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1375 | 回复 64

    北宋钱币铸造工艺探讨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8-01-23
    最后登录
    2024-04-30
    50楼 发表于2018-01-27 09:39:49

    这才是真正的玩收藏

    离线 林火
    正式会员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4-05
    最后登录
    2024-05-04
    51楼 发表于2022-05-02 23:15:30

    学学,虽然有争议 ,纵观中国历史缩影,还是有迹可寻的,从战国到秦汉隋,直至宋元明,铸造钱币的工艺都有周而复始的相同之处,宋代有没有母钱,不必争论,自然是有的,根据工艺流程来讲,所有铸造工艺的开始必须得有一个参照物做范本,这个范本就是母钱的前身,有了这范本出来的参考钱币就是铸行母钱,也就是母钱,战国运用泥范铸钱,铸有超大战国半两,实属罕见,那就可以定性为母钱也就是所说的祖钱,也是有了初步的泥范范本,才拙见有了后来的小泥范来仿造文字的形制和批量铸行的标准来铸钱,只不过还是铸地管理不一样,铸行的币也有所差异。所以纵观中国古代钱币历史,国人的聪明程度以及文化的传承不难说技术是不断的在更新,也在学习先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在改进,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必然是由于文字铸行的原因而受到启发而得到的改进和推进创作,所为东汉张衡的地动仪也是参照史料天文八卦原理而设计,他在任太史令时就以自小就研究天文八卦原理,所以才有后来的创意。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是有它一定的依据和原理才能创造出来的,唐代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左右的雕版印刷到北宋庆历年间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中间隔了300多年的时间,这三百多年中出现的有翻砂法也范铸法还唐代初期的失蜡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钱币文字的铸行也会根据人的创造去有所创新和改变,有的还会为了提高铸造效率和数量或者防止造假的出现,而去改进铸造技术,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我们在好多有关考古资料中不难去找到各种不同的踪迹而已,只是有些人不按照事实去说话,用一种片面的猜想来说学术怎么样,如今我们钱币届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这样的伪专家比比皆是!希望泉友们在学习时不要以误导而去学,要以中华文明的史料结合一些考古的实物资料为依据去不断地学习,就好比北宋钱币里的版别一样,其实钱币的版式就取决于古钱币的区别,有区别就是版别的第一特征,既然其它的有区别的版别能被认可,那就是应该有区别的钱币就应该是一个版式的开端,没有什么这种不被认可那种不被认可之说,借此来误导大家的对古钱币的兴致,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没有什么意义。本人只是代表个人几十年钱币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言语有过失不是针对谁,还请泉友们海涵,谢谢大家!

    2023-05-05 转正
    离线 林火
    正式会员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4-05
    最后登录
    2024-05-04
    52楼 发表于2022-05-03 00:04:11

    学习,虽然有争议 ,纵观中国历史缩影,还是有迹可寻的,从战国到秦汉隋,直至唐宋元明,铸造钱币的工艺都有周而复始的相同之处,宋代有没有母钱,不必争论,自然是有的,根据工艺流程来讲,所有铸造工艺的开始必须得有一个参照物做范本,这个范本就是母钱的前身,有了这个范本出来才有参考钱币的样子,也就是铸行母钱,所为母本,战国运用泥范铸钱,铸有超大战国半两,实属罕见,厚重而重量足,那就可以定性为母钱也就是所说的祖钱,也是有了初步的泥范范本,才逐见有了后来的小泥范来仿造文字的形制选择出大小标准以及批量铸行的标准来铸钱,只不过还是铸地管理不一样,铸行的币也有所差异。所以纵观中国古代钱币历史,国人的聪明程度以及文化的传承不难说技术是不断的在更新,也在学习先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在改进,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必然是由于文字铸行的原因而受到启发而得到的改进和推进创作,所为东汉张衡的地动仪也是参照史料天文八卦原理而设计,他在任太史令时就以自小就研究天文八卦原理,所以才有后来的创意。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是有它一定的依据和原理才能创造出来的,唐代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左右的雕版印刷到北宋庆历年间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中间隔了300多年的时间,这三百多年中出现的有翻砂法也范铸法还唐代初期的失蜡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钱币文字的铸行也会根据人的创造去有所创新和改变,有的还会为了提高铸造效率和数量或者防止造假的出现,而去改进铸造技术,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我们在好多有关考古资料中不难去找到各种不同的踪迹而已,只是有些人不按照事实去说话,用一种片面的猜想来说学术怎么样,如今我们钱币届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这样的伪专家比比皆是!希望泉友们在学习时不要以误导而去学,要以中华文明的史料结合一些考古的实物资料为依据去不断地学习,就好比北宋钱币里的版别一样,其实钱币的版式就取决于古钱币的文字铸行的区别,有区别就是版别的第一特征,既然有铸行区别的就是被认可的版别,那就是应该有铸行区别的钱币就应该是一个版式的开端,没有什么这种不被认可那种不被认可之说,借此来误导大家的对古钱币的兴致,包括母钱里面的一些标准因素,只能说铸造的因素不同,产生母钱的结果也不一样而已,北宋钱当年有五大官方铸地,官铸币也不是非常严格,政治经济因素,连年战乱,民间私铸钱与官家几乎相同,宋代私铸币的特征和铸行量大的地方这在史料上是早就有所考证的,所以宋代出现的钱币种类才非常的繁多,几地铸钱的工艺和方法管理也不一样,母钱的标准也不一样,甚至还有翻版套系的原因,这就更造成了母钱辨认的难度,但是大致区分应该分几个档才对,所以就得分出一档母,二档母,三档母,来区别,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母钱的变化和细节,是不难看出宋钱的全部铸造结果的,甚至那种是私铸那种是官铸,一眼就可以区分,也就可以看出那种具备这三档母钱的区分,如果我们靠有些人的误导去学习,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没有什么意义。今天本人只是代表个人几十年钱币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互相学习而已,自己也长长见识,言语有过失不是针对谁,还请泉友们海涵,谢谢大家!

