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41516171819202122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7287 | 回复 223

    2007年新年祝贺!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甘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6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7-14
    最后登录
    2024-06-07
    210楼 发表于2007-01-18 06:35:00

    以下是引用陇上人家在2007-1-1的发言:新年快乐!                 满江红-酒后咏泉   醉问青蚨,披何许,斑驳颜色?黄土下、监州府郡,帝王宫阙。全具生杀夺予力,一时得宠先人侧。狼烟来,仓促付尘封,孤寥歇。   龙虎散,沧桑灭。收藏趣,何需说。引高人雅士,尽呕心血。陋室锦匣藏异宝,咸阳空冢临秋月。笑汗青、辛苦记输赢,方圆缺。                                 一月七日深夜注:青蚨是古人对铜钱的雅称。龙虎:旧时常谓帝都有龙虎之气,龙虎散借指王朝覆灭。                                                                                   父  子  情  深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能搞起收藏,与爸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收藏带给我的乐趣与痛苦,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第一枚藏品却并不是铜钱。记得那是在97年5月的某天中午,在街上闲逛的我漫步到一个古董摊前,一枚一面是龙、一面是“大清铜币”四字的光亮圆形铜片立刻吸引了我。令人惊奇的是带字那面中间还有个小小的凸台,上面阴文印着一个“鄂”字。这枚精美的钱币与平常所见那些又脏又丑陋的麻钱(即铜钱,西北方言)截然不同。一问价,二块五,豪不犹豫的买下!路上捏在手里边走边看,知道那个“鄂”字是湖北的简称,想起邮票都是一套套集的,这个应该是全国三十一省一套的吧,一定要集成一套,一定要先买家乡“甘”或“陇”的!到家后给爸爸看,他也挺喜欢的,还说这也算文物,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几天后新鲜感过了,在凑齐一套的宏伟目标下,来到本地地摊比较集中的地方。摊主多是些主卖旧货的老爷爷们,蹲下去一看,吓我一跳,木头盒子里一百多枚铜币整齐的排放着,拿起一看,带“鄂”字的一抓一大把,还有三五种其它的和光绪元宝以及中华民国的,却没见到一个“甘”或“陇”的,这不免另我很失望。问了问价,我买的那种这里只卖八角,天啊,上当了!老爷爷很好,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专门的书卖,上面都标有价钱,很好用。垂头丧气走回家,没敢告诉爸爸。晚上睡不着,想像那本书是什么样子,上面到底有没有“甘”或“陇”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向爸爸开了口,他爽快的答应了还说那枚铜币很精美,应该是机器制造的,光绪时候甘肃已经很落后,不一定有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造币机器。第二天终于梦想成真,一个人呆在房里一页一页的看了四个多小时。感受就是过去的人真幸福,可以用那么多种类的钱,过去的世界太美好了!(童心就是这么纯真)果然同爸爸所说,上面最早的甘肃铜币是民国十五年的,这使我愈加佩服老爸了。    纸上谈兵不是办法,要在老爷爷们的木头盒里实践!从此一放假就跑过去,拿自己从五岁开始积攒的零花钱“孝敬”他们,不够就向爸爸要,总能如愿。渐渐的,木头盒里再也没有我缺少的品种了,于是他们拿麻钱给我看,似乎也不那么脏和丑,三角钱一枚买了些光绪正隆和元丰元佑等。回家后照例给老爸过目,出乎我的意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对钱文赞叹不已,说题写钱文的绝对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之高远非现代人可比。这不免使我有了成就感,钱是我买来的呀!慢慢的,我发现麻钱无论是在钱文、样式、大小、材质等很多方面的种类都远比铜元丰富,总之比铜元有趣!从此结下了和铜钱的不解之缘。之后不用说,古钱书买回家,铜元不怎么买了。    老爸在银行工作,经常带《甘肃金融》回来给我看。上面有钱币专栏,多是些宝巩咸丰当五当十出谱品,董大勇书上都没有,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6月中旬的一天老师有事放假,吃过午饭,照例是想古钱想地睡不着觉(姐姐一般称此现象为走火入魔),偷偷的溜出去到老地方。老爷爷很神秘的从怀你掏出一枚伤痕累累的咸丰重宝,看得我好一阵激动,这不和《甘肃金融》的一枚宝巩当十一模一样吗!问价要十元!这对当时还停留在一两元一枚水平的我来说是天价,转念想想书上很多钱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甘肃金融》上刊载的钱绝对不会很常见。想是这么想,身上带的钱不够,再说如此重大交易搬来老爸岂不更放心?丢下一句“回去请示”的话一路小跑回家,恰巧遇到他去上班,上气不接下气的“汇报”完大致情况。老爸问记清楚了和《甘肃金融》上的一样吗?“没错!”,“那走吧,过去看看。”看着他这么沉着冷静,我的心跳十分缓慢的降到了正常速度。老爷爷一看大人来了,仍旧是怀里掏出来,嘴上却说个不停。老爸仔细端祥了好几分钟,怕是假的,犹豫不决。忽然旁边有人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懂字画。老爸向他请教,那个叔叔看了一眼说真的,字不清楚。老爸说字都磨平了,边上这面一个坑,那面一个茬,像狗咬了似的,应该可以放心,若是字很清楚则肯定是假的(各位看官莫笑,外行毕竟是外行)。这次轮到老爸从怀里掏了,付钱,拿货,走人。到家后急忙翻出那期《甘肃金融》,一看傻眼了,上面那枚文字是宋体,而刚买的是楷书,不但书体不一样,个头也小一圈。可想而知,当时我是多么失望,更令人难受的是爸爸这么大力支持,我觉的愧对他。晚上要是他回来对书怎么办?干脆把书仍到床下面,就说和书上一样,书忘记搁哪了,让找就故意找不到,时间一长兴许他也就忘了。老天保佑,他回来后只问我一样么,“当然一样了”,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甘肃金融》递给我,说收藏是好事,不要影响了学习(就是最后这句话,后来我终于没能做到,现在想起后悔不已)。    星期天拿着这枚钱给几位老爷爷看,他们说品相太差,品相好也就值十元而已,而且当场拿出几个字清楚的。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又安慰我,举了很多例子说他们也经常买贵东西,还有假的,这么听着,我的自信又逐渐恢复了,继续一两元一枚的买了起来...    许多年后我漂泊在外,童年所集之钱都卖完了,只剩下这枚当十没舍得。它像一段无声的录象,见证着我们父子情深。                                                         一月十日凌晨真挚感人投一票

