨呢    
    9月  1#电解铜是14850 到16000 之间   国际市场在1500美元左右    那再算算   那顽童戏兽有多少重量    


    离线 楼兰小哥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02-09-21 00:36:00

    长河,你先说你到底见过我所描述的那个直径87MM厚3.5MM的,反面背四幅顽童戏兽图的大花钱??

    离线 历史长河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2-09-21 00:55:00

    这么大的大花钱我倒确实没看见啊    87毫米啊   有大半斤了吧~~~~但现在类似这的臆制品也太多了啊     对了  楼兰小哥买这些东西   是想挣钱呢   还是爱好~~~~~

    离线 楼兰小哥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2-09-21 01:04:00

    当然是爱好,我小学时候就开始啦,只是一直都没有对古泉深入研究,因为那种书比较贵,我这里也很少有那种书卖。我还有很多邮票、粮票、一份钱两分钱那种铝币、还有一整套六几年的那种现在已经淘汰了的中国纸币。这是爱好啦,当然要是还可以赚钱,那更好啊。是啦,我明天就上广州读书了(我打算带几个泉去看看可以卖多少钱),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上网了,这是我的QQ64913529  电子邮箱xuwendong1982@163.com

    离线 历史长河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7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02-09-21 01:08:00

    呵呵  请问你在中大?华南理工?华师?还是   在广州的收藏市场在   海珠中路  中原邮币市场   另外   文昌南路也有一些~~~~~~~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5-30
    7楼 发表于2002-09-23 08:46:00

    楼兰小哥,你好,我说话向来很直。你收集古钱的方法不对,就这样下去你只会买到越来越多的假钱。安下心来,漫漫开始,从普通钱币入手,这样才会有提高。

    离线 zrx112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4
    最后登录
    2021-09-16
    8楼 发表于2002-09-23 20:35:00

    你们说87毫米就算大的,不对,我这个太平天国圣宝,面二龙戏珠,背双凤直径110毫米,厚5毫米,重350多克,不知是后仿还是原货,因扫描的图文件太大,传不上去,请各位评评。谢谢

    离线 zrx112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4
    最后登录
    2021-09-16
    9楼 发表于2002-09-24 06:54:00

    pp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