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50901 | 回复 130

    [讨论] 早期货币——“周”字釿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楼主 发表于2017-04-07 19:11:36
    — (钱币老张) 设置高亮操作 (2017-04-07 23:53:09) —

        今日偶得一把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斧釿,罕见的是其上铸有一阳文“周”字。此品斧釿的发现,俺认为对早期称量货币的衍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认为釿布是从空首步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釿布面文、常见的有“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 “訚易二釿”、“訚易一釿”、“訚易半釿”、“阴晋半釿”、“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恒釿”、“虞一釿”、“虞半釿”、“虞半釿”等等30余种,多系梁布。
        釿jīn 形声。字从金,从斤,斤亦声。“斤”指斧钺。“金”指金属。“金”与“斤”联合起来表示“金属斧钺”。本义:金属斧钺(相对石制斧钺而言)。古同“斤”,斧头:“良匠善能运~”。对于“釿”字涵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斤、铲同制,同财货,曾充作一般等价物,发展成为货币后,斤(釿)逐渐演变为重量单位;另一种说法认为“釿”为农具,后演变成货币,并被借用作货币名称。
        由于常见的布币其形状与镈(锄)类似,而带文字的空首布,也和镈(锄)类似,因此大家都认为“镈”通“布”,所以认定原始空首布才是早期钱币的雏形。但是,大家忽略了为什么战国钱币上铸造有——太多的“釿”字!太多的“釿”字!太多的“釿”字!(重要的话说三遍)
        之所以在钱币上有“半釿”“一釿”“二釿”的文字,俺认为还是和商周时期的称量货币形式有关的。众所周知,在商周时期斧釿的出tu量,要远远多于原始空首布的出tu量的,这也就是通常一把斧釿也就是七、八百元,而原始空首布则动辄几千元,还不好找。也就是说,同样为农具,“釿”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镈”!而在当时由青铜铸造的“釿”和“镈”都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货币职能的。因此,虽然布币在外形上继承了“镈”,但在交流称重上则继承了最常用的“釿”的计量习惯。也就是说,“一釿”其最初的重量就相当于一把铜釿的重量。当然,到了最后,“釿”也渐渐的缩水,“一釿”的重量远远达不到一把“釿”的重量了,而逐渐演化成了“斤”。
        此品西周——春秋铭文“周”字铜斧釿的发现,有力地说明了当时斧釿与原始布一样,也是货币的早期雏形!
        
     







    — 此帖于 2017-04-07 19:21:22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1楼 发表于2017-04-07 19:39:25

          1959,湖南宁乡黄材出tu的商代铜铙中藏有224只小青铜斧,大小一致,全是新铸,未见使用痕迹。据《居后敦》铭文"货余一斧,舍余一斧",以及《易﹒旅》中"得其资斧"等记载推断,资斧当为资金。可见""曾具备货币的职能,东周铜币"布钱"大抵源于斧下的斤字。由此可认定宁乡铜铙中贮藏的铜斧是一种称量货币。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金属货币。
     

       著名钱币专家戴志强,早在1995年就在当年的《中国钱币》第2期发表“中国早期的称量货币:青铜”一文,其学术观点为:在青铜铸币正式诞生之前,青铜在中国已经取得了称量货币的地位。

    — 此帖于 2017-04-07 19:39:48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2楼 发表于2017-04-07 22:37:18

        早在商代西周时期,斧釿上如果有铭文的话,基本和青铜器一样,都是阴文。而到了西周——春秋时期,逐渐地斧上如果有铭文的话,则变成了阳文。这样的演变过程也和货币文字为阳文基本一致。下图即为西周时期的一些铭文斧。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斧”和“镈”在形制上还有相似之处。因此,“货余一斧,舍余一斧”“得其资斧”就不难理解了。
        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一些西周釿。其中的阴文铭文为“康侯”“宗人青”。当然,最初阴文形式,或许只是表明此器物的主人,“康侯”“宗人青”者即是。而后期的阳文形式,例如此“周”铭釿,或许就代表了此为“周”天子管辖地所制作的“釿”,其早期货币的属地性质,表现无遗。




    — 此帖于 2017-04-07 22:37:36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3楼 发表于2017-04-07 23:40:45
    钱币老张:

    鼓励你的钻研精神,但是你发的东西上面的文字真伪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一已之见,仅供参考。

    版主好,文字放大镜仔细看过,没有问题,肯定是到代阳文。至于是不是“周”字,个人认为与周相似度很高。:)


    — 此帖于 2017-04-07 23:41:06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4楼 发表于2017-04-07 23:42:54

    上品东周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5楼 发表于2017-04-08 11:33:19

    谢谢各位师友评鉴,铭文经放大镜放大后的细部图如下。由于年代久远,及坑口环境,纤细突出的文字有部分已经锈蚀掉,这种现象在古币以及铜器中经常出现。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6楼 发表于2017-04-09 11:54:04
    汲泉乐:

    与同也像

    非常感谢兄贴出的这品平肩空首布“同”字的写法。也有可能是同字。不过貌似还有两处隐笔,不知是范铸铸痕,还是笔画。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7楼 发表于2017-04-09 11:56:39

    空首布 “周”字。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8楼 发表于2017-04-09 15:15:01
    汲泉乐:
    楼主的藏品很好,是字肯定的。古文字较多写法各异,未定形统一。如同嚼橄榄,慢慢研究,这才有玩古币的趣味。

    谢谢您的评鉴及肯定!:)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4-26
    9楼 发表于2017-04-09 20:52:48
    雨晨:
    字周围的地章铜质保存很好,未见明显腐蚀,为何只这个字腐蚀这么严重,保留个人意见。

    回兄,因为这个是斧釿,是实用器。所以此器突出的纤细文字在入tu前可能就已经被磕碰地铜质酥松了,因此在入tu后,这部分突出的文字,由于很纤细,更容易被氧化。因此就造成看似周围铜质都还行,而文字则相对锈蚀的严重些。这种现象对于厚重器物上的纤细纹饰表现的更突出。下图就是我手头的另一品斧釿。可以看到,突出的范线,相较于其周围的地章,也是更容易锈蚀。另外,同样的斧釿,边角也更容易锈蚀。
    这种对突出纤细文字(纹饰)锈蚀情况,对于质量较轻的钱币来说,或许没有质量较重的铜器那么明显。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