    离线 穆斯林
    高级发帖
    好评
    2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2-24
    最后登录
    2024-06-04
    211楼 发表于2007-01-18 06:39:00

    以下是引用陇上人家在2007-1-1的发言:新年快乐!                 满江红-酒后咏泉   醉问青蚨,披何许,斑驳颜色?黄土下、监州府郡,帝王宫阙。全具生杀夺予力,一时得宠先人侧。狼烟来,仓促付尘封,孤寥歇。   龙虎散,沧桑灭。收藏趣,何需说。引高人雅士,尽呕心血。陋室锦匣藏异宝,咸阳空冢临秋月。笑汗青、辛苦记输赢,方圆缺。                                 一月七日深夜注:青蚨是古人对铜钱的雅称。龙虎:旧时常谓帝都有龙虎之气,龙虎散借指王朝覆灭。                                                                                   父  子  情  深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能搞起收藏,与爸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收藏带给我的乐趣与痛苦,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第一枚藏品却并不是铜钱。记得那是在97年5月的某天中午,在街上闲逛的我漫步到一个古董摊前,一枚一面是龙、一面是“大清铜币”四字的光亮圆形铜片立刻吸引了我。令人惊奇的是带字那面中间还有个小小的凸台,上面阴文印着一个“鄂”字。这枚精美的钱币与平常所见那些又脏又丑陋的麻钱(即铜钱,西北方言)截然不同。一问价,二块五,豪不犹豫的买下!路上捏在手里边走边看,知道那个“鄂”字是湖北的简称,想起邮票都是一套套集的,这个应该是全国三十一省一套的吧,一定要集成一套,一定要先买家乡“甘”或“陇”的!到家后给爸爸看,他也挺喜欢的,还说这也算文物,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几天后新鲜感过了,在凑齐一套的宏伟目标下,来到本地地摊比较集中的地方。摊主多是些主卖旧货的老爷爷们,蹲下去一看,吓我一跳,木头盒子里一百多枚铜币整齐的排放着,拿起一看,带“鄂”字的一抓一大把,还有三五种其它的和光绪元宝以及中华民国的,却没见到一个“甘”或“陇”的,这不免另我很失望。问了问价,我买的那种这里只卖八角,天啊,上当了!老爷爷很好,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专门的书卖,上面都标有价钱,很好用。垂头丧气走回家,没敢告诉爸爸。晚上睡不着,想像那本书是什么样子,上面到底有没有“甘”或“陇”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向爸爸开了口,他爽快的答应了还说那枚铜币很精美,应该是机器制造的,光绪时候甘肃已经很落后,不一定有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造币机器。第二天终于梦想成真,一个人呆在房里一页一页的看了四个多小时。感受就是过去的人真幸福,可以用那么多种类的钱,过去的世界太美好了!(童心就是这么纯真)果然同爸爸所说,上面最早的甘肃铜币是民国十五年的,这使我愈加佩服老爸了。    纸上谈兵不是办法,要在老爷爷们的木头盒里实践!从此一放假就跑过去,拿自己从五岁开始积攒的零花钱“孝敬”他们,不够就向爸爸要,总能如愿。渐渐的,木头盒里再也没有我缺少的品种了,于是他们拿麻钱给我看,似乎也不那么脏和丑,三角钱一枚买了些光绪正隆和元丰元佑等。