    2023-05-05 转正
    离线 caonan2019
    实名认证
    好评
    4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1-16
    最后登录
    2024-04-07
    53楼 发表于2022-05-03 00:04:50

    多年不见的好文。关于北宋活字法铸钱,应该是周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个人非常赞同。此文说明了宋母是存在的,并且是巨量的。宋母的考古学意义很大,收藏意义不大。

    离线 三阳泉客
    实名认证
    好评
    160
    差评
    2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5-11
    最后登录
    2024-05-13
    54楼 发表于2022-05-03 22:04:54

    学习

    身份已验证:张昊东  甘肃天水

    离线 见贤思齐
    实名认证
    好评
    7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1-28
    最后登录
    2024-04-17
    55楼 发表于2022-05-05 14:38:04

    不错!喜欢这样帖子!!

    离线 和同开珎
    一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2-10
    最后登录
    2024-05-10
    56楼 发表于2022-05-06 17:56:30

    所谓的宋母钱修穿不过是铸钱局的一种学徒考核工艺,活字才是正途

    — 此帖于 2022-05-06 17:57:13 被 和同开珎 编辑过 —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5-13
    57楼 发表于2022-05-06 19:13:09

    首先的两个概念就出现了问题,考证和研究又怎么能经得起推敲呢?

    母模不等于母钱,对于母模或者首范,我们可以做多方向假设提出,易雕材质篆刻,泥板直接书刻,活字替换,铸样精修等等。

    但是母钱,拓范之用,校队之用,临检之用,行监之用,一定是钱,带有钱缘,穿郭,钱文,地章,形制与制式的形而为一的铸币,绝不是各自为单的套缘、活字、插郭、等等之类。

    在缺乏史料的考证中,如何能科学严谨的考证一种更趋向“0”的可能性,唯一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以币论币。由子推范,从范到母的去论证。

    今人对最基础的行铸子钱都缺乏正确的认知,跨越式的大谈母模不荒诞吗?

    如果母钱是活字法,试问一版范砂如何做到多个木雕钱文,大小笔触笔势完全统一的,这跟技艺没关系,从古到今,何人写一,都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别说铸量惊人数以亿计的铸币,不用学术考证,活字为母的客观性就已经论证不下去了。

    如果用活字为母的易雕材质去单个去拓范,估计行不过百,原母就要废了,再想雕出一模一样的活字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道理同上。

    但是如果用活字作为首范原母的母模,这就说的过去了,母模出母范,母范出铜母,铜母复式拓范再得铜母,铜母拓范,成为子范,子范陶化,形铸子钱,子范行废,再以铜母拓拓子范,铜母行废,括以与子一并行用,再以母范形铸铜母,如此反复,这才是目前最为科学的符合客观事实和物理常识规律的考证方向。

    活字或可为模,绝不可为母。

    我们今天谈及的所谓宋母,应为宋代母钱,而不是宋母母模。母模具有太多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

    还是脚踏实地的先研究明白宋代子钱形制与铸制,通过子钱变化规律去考证范的制作与应用,最后再去推导考证母钱的制铸与功用吧,这些弄清楚弄明白,形成定论之后。在依据考古实物和史料留存去研讨母模为时不晚。

    走都没顺畅,就去研究跑步先迈哪只脚,跨栏时候身体要倾斜多少度,落地之后手脚动作如何统一,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我尊重每一位爱好钱币的泉友和孜孜不倦的泉界前辈,只是有感而发,说话耿直,无有冒犯之意,如有海涵。

    — 此帖于 2022-05-06 19:14:58 被 素手锋芒 编辑过 —
    离线 草堂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06
    最后登录
    2024-05-12
    58楼 发表于2022-05-06 20:01:58

    好帖


    离线 草堂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06
    最后登录
    2024-05-12
    59楼 发表于2022-05-06 20:02:30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