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查看 3628 | 回复 27

    [讨论] 藕心钱与汉代半两钱之间的潜在关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荷叶
    保证金用户
    好评
    4
    差评
    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11
    最后登录
    2023-06-26
    20楼 发表于2016-08-21 00:41:00
    楚都古泉:
    请问管理   为什么发表的东西前面会出现那么多符号呢

    这是你粘贴其它网页留下的的网站编码。
    你先把需要引用的粘贴文章附到文本文档里修改编辑一下、再发到帖子里。

    离线 荷叶
    保证金用户
    好评
    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11
    最后登录
    2023-06-26
    21楼 发表于2016-08-21 00:56:20

    心钱与汉代半两钱之间的潜在关系方运麓一、           藕心钱之争

    本人于2014年在《皖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千古之谜——藕心钱”的文章,被数十家网站转发,后又经杨德贵泉友转发于《古泉园地》,得到了很多泉友的关注,表示感谢。

    藕心钱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发现,如山东、陕西各地、安徽的六安、寿县、瓦埠等地。

    ]藕心钱十分罕见,其铸造工艺也非常复杂,它究竟是何物?是砝码还是钱?古今学者各有所见

    1.清代钱币学者盛大士说:“(藕心钱)或云北自俄罗斯暨回部混入内地,则入于外国品续考”。

    2.清代学者王锡棨《泉货汇考》中说:“汉有藕心钱,(是)厌胜钱”。

    3.清代鲍康《观古阁泉说》载:“藕心非泉也”。并说,他也不知道藕心钱作为何用,之所以名曰“藕心钱”,“那是旧谱强名泉”。

    4.今 人余渊先生在《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5期撰文称,他历时11年在陕西的8个地区收集到22枚藕心钱,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与称重,根据这些藕心钱与半两钱同时 伴随出现以及大部分与汉文帝法定四铢半两重量倍数相似,据此认为藕心钱应是文帝时期用来衡量币重多寡的衡器,即今天之码。[/ltr]

    5.《中 国钱币》1997年第一期刊登党顺民先生一篇题为《藕心钱小议》的文章。文中说,作者于1995年11月在西安八仙宫古玩市场见到藕心钱3枚,还有与之相 配套的外函两件,均为生坑,其中两枚藕心钱能装入其中一函。文中还引用《古泉汇·续泉汇》中的记载(藕心钱)“钱函俱方,函面正中凹凸恰好符合”。另外, 还有面文为“元延四年王政”、背面为“都昌候”的藕心钱,称其隶体精严其为汉京古物无疑。

    6.我 国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容庚《汉金文录》中说,有铭文为“完”字的藕心钱外函2件,“千金氏”器3件,“尚方故治”器2件。他说,过去所谓的藕心钱具有外 函,并不是钱,而是一种器物。并且,容庚椒金文录中有自铭“洛阳市平”1件,并器形及铭文含意中可视为一种量器物(衡器)。

    7.陈长峰先生发表论文称:“藕心钱应该是秦汉时期调拨、发放物资或通行关卡时,可以随时遣使持此执认为凭办理相关事项的符信(兵符)”。

    8.广 东集藏投资协会古钱币主任叶晖受访时介绍称,关于藕心钱的用途,学术界也一直争论,甚至被称为千古之谜。有的认为是货币,有的则认为是砝码。但叶晖的看法 是:藕心钱应该是货币的一种,但在钱币收藏圈里,它的确算比较冷门的,他还说,上面刻着铭文的身价就特别高,例如有“两”、“千金氏”等。

    可见,以上古今学者对于藕心钱的定性各有所见,颇有争议。

    二、汉代半两钱之分

    汉代半两钱有“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半两”和“四铢半两”之分。
    1榆 荚半两:所谓的“榆荚半两”,是因其钱形轻小,如同榆树的种子而得名。榆荚钱的正式名称仍叫半两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汉 初承袭秦时币制,沿用各式大小秦半两。由于经过楚汉战争,民生凋敝,财政困难,汉高祖刘邦借故秦钱重难用而允许民间减重铸钱。哪知一减不可收拾,各郡县与 民间自铸者不可胜数,钱型大小和轻重极不统一,难以标准衡量,最轻者只有0.09克,故称“入水不沉,应手而破”。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而有记录的货 币减重行为,造成通货膨胀,竟然发生“米至百万钱”的情形。

    附录:从许昌发现的榆荚半两来看,钱径一般在12毫米至14毫米之间,最大的14.9毫米,最小的9.8毫米,重量多在0.5克到0.6克,最重0.8克,最轻0.09克。

    2八 铢半两:汉高后(吕雉,汉第三代皇帝)亲政后,鉴于钱币太重而不太方便行用,钱径小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 这种八铢半两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比当时的榆荚半两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大肉薄,背平,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 向。钱径2.8——3.2厘米,重4.8——5.5克左右,为汉半两最大者,其制作也很整齐。

    3五 分钱(也称五分半两,又有称之为六铢半两的):在八铢半两行用不久,大多数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于是,于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八铢半两 钱,而行“五分钱”。五分钱的钱文仍为半两,实际重量只有2.4铢,即1.56克,仅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故名“五分钱”。[/ltr]