回家后照例给老爸过目,出乎我的意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对钱文赞叹不已,说题写钱文的绝对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之高远非现代人可比。这不免使我有了成就感,钱是我买来的呀!慢慢的,我发现麻钱无论是在钱文、样式、大小、材质等很多方面的种类都远比铜元丰富,总之比铜元有趣!从此结下了和铜钱的不解之缘。之后不用说,古钱书买回家,铜元不怎么买了。    老爸在银行工作,经常带《甘肃金融》回来给我看。上面有钱币专栏,多是些宝巩咸丰当五当十出谱品,董大勇书上都没有,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6月中旬的一天老师有事放假,吃过午饭,照例是想古钱想地睡不着觉(姐姐一般称此现象为走火入魔),偷偷的溜出去到老地方。老爷爷很神秘的从怀你掏出一枚伤痕累累的咸丰重宝,看得我好一阵激动,这不和《甘肃金融》的一枚宝巩当十一模一样吗!问价要十元!这对当时还停留在一两元一枚水平的我来说是天价,转念想想书上很多钱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甘肃金融》上刊载的钱绝对不会很常见。想是这么想,身上带的钱不够,再说如此重大交易搬来老爸岂不更放心?丢下一句“回去请示”的话一路小跑回家,恰巧遇到他去上班,上气不接下气的“汇报”完大致情况。老爸问记清楚了和《甘肃金融》上的一样吗?“没错!”,“那走吧,过去看看。”看着他这么沉着冷静,我的心跳十分缓慢的降到了正常速度。老爷爷一看大人来了,仍旧是怀里掏出来,嘴上却说个不停。老爸仔细端祥了好几分钟,怕是假的,犹豫不决。忽然旁边有人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懂字画。老爸向他请教,那个叔叔看了一眼说真的,字不清楚。老爸说字都磨平了,边上这面一个坑,那面一个茬,像狗咬了似的,应该可以放心,若是字很清楚则肯定是假的(各位看官莫笑,外行毕竟是外行)。这次轮到老爸从怀里掏了,付钱,拿货,走人。到家后急忙翻出那期《甘肃金融》,一看傻眼了,上面那枚文字是宋体,而刚买的是楷书,不但书体不一样,个头也小一圈。可想而知,当时我是多么失望,更令人难受的是爸爸这么大力支持,我觉的愧对他。晚上要是他回来对书怎么办?干脆把书仍到床下面,就说和书上一样,书忘记搁哪了,让找就故意找不到,时间一长兴许他也就忘了。老天保佑,他回来后只问我一样么,“当然一样了”,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甘肃金融》递给我,说收藏是好事,不要影响了学习(就是最后这句话,后来我终于没能做到,现在想起后悔不已)。    星期天拿着这枚钱给几位老爷爷看,他们说品相太差,品相好也就值十元而已,而且当场拿出几个字清楚的。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又安慰我,举了很多例子说他们也经常买贵东西,还有假的,这么听着,我的自信又逐渐恢复了,继续一两元一枚的买了起来...    许多年后我漂泊在外,童年所集之钱都卖完了,只剩下这枚当十没舍得。它像一段无声的录象,见证着我们父子情深。                                                         一月十日凌晨不错啊!投一票!

    离线 岩坚泉清
    实名认证
    好评
    9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5-30
    最后登录
    2024-06-10
    212楼 发表于2007-01-18 07:09:00

