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284 | 回复 0

    [欣赏] 杨耀的《明式家具研究》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666666
    论坛版主
    好评
    120
    差评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2-12-25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2019-01-18 11:06:07


    杨耀1902年出生于北京,关于他的生平,目前能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仅从个人履历知道他是国内著名的建筑专家、学者。但从他的行事风格上看,他博学、严谨,为人相当低调,并不想贪图所谓的功名利禄,毕生只想用尽全力研究、保护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比如,当他面对两份好工作时,毫不犹豫选择调回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只因为当时院里共分五个室,有家具、灯具、建筑五金、室内装修设计与陶瓷等,刚好给他提供了一些条件。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太多了,我们不难看出他心中的信念、抱负与理想。

      杨耀把明代家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与艾克共同编著《Chinese Gometic Furniture》,艾克虽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很大,然而,也让明式家具大量的流出海外。加上当时国内关于古代家具研究的资料极度缺乏,他一下子就意识到保护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性。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拟主持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翻译成中文出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院工程师薛吟女士着手翻译,并已成稿。不料经历十年浩劫,受到批判、抄家,被关进“牛棚”,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想出版一本书,谈何容易。好在他收了好徒弟——陈增弼先生,将他遗散的研究文稿追回并整理成册,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杨耀版《明式家具研究》,此时杨耀已逝世了8年。并于1991年把薛吟女士的翻译稿、该书的全部底片及大部分印出的玻璃珂罗版整理并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杨耀一生的著述并不算多,但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书中主要内容是4篇论文,即《我国家具发展简况》《中国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中国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问题》《我国民间的家具艺术》。每一篇文章分别概括了相关重点,道尽古代建筑与明式家具之美。阅读书中的每一字,仿佛都能感受他那炙热的情感。特别是那句铿锵有力的话,“现代化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舶来品”,弘扬了古代家具的工艺技法和造型艺术之精华。“明代家具留传到今日者,已然经过数百年的使用,设若不遭焚毁,虽再经数百年,仍可供人使用”,每当读起来,都能为之感动。

      书中还编入了杨耀亲自绘制的40余幅明式家具实测图和20余幅实物照片,且大部分未收录于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人们只要依据这些线描图,就可以对家具的方方面面了解一二。我们知道,杨耀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者,具有专业的制图经验。艾克曾称赞他是“天才制图人”。加上他总是亲自下作坊,请教木匠师傅,得以弥补我国学术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同名,王先生的书收录了数百例传世的明式家具实物、数百幅线图,以及一千余条明式家具专业术语,倘若非要比较则属于环肥燕瘦。而杨耀的优势似乎只是成书和出版的时间较早,没有彩色图片。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的价值,作者精于文献又不局限于文献,写来不见一点马虎。之所以略显单薄,乃是受制于作者过早逝世。如果论意义则高于王先生的书,不仅仅是4篇论文,也不仅仅是那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测绘图纸,而在于两点。

      首先,他实际上是国内第一位研究中国家具的学者,除了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其后包括安思远1971年出版的《中国家具》在内,关于中国家具的书籍都是由国外收藏家、商人和学者们撰写。其次,他启发国内更多的学者去保护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古代家具珍品。比如挚友王世襄、受业弟子陈增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杨耀行薪火相传、存亡继绝之道,对前人与后世可谓是功莫大焉。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