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446 | 回复 0

    [欣赏] 最近下乡在一户人家收到的从晚清到民国的地契、税收证明等纸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泉渔
    正式会员
    好评
    16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5-08
    最后登录
    2024-06-17
    楼主 发表于2019-05-18 21:24:14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近日有幸得到山东掖县(今莱州)过西县院上一户董姓宗族的纸品票证,很是齐全。其中涵盖清嘉庆到民国中晚期的买卖地契、民国伍年到民国十八年之间的税收票据(包括上忙收照,下忙收照,上下忙收照,讨赤军事特捐收照,特捐收照,业户陈报单收据等)、孩子成年时所立的“分家协议书”,以及分家后孩子要对老人进行赡养的“养老协议书”、古时农村婚贴第七面、农村丧葬收的帛金,物品收据等、农村房屋物品清单等;
           从这些保存完好的票证中,充分体现出晚清民国一户普通民家所经历的事情,对于研究山东掖县地方经济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下面一一道来:
    1、讨赤军事特捐收照


    此“讨赤军事特捐收照”,是祖籍掖县的军阀张宗昌于1926年征收的3500万元“讨赤特捐与军事特捐”共3500万元里面的一张。
           五卅运动时期,英日等国纷纷指责国共两党以及苏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五卅运动贴上了“过激”、“赤化”的标签。“赤化”说法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反赤”的气氛开始局部出现。列强的这种指责在当时发生了一定效力。《国闻周报》记者胡政之描述:“自五卅惨案以来,英国之宣传政策与外交手段,亦已大著威力。其先盛传中国排外暴动赤化之说于各国,使外人对中国怀抱恶感,然后则利用此恐罹厌恶之心理,诱各国于一致行动之境地。”中共后来也承认,由于帝国主义者反赤运动的成功,使得五卅后一年多全中国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变成全中国的反赤运动,由此导致了“赤”与“反赤”两条战线的尖锐对抗。
    2、民国婚书




    古代婚书格式及内容
    第一面:婚礼 或谨遵婚礼
    第二面:谨占吉期,择定于农历×月×日命几子××亲迎
    特达贵府
    论新人上轿宜面向×方,迎喜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下轿宜面向×方,背本命大吉大利。
    论新人梳妆上头宜面向×方,迎福神大吉大利。
    论新人娶送客忌妨×××三相避之大吉大利。
    论新人拜天地宜×点至点之内××吉神值时辰大吉大利。
    第三面: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第四面:风雨附会
    第五面:金玉满堂
    第六面:长命富贵
    第七面:大德望×翁×老先生亲家大人之禧 阁下
    姻眷弟×××熏沐顿首叩拜
    第八面:龙凤呈祥 永结良缘
    3、民国5年到18年几乎没有间断的上忙税,下忙税,上下忙税,特捐收照



    清朝雍正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故有“两忙税”之称。清 魏源《江南吟》之一:“有田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
    4、民国清末到民国买卖地契











    古代买卖行为一般要订立契券。《周礼·天官·小宰》载,小宰的职掌,有“听称责(债)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听卖买以质剂”。所谓“傅别”、“书契”、“质剂”,都是契券。傅指“傅著约束于文书”,别指一别为两,双方当事人各执其一。关于买卖的契券质剂,据郑玄解释,质是一种长券,用于人口、牛马一类大买卖;剂是一种短券,用于兵器、珍宝一类小买卖,两者都是由官府设置的质人替买卖双方制发。秦、汉时不用质剂名称,一般称券、券书或书契。唐以后称券、书、契约、契券或文契。《唐律疏议·杂律》“买卖奴婢马牛立券”条规定,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等,依令应立市券,买卖成交后如果不至官司立券,过三天就笞买主三十,笞卖主二十。如果买卖标的物奴婢、马、牛、驼、骡、驴等原来有病,买卖成交当时买主不知,立券之后才发现的,三日以内可以撤销买卖契约

    所谓地契是,典押、买卖土地时双方订立的法律文据.
    卖地契就是将房子的抵押出去,换取现金。
    地契由卖方书立,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牙等签字盖章。地契由买方保存,作为土地所有权凭证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在东晋时期,政府就对田宅、牛马等买卖征收契税,只要买卖成交,就要交纳4%的税钱。自宋以后,交易者成交后,要按照规定交契约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称为“官契”或“税契”。由于印章是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契”、“红契”或“朱契”。与此相反,未纳税的契约因未盖官印而称为白契。一经查出,按契价一半入官。清代对契约的管理更加严格,官府的税契格纸上都印有订立契约的规定,如有违犯,则“法不容宽”。契约一经形成,即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并且有法律上的效力。
             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甚至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最为轻盈单薄的纸,承载了中国最为深刻厚重的历史。
    5、分家协议,养老协议,房屋物品清单等





    古时分家是需要写分家协议,老人与子女各留一分,,在分家后还需写赡养老人的协议,另外也会附一分物品清单。
           东西比较普通,难得的是在一户人家里同时发现比较齐全的纸品,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普通百姓的生活与家族兴衰史,对当地民俗生活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