    以下是引用陇上人家在2007-1-1的发言:新年快乐!                 满江红-酒后咏泉   醉问青蚨,披何许,斑驳颜色?黄土下、监州府郡,帝王宫阙。全具生杀夺予力,一时得宠先人侧。狼烟来,仓促付尘封,孤寥歇。   龙虎散,沧桑灭。收藏趣,何需说。引高人雅士,尽呕心血。陋室锦匣藏异宝,咸阳空冢临秋月。笑汗青、辛苦记输赢,方圆缺。                                 一月七日深夜注:青蚨是古人对铜钱的雅称。龙虎:旧时常谓帝都有龙虎之气,龙虎散借指王朝覆灭。                                                                                   父  子  情  深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能搞起收藏,与爸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收藏带给我的乐趣与痛苦,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第一枚藏品却并不是铜钱。记得那是在97年5月的某天中午,在街上闲逛的我漫步到一个古董摊前,一枚一面是龙、一面是“大清铜币”四字的光亮圆形铜片立刻吸引了我。令人惊奇的是带字那面中间还有个小小的凸台,上面阴文印着一个“鄂”字。这枚精美的钱币与平常所见那些又脏又丑陋的麻钱(即铜钱,西北方言)截然不同。一问价,二块五,豪不犹豫的买下!路上捏在手里边走边看,知道那个“鄂”字是湖北的简称,想起邮票都是一套套集的,这个应该是全国三十一省一套的吧,一定要集成一套,一定要先买家乡“甘”或“陇”的!到家后给爸爸看,他也挺喜欢的,还说这也算文物,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几天后新鲜感过了,在凑齐一套的宏伟目标下,来到本地地摊比较集中的地方。摊主多是些主卖旧货的老爷爷们,蹲下去一看,吓我一跳,木头盒子里一百多枚铜币整齐的排放着,拿起一看,带“鄂”字的一抓一大把,还有三五种其它的和光绪元宝以及中华民国的,却没见到一个“甘”或“陇”的,这不免另我很失望。问了问价,我买的那种这里只卖八角,天啊,上当了!老爷爷很好,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专门的书卖,上面都标有价钱,很好用。垂头丧气走回家,没敢告诉爸爸。晚上睡不着,想像那本书是什么样子,上面到底有没有“甘”或“陇”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向爸爸开了口,他爽快的答应了还说那枚铜币很精美,应该是机器制造的,光绪时候甘肃已经很落后,不一定有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造币机器。第二天终于梦想成真,一个人呆在房里一页一页的看了四个多小时。感受就是过去的人真幸福,可以用那么多种类的钱,过去的世界太美好了!(童心就是这么纯真)果然同爸爸所说,上面最早的甘肃铜币是民国十五年的,这使我愈加佩服老爸了。    纸上谈兵不是办法,要在老爷爷们的木头盒里实践!从此一放假就跑过去,拿自己从五岁开始积攒的零花钱“孝敬”他们,不够就向爸爸要,总能如愿。渐渐的,木头盒里再也没有我缺少的品种了,于是他们拿麻钱给我看,似乎也不那么脏和丑,三角钱一枚买了些光绪正隆和元丰元佑等。回家后照例给老爸过目,出乎我的意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对钱文赞叹不已,说题写钱文的绝对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之高远非现代人可比。这不免使我有了成就感,钱是我买来的呀!慢慢的,我发现麻钱无论是在钱文、样式、大小、材质等很多方面的种类都远比铜元丰富,总之比铜元有趣!从此结下了和铜钱的不解之缘。之后不用说,古钱书买回家,铜元不怎么买了。    老爸在银行工作,经常带《甘肃金融》回来给我看。上面有钱币专栏,多是些宝巩咸丰当五当十出谱品,董大勇书上都没有,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6月中旬的一天老师有事放假,吃过午饭,照例是想古钱想地睡不着觉(姐姐一般称此现象为走火入魔),偷偷的溜出去到老地方。老爷爷很神秘的从怀你掏出一枚伤痕累累的咸丰重宝,看得我好一阵激动,这不和《甘肃金融》的一枚宝巩当十一模一样吗!问价要十元!这对当时还停留在一两元一枚水平的我来说是天价,转念想想书上很多钱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甘肃金融》上刊载的钱绝对不会很常见。想是这么想,身上带的钱不够,再说如此重大交易搬来老爸岂不更放心?丢下一句“回去请示”的话一路小跑回家,恰巧遇到他去上班,上气不接下气的“汇报”完大致情况。老爸问记清楚了和《甘肃金融》上的一样吗?“没错!”,“那走吧,过去看看。”看着他这么沉着冷静,我的心跳十分缓慢的降到了正常速度。老爷爷一看大人来了,仍旧是怀里掏出来,嘴上却说个不停。老爸仔细端祥了好几分钟,怕是假的,犹豫不决。忽然旁边有人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懂字画。老爸向他请教,那个叔叔看了一眼说真的,字不清楚。老爸说字都磨平了,边上这面一个坑,那面一个茬,像狗咬了似的,应该可以放心,若是字很清楚则肯定是假的(各位看官莫笑,外行毕竟是外行)。这次轮到老爸从怀里掏了,付钱,拿货,走人。到家后急忙翻出那期《甘肃金融》,一看傻眼了,上面那枚文字是宋体,而刚买的是楷书,不但书体不一样,个头也小一圈。可想而知,当时我是多么失望,更令人难受的是爸爸这么大力支持,我觉的愧对他。晚上要是他回来对书怎么办?干脆把书仍到床下面,就说和书上一样,书忘记搁哪了,让找就故意找不到,时间一长兴许他也就忘了。老天保佑,他回来后只问我一样么,“当然一样了”,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甘肃金融》递给我,说收藏是好事,不要影响了学习(就是最后这句话,后来我终于没能做到,现在想起后悔不已)。    星期天拿着这枚钱给几位老爷爷看,他们说品相太差,品相好也就值十元而已,而且当场拿出几个字清楚的。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又安慰我,举了很多例子说他们也经常买贵东西,还有假的,这么听着,我的自信又逐渐恢复了,继续一两元一枚的买了起来...    许多年后我漂泊在外,童年所集之钱都卖完了,只剩下这枚当十没舍得。它像一段无声的录象,见证着我们父子情深。                                                         一月十日凌晨情在泉中.投一票.