    4四 铢半两: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汉文帝(刘恒)又进行了币制改革,法定改革后的币重为四铢,故称“四铢半两”。四铢半两始铸于公元前175年,于汉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停铸。四铢半两的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左右,钱穿比较小,无内外郭,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因四 铢半两顺应了当时的国事民情,所以,一直被沿用了几十年。

    三、藕心钱与汉半两的潜在关系

    为什么谈到藕心钱,又把汉代半两钱与之扯到了一起?这并不是“拉郎配”,因为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

    本人于2014年所写的“千古之谜——藕心钱”在《古泉园地》转发后,许多泉友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陕西部分泉友都证实藕心钱经常伴随汉半两被同时发 现。因为近些年在陕西发现藕心钱的数量相比之下比较多,而陕西的泉友经常处于收藏第一线,有着亲身经历,所以,他们最有发言权。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发表文 章称藕心钱经常伴随汉半两被同时发现。目前,藕心钱是汉代的产物、藕心钱经常伴随汉半两被同时发现、藕心钱不是钱之观点在学术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那么, 藕心钱与汉代半两钱到底有着怎样的潜在关系呢?那就是,藕心钱是汉代半两钱的衡器(砝码)。依据如下:

    1刻有“洛阳市平”四字的藕心钱,“洛阳”(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市平”(指旧时民间授受银两所用的一种衡器)。可见,此枚藕心钱身上所刻的“洛阳市平”四字,不仅交代了使用于何地,同时也交代了此物就是市场交易中所使的衡器(砝码)。
     2按 照楚国衡制的几个基本单位和结合《汉书·律历志》,对于古今衡制换算单位的结论是:1铢=0.65克。在本人收藏的藕心钱当中,最轻的5.2克,等于8铢 (5.2÷0.65=8),是1枚八铢半两或2枚四铢半两的重量;有10.4克的,等于16铢,是两枚八铢半两或4枚四铢半两的重量;有20.8克的,等 于32铢,是4枚八铢半两或8枚四铢半两的重量;有43克的,等于66铢,相当于8枚八铢半两或16枚四铢半两的重量。另外,还有6.6克相当于10铢 的;有13克等于20铢的;有26克等于40铢的;有53克相当于80铢的等等。以上的藕心钱(砝码)应该是官铸的法定砝码,有着倍数递增的规律性,所 以,既实用于法定重量的八铢半两钱也实用于法定重量的四铢半两钱。

    其实,无论是法定重量的藕心钱或半两钱,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但其实物还存在着大小轻重之分。比如,按照四铢半两的法定重量应为2.6克,但实物考察发现,它的重量多在2.2-2.8克之间不等,轻重相差0.6克左右。[/ltr]

    3本 人于2016年幸得1枚藕心钱,重6.94克,上面阴刻“二两”二字,字体结构严谨。为了研究此枚藕心钱的铸时和性能,我拿出所收藏的榆荚半两、八铢半两 和四铢半两与其进行比对和称重,但没有能够找到此枚藕心钱与汉半两的潜在关系。数日后,我忽然想起汉早期还铸行了一种叫“五分钱”(又名“五分半两”)的 钱币,经过称重,此枚刻有“二两”的藕心钱重量为6.94克,而4枚五分半两的重量为6.93克,由此足以证明,刻有“二两”的这枚藕心钱就是汉高后六年 铸行的五分半两钱之砝码,而且是官方法定所铸。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汉代各个时期铸行半两钱的同时,都有相对应的藕心钱(砝码)存在。

    4从 “繁杂”中找“规律”。“繁杂”是指藕心钱在大小轻重、铸造工艺、造型、结构诸方非常复杂。如果你收藏的藕心钱数量少,那就很难找到其规律性。难怪有人 说:“以目前的资料所见,藕心钱的外廓无一雷同,其内腔结构也各异,没有发现两极为完全相同的藕心钱”。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收藏或接触到 的实物太少了。其实,在我收藏的百余枚的藕心钱当中,就有9枚铸造工艺完全相同的,其中4枚都是13克多,有的重量只相差0.03克,可以视为同重。另 外,有4枚藕心钱的外部槽口与内腔结构也完全相同,其中2枚的重量相同,都是15.15克。由此可见,藕心钱不仅有铸造工艺相同的和重量相等的,而且有外 部槽口与内腔结构相同的,由此证明藕心钱具有规律性。