    离线 99
    正式会员
    好评
    2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11
    213楼 发表于2007-01-18 16:26:00

    以下是引用陇上人家在2007-1-1的发言:新年快乐!                 满江红-酒后咏泉   醉问青蚨,披何许,斑驳颜色?黄土下、监州府郡,帝王宫阙。全具生杀夺予力,一时得宠先人侧。狼烟来,仓促付尘封,孤寥歇。   龙虎散,沧桑灭。收藏趣,何需说。引高人雅士,尽呕心血。陋室锦匣藏异宝,咸阳空冢临秋月。笑汗青、辛苦记输赢,方圆缺。                                 一月七日深夜注:青蚨是古人对铜钱的雅称。龙虎:旧时常谓帝都有龙虎之气,龙虎散借指王朝覆灭。                                                                                   父  子  情  深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能搞起收藏,与爸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收藏带给我的乐趣与痛苦,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第一枚藏品却并不是铜钱。记得那是在97年5月的某天中午,在街上闲逛的我漫步到一个古董摊前,一枚一面是龙、一面是“大清铜币”四字的光亮圆形铜片立刻吸引了我。令人惊奇的是带字那面中间还有个小小的凸台,上面阴文印着一个“鄂”字。这枚精美的钱币与平常所见那些又脏又丑陋的麻钱(即铜钱,西北方言)截然不同。一问价,二块五,豪不犹豫的买下!路上捏在手里边走边看,知道那个“鄂”字是湖北的简称,想起邮票都是一套套集的,这个应该是全国三十一省一套的吧,一定要集成一套,一定要先买家乡“甘”或“陇”的!到家后给爸爸看,他也挺喜欢的,还说这也算文物,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几天后新鲜感过了,在凑齐一套的宏伟目标下,来到本地地摊比较集中的地方。摊主多是些主卖旧货的老爷爷们,蹲下去一看,吓我一跳,木头盒子里一百多枚铜币整齐的排放着,拿起一看,带“鄂”字的一抓一大把,还有三五种其它的和光绪元宝以及中华民国的,却没见到一个“甘”或“陇”的,这不免另我很失望。问了问价,我买的那种这里只卖八角,天啊,上当了!老爷爷很好,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专门的书卖,上面都标有价钱,很好用。垂头丧气走回家,没敢告诉爸爸。晚上睡不着,想像那本书是什么样子,上面到底有没有“甘”或“陇”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向爸爸开了口,他爽快的答应了还说那枚铜币很精美,应该是机器制造的,光绪时候甘肃已经很落后,不一定有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造币机器。第二天终于梦想成真,一个人呆在房里一页一页的看了四个多小时。感受就是过去的人真幸福,可以用那么多种类的钱,过去的世界太美好了!(童心就是这么纯真)果然同爸爸所说,上面最早的甘肃铜币是民国十五年的,这使我愈加佩服老爸了。    纸上谈兵不是办法,要在老爷爷们的木头盒里实践!从此一放假就跑过去,拿自己从五岁开始积攒的零花钱“孝敬”他们,不够就向爸爸要,总能如愿。渐渐的,木头盒里再也没有我缺少的品种了,于是他们拿麻钱给我看,似乎也不那么脏和丑,三角钱一枚买了些光绪正隆和元丰元佑等。回家后照例给老爸过目,出乎我的意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对钱文赞叹不已,说题写钱文的绝对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之高远非现代人可比。这不免使我有了成就感,钱是我买来的呀!慢慢的,我发现麻钱无论是在钱文、样式、大小、材质等很多方面的种类都远比铜元丰富,总之比铜元有趣!从此结下了和铜钱的不解之缘。之后不用说,古钱书买回家,铜元不怎么买了。    老爸在银行工作,经常带《甘肃金融》回来给我看。上面有钱币专栏,多是些宝巩咸丰当五当十出谱品,董大勇书上都没有,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6月中旬的一天老师有事放假,吃过午饭,照例是想古钱想地睡不着觉(姐姐一般称此现象为走火入魔),偷偷的溜出去到老地方。老爷爷很神秘的从怀你掏出一枚伤痕累累的咸丰重宝,看得我好一阵激动,这不和《甘肃金融》的一枚宝巩当十一模一样吗!问价要十元!这对当时还停留在一两元一枚水平的我来说是天价,转念想想书上很多钱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甘肃金融》上刊载的钱绝对不会很常见。想是这么想,身上带的钱不够,再说如此重大交易搬来老爸岂不更放心?丢下一句“回去请示”的话一路小跑回家,恰巧遇到他去上班,上气不接下气的“汇报”完大致情况。老爸问记清楚了和《甘肃金融》上的一样吗?“没错!”,“那走吧,过去看看。”看着他这么沉着冷静,我的心跳十分缓慢的降到了正常速度。老爷爷一看大人来了,仍旧是怀里掏出来,嘴上却说个不停。老爸仔细端祥了好几分钟,怕是假的,犹豫不决。忽然旁边有人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懂字画。老爸向他请教,那个叔叔看了一眼说真的,字不清楚。老爸说字都磨平了,边上这面一个坑,那面一个茬,像狗咬了似的,应该可以放心,若是字很清楚则肯定是假的(各位看官莫笑,外行毕竟是外行)。这次轮到老爸从怀里掏了,付钱,拿货,走人。到家后急忙翻出那期《甘肃金融》,一看傻眼了,上面那枚文字是宋体,而刚买的是楷书,不但书体不一样,个头也小一圈。可想而知,当时我是多么失望,更令人难受的是爸爸这么大力支持,我觉的愧对他。晚上要是他回来对书怎么办?干脆把书仍到床下面,就说和书上一样,书忘记搁哪了,让找就故意找不到,时间一长兴许他也就忘了。老天保佑,他回来后只问我一样么,“当然一样了”,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甘肃金融》递给我,说收藏是好事,不要影响了学习(就是最后这句话,后来我终于没能做到,现在想起后悔不已)。    星期天拿着这枚钱给几位老爷爷看,他们说品相太差,品相好也就值十元而已,而且当场拿出几个字清楚的。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又安慰我,举了很多例子说他们也经常买贵东西,还有假的,这么听着,我的自信又逐渐恢复了,继续一两元一枚的买了起来...    许多年后我漂泊在外,童年所集之钱都卖完了,只剩下这枚当十没舍得。它像一段无声的录象,见证着我们父子情深。                                                         一月十日凌晨感人啊   回想起了童年的时光  投兄一票!

    离线 东北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04-18
    最后登录
    2023-06-24
    214楼 发表于2007-01-18 16:55:00

    以下是引用侯家少爷在2007-1-1 0:07:00的发言:冬天里的温暖 侯家少爷我对网络的信任来自于古泉园地,自前年进来后,因为买卖泉品和朋友来来往往,钱货一回也没有出错过,这使我对网络交易信心大增。我天真地以为:每一个ID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总是象我一样真诚待人,良心重于钱。于是,去年十一月份我从淘宝网上购了些东西,这其中包括一款价值1380元的NEC手机。没想到,手机用了四个月后出了问题,我就联系深圳叫邓国贤的卖家,他要答应保修,但要我将手机寄给他,结果这一寄就出了问题。手机寄去十天后,深圳的邓国贤打电话说只收到了个空包裹,里边根本没有手机。我立即要求他到邮局查一下,他回答说,邮局人家根本不管,因为包裹是他拿回到自己店里以后打开才发现没手机的。我给我们邮局通报了此事,又给当地警方与深圳警方报了案,还给消费者协会报了案,但过了一个多月,如泥牛如海,各方面都没有一点消息。于是我就要求邓国贤赔我的手机。我的理由是这样:如果他是当着邮局人员的面打开包裹发现里边没手机的话,那我就找邮局赔,现在他拿回自己店里打开才发现没的,那么我就只能找他赔了。但是,深圳邓国贤以自己没收到手机为由,坚持不赔。双方你来我往纠缠了近半年,一直没有结果,最后他手机也打不通了,电话也不接了,而我呢,因为离深圳太远了,根本不可能为这一千多元去打官司的,那样实在是花不来的。但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就在深圳网上点名道姓地将邓国贤臭骂了一顿。因为网上指名道姓骂了他,邓国贤要找我算帐,要告我,要打诽谤官司,我说,你来吧,看我不揍扁了你。于是,最后事情就这样了。不了了之,我的一千多元的手机自然也打了水漂了。因为和自己呕气,很长时间我都没有上网,当然也没有进古泉园地,我总觉得网上充满了陷阱的,那躲在电脑后的每一个ID都是充满了阴谋的。 时间是治疗创伤的良药,过了一段,心情平息后,我又上网了,来到了古泉园地,令我吃惊的是这里依然交流秩序井然,去年古泉交易中有时会见的“以次充好,退货难,收钱不寄货”事件几乎没有了,因为古泉园地设立了交易中介机构,开设了支付宝,客观上打击了一些骗子的嚣张气焰,保障了卖买双方的利益,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交易的平台,使园地交易中的一些暇疵迎刃而解。我胡乱翻看着网页,有几件事情十分令我感动:如:一个叫口水的泉友因为收不到“十字军”的东西,他十分着急,就要对方退钱,“十字军”最后将钱退给了他,没想到后来口水竟然收到了东西,其原因是邮局给耽搁了。这位口水泉友十分不好意思,在退款之余,特发贴子对十字军表示歉意;九山居士泉友购买金城兄的钱错将款汇给佬藏兄了,佬藏知道后二话没说就直接转给了金城兄;尚古泉友收到一笔钱,可是记不得要泉朋友的地址与姓名了,于是登贴请管理员寻找这位泉友,最后终于找到了他。朱林泉友认为买了爱鱼泉友的东西不到代,要求退,爱鱼泉友马上给退了,并还多支付给了他五元邮费。而那位亢龙有悔同学因年少一时缺钱做错了一些事,最后在大家的关爱下,他登贴认错,并打算把骗泉友的款全部退回,目前正在退还之中;还有一个年少的朋友不知道园地的规矩,在拍买时因为泉没拍到自己心理价位,就赌气不给对方,后来经大家说服教育,他认了错,并致谦意,自愿将这枚钱赠与对方……而这一切只是点滴,在园地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正在发生着,如有网友对于泉品有缺陷的,泉友在贴图时总将缺陷做成局部大图,并用红线构出来,有些泉友对自己认识不清年代的,就在贴子上注明,提清大家注意。还有一些泉友对于一些伪品主动指出来,提请大家注意,更令人感动的是园地倡议大家为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捐钱,大家慷慨解囊……当夜深人静我一再翻着看这些贴子的时候,虽然是冬天,虽然窗外大雪仍在飘飞着,但我心中涌出的是丝丝暖意。这些事情表明了在园地存在着一大批以真诚待人的人,他们赚钱,但不贪钱,他们取钱,但取之有道,他们玩游戏,但是严格地遵守着游戏的法则。在他们眼中,人,比钱更重要。“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现实生活中永远都存在着一些没有是非观念、唯利是图的小人,在网络这个世界里当然也会有,不过是工具不同罢了。在于他们,除了钱,脸和尊严都是可以不要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交易时要倍加小心,使用中介机构提供的支付宝等,但如果你或者我再一次被骗时,我们不应当丧失信心,因为这世上毕竟是好人多,善良的人多,真诚对待生活、对待交易人多。而骗子骗得了一个人,骗不了一群人,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s:17]