    有 人问,藕心钱的铸造工艺为什么那样复杂而且大小轻重不等?我的回答是:这是市场交易的需求所造就的。拿汉初的榆荚钱来说,因为多为民间私铸小钱,又没有法 定标准,所以既杂乱而又轻重不一,这在市场上如何应用?显然,使用官方的法定砝码去衡量民间没有法定重量、轻重不一的私铸小钱是明显的不适应了。为此,各 地和各个商行的商人就要想办法应对市场,那就是,各地和各个商行纷纷私铸各种工艺不同、大小不等(重量不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和形象的藕心钱(砝码)来 衡量轻重不一的钱币,进行市场交易。所以,出现了藕心钱(砝码)工艺复杂和大小不等的现象。还有,汉高后(吕雉,汉第三代皇帝)二年(公元前186年)废 榆荚半两,铸行八铢半两;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又废八铢半两,铸行五分半两;汉文帝(刘恒,汉第四代皇帝)于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废五分半 两,铸行法定重量为四铢的“四铢半两”钱。可见,在仅仅的11年当中,汉代就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可想而知,在每次的币制改革中,国家都需要重新制定与货 币等有关的新的法定衡器(砝码),来控制货币交易市场的稳定。拿我们国家来说,当今的法定重量是500克1市斤,如果改为300克1市斤,那么举国上下的 重量衡就需要重新更换。这也是汉代藕心钱(砝码)大小不等、工艺多变的又一个原因。

    本 人收藏1枚藕心钱的外函,(上面铸有动物图案,可能是族徽,代表了某某家族和姓氏),里面装有两枚藕心钱。同时,也发现几枚另类藕心钱外函,上面有阳文 “千金氏”三字,目前还无人解读其意。我想,“千金氏”可能有两重内涵:一是代表某某商行或姓氏的所用之物;二是表示此物的珍贵性,能值“千金”。

    另 外,还发现有许多藕心钱(砝码)身上阴刻有各种不同标记,如“X”形的、斜纹形的、几何形的、多条横纹形的和三角形的等等。对于这些标记,目前也无人解读 其意。在本人收藏的刻有“二两”的藕心钱(砝码)身上,另刻有两个三角形标记;重94.31克的身上刻有16条横纹;重114.45克的(目前发现最重) 身上不仅阴刻有9条横纹,还有2条斜纹。从实物来看,藕心钱(砝码)身上所刻的各种标记,可能与计数或者计重有着潜在关系。例如,重量大的所刻的条纹就多 一些,反之,重量轻的所刻的条纹就少一些。另一种解释就是藕心钱(砝码)身上所刻的各种标记是否含有族徽之意。

    附录:本人撰写的“千古之谜——藕心钱”在《古泉园地》转发后,许多泉友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下面摘录两位泉友的留言:

    1网名小郝爱钱泉友留言说:首先个人认为不是钱,因为不符合流通性,但又常伴随古钱币(汉半两)一起被发现,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就是古钱的计数标志呢?比如,大的代表这一串有1000钱,小的代表有200

    网名尊神泉友留言说:民间贸易需要一种工具,类似现在的验钞机和点钞机,不但能够称重五花八门的行用半两钱的重量,而且可以测量钱币的尺寸大小厚 薄,以此来判断半两钱的质量是否合格,决定交易是否能够进行下去,因此,藕心钱的功能就类似于现在的验钞机点钞机以及游标卡尺的作用。藕心钱的 芯可以用作砝码称重半两钱币,就是点钞,藕心钱的芯和外函配合使用就类似现在的游标卡尺可以测量钱币的大小厚薄,以判断钱币是否合格,是否掺杂使假, 以决定交易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综上,藕心钱不是行用钱,而是西汉时期民间贸易商人称量半两钱币重量及测量钱币大小尺寸的必备工具

    另外,本人还收藏了一枚罕见的玉石质藕心钱,有泉友评论说,既然发现了玉质藕心钱,那么砝码之说就讲不通了。我说不然,理由是:

    1玉质藕心钱有可能是官方藕心钱之样,如同古币的雕母、雕样一般,而这些雕母、雕样中又包括了很多材质,其中就有玉质的。

    2殊不知,从古到今就发现有多种材质的砝码(秤砣),例如有铜质的、锡质的、陶瓷质的、石质的、青花瓷质的和银质的等。可见,古人以玉质作砝码并不奇怪,只是比较珍贵而已。

    以上是本人论证藕心钱与汉半两之间有着潜在关系的证据,也就是表述藕心钱就是汉半两的砝码之愚见,不知观点对否。

    对于藕心钱的研究,如今学术界还在探讨中,望今后有更高权威的学术出现或者考古发现来揭开藕心钱的神秘面纱。

    附:在本人收藏和撰写此文的过程中,十分感谢陕西泉友的大力支持!


     
    二〇一六年八月

    离线 楚都古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2-23
    最后登录
    2024-06-01
    22楼 发表于2016-08-21 06:01:08

    谢谢管理

    离线 白狼晓月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8-05
    最后登录
    2023-06-01
    23楼 发表于2016-08-21 09:15:18

    藕心钱?第一次听说,那位老师解释一下,谢谢

    2020-07-24 转正
    离线 楚都古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2-23
    最后登录
    2024-06-01
    24楼 发表于2016-08-23 19:55:45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离线 泰迪1979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8-23
    最后登录
    2021-04-13
    25楼 发表于2016-08-23 20:06:34

    好帖,学习了

    离线 会同馆主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3-17
    最后登录
    2024-06-02
    26楼 发表于2016-08-23 22:23:58

    不错,果然四个半两等于一个藕芯钱的重量

    2019-04-15 转正

    离线 山河壮丽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1-22
    最后登录
    2024-05-01
    27楼 发表于2016-11-14 23:47:15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