    离线 金泉斋
    五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1-12
    最后登录
    2024-05-15
    215楼 发表于2007-01-18 18:45:00

    支持原创,投侯家少爷一票!

    离线 开元王子
    实名认证
    好评
    2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2-10
    最后登录
    2023-09-02
    216楼 发表于2007-01-18 21:59:00

    以下是引用陇上人家在2007-1-1的发言:新年快乐!                 满江红-酒后咏泉   醉问青蚨,披何许,斑驳颜色?黄土下、监州府郡,帝王宫阙。全具生杀夺予力,一时得宠先人侧。狼烟来,仓促付尘封,孤寥歇。   龙虎散,沧桑灭。收藏趣,何需说。引高人雅士,尽呕心血。陋室锦匣藏异宝,咸阳空冢临秋月。笑汗青、辛苦记输赢,方圆缺。                                 一月七日深夜注:青蚨是古人对铜钱的雅称。龙虎:旧时常谓帝都有龙虎之气,龙虎散借指王朝覆灭。                                                                                   父  子  情  深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能搞起收藏,与爸爸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收藏带给我的乐趣与痛苦,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第一枚藏品却并不是铜钱。记得那是在97年5月的某天中午,在街上闲逛的我漫步到一个古董摊前,一枚一面是龙、一面是“大清铜币”四字的光亮圆形铜片立刻吸引了我。令人惊奇的是带字那面中间还有个小小的凸台,上面阴文印着一个“鄂”字。这枚精美的钱币与平常所见那些又脏又丑陋的麻钱(即铜钱,西北方言)截然不同。一问价,二块五,豪不犹豫的买下!路上捏在手里边走边看,知道那个“鄂”字是湖北的简称,想起邮票都是一套套集的,这个应该是全国三十一省一套的吧,一定要集成一套,一定要先买家乡“甘”或“陇”的!到家后给爸爸看,他也挺喜欢的,还说这也算文物,别提我有多高兴啦!几天后新鲜感过了,在凑齐一套的宏伟目标下,来到本地地摊比较集中的地方。摊主多是些主卖旧货的老爷爷们,蹲下去一看,吓我一跳,木头盒子里一百多枚铜币整齐的排放着,拿起一看,带“鄂”字的一抓一大把,还有三五种其它的和光绪元宝以及中华民国的,却没见到一个“甘”或“陇”的,这不免另我很失望。问了问价,我买的那种这里只卖八角,天啊,上当了!老爷爷很好,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专门的书卖,上面都标有价钱,很好用。垂头丧气走回家,没敢告诉爸爸。晚上睡不着,想像那本书是什么样子,上面到底有没有“甘”或“陇”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向爸爸开了口,他爽快的答应了还说那枚铜币很精美,应该是机器制造的,光绪时候甘肃已经很落后,不一定有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造币机器。第二天终于梦想成真,一个人呆在房里一页一页的看了四个多小时。感受就是过去的人真幸福,可以用那么多种类的钱,过去的世界太美好了!(童心就是这么纯真)果然同爸爸所说,上面最早的甘肃铜币是民国十五年的,这使我愈加佩服老爸了。    纸上谈兵不是办法,要在老爷爷们的木头盒里实践!从此一放假就跑过去,拿自己从五岁开始积攒的零花钱“孝敬”他们,不够就向爸爸要,总能如愿。渐渐的,木头盒里再也没有我缺少的品种了,于是他们拿麻钱给我看,似乎也不那么脏和丑,三角钱一枚买了些光绪正隆和元丰元佑等。回家后照例给老爸过目,出乎我的意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对钱文赞叹不已,说题写钱文的绝对是古代书法家,水平之高远非现代人可比。这不免使我有了成就感,钱是我买来的呀!慢慢的,我发现麻钱无论是在钱文、样式、大小、材质等很多方面的种类都远比铜元丰富,总之比铜元有趣!从此结下了和铜钱的不解之缘。之后不用说,古钱书买回家,铜元不怎么买了。    老爸在银行工作,经常带《甘肃金融》回来给我看。上面有钱币专栏,多是些宝巩咸丰当五当十出谱品,董大勇书上都没有,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6月中旬的一天老师有事放假,吃过午饭,照例是想古钱想地睡不着觉(姐姐一般称此现象为走火入魔),偷偷的溜出去到老地方。老爷爷很神秘的从怀你掏出一枚伤痕累累的咸丰重宝,看得我好一阵激动,这不和《甘肃金融》的一枚宝巩当十一模一样吗!问价要十元!这对当时还停留在一两元一枚水平的我来说是天价,转念想想书上很多钱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甘肃金融》上刊载的钱绝对不会很常见。想是这么想,身上带的钱不够,再说如此重大交易搬来老爸岂不更放心?丢下一句“回去请示”的话一路小跑回家,恰巧遇到他去上班,上气不接下气的“汇报”完大致情况。老爸问记清楚了和《甘肃金融》上的一样吗?“没错!”,“那走吧,过去看看。”看着他这么沉着冷静,我的心跳十分缓慢的降到了正常速度。老爷爷一看大人来了,仍旧是怀里掏出来,嘴上却说个不停。老爸仔细端祥了好几分钟,怕是假的,犹豫不决。忽然旁边有人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懂字画。老爸向他请教,那个叔叔看了一眼说真的,字不清楚。老爸说字都磨平了,边上这面一个坑,那面一个茬,像狗咬了似的,应该可以放心,若是字很清楚则肯定是假的(各位看官莫笑,外行毕竟是外行)。这次轮到老爸从怀里掏了,付钱,拿货,走人。到家后急忙翻出那期《甘肃金融》,一看傻眼了,上面那枚文字是宋体,而刚买的是楷书,不但书体不一样,个头也小一圈。可想而知,当时我是多么失望,更令人难受的是爸爸这么大力支持,我觉的愧对他。晚上要是他回来对书怎么办?干脆把书仍到床下面,就说和书上一样,书忘记搁哪了,让找就故意找不到,时间一长兴许他也就忘了。老天保佑,他回来后只问我一样么,“当然一样了”,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甘肃金融》递给我,说收藏是好事,不要影响了学习(就是最后这句话,后来我终于没能做到,现在想起后悔不已)。    星期天拿着这枚钱给几位老爷爷看,他们说品相太差,品相好也就值十元而已,而且当场拿出几个字清楚的。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们又安慰我,举了很多例子说他们也经常买贵东西,还有假的,这么听着,我的自信又逐渐恢复了,继续一两元一枚的买了起来...    许多年后我漂泊在外,童年所集之钱都卖完了,只剩下这枚当十没舍得。它像一段无声的录象,见证着我们父子情深。                                                         一月十日凌晨看完后兄和我玩钱的经历非常相似,我也是从一个铜板开始喜欢上了钱币.投一票

    离线 陇上人家
    实名认证
    好评
    6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4-10-29
    最后登录
    2024-06-07
    217楼 发表于2007-01-18 22:24:00

    尽管没能获奖,仍然谢谢所有投我票和读我文章的泉友,祝大家这一年都顺顺当当、开开心心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4:24:17编辑过]

    离线 赵123
    五级发帖
    好评
    2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1
    注册时间
    2004-05-20
    最后登录
    2023-11-05
    218楼 发表于2007-01-19 02:10:00

    过年好

    离线 爱泉者
    三级发帖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15
    最后登录
    2022-03-02
    219楼 发表于2007-01-19 06:18:00

    以下是引用danyhj在2007-1-14 13:26:00的发言:自己投自己一票!:)顶一下。可以联系联系。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41516171819202122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