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5302 | 回复 180

    [欣赏] 应友邀经典之美大家共赏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天涯泉客
    禁止发言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1-04-11
    140楼 发表于2014-02-27 08:55:31
    该用户已被禁言

    违规记录:交易不兑现,警告1次!2014-6-24
    http://bbs.chcoin.com/show-7497323-2.html

    离线 jwl139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16
    最后登录
    2023-11-25
    141楼 发表于2014-02-27 12:35:58

    这么开门的元德少见!

    离线 chasumin
    实名认证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4-21
    最后登录
    2024-05-24
    142楼 发表于2014-02-27 12:59:06

    漂亮 极品

    离线 西侯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1-25
    最后登录
    2024-06-14
    143楼 发表于2014-02-27 15:30:36

    真好!

    2014-03-28  转正

    离线 泉羽
    二级发帖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08-07
    最后登录
    2024-05-10
    144楼 发表于2014-02-28 09:19:04

    令人震撼之美!

    离线 tiankong616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5-21
    最后登录
    2024-05-30
    145楼 发表于2014-02-28 11:46:28

    牛大了

    离线 通灵宝泉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4
    最后登录
    2024-01-13
    146楼 发表于2014-02-28 13:12:40

    初入钱市对中国古代钱币的收藏,说来话长,自己早在孩提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开始了与古钱币的亲密接触。那时古钱币被纯朴善良的村民称之为麻钱,不知道钱币学家们考证过没有,为会么中国的百姓要将古钱币称为麻钱没有?反正我经过仔细思考,认为这恐怕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钱币种类数不胜数,钱币的大小、形制、材质和名称其乱如麻,普通百姓根本不能识别此钱彼币,是这朝那代之物,因而才将古钱币称之为麻钱。由于其早就退出了流通环节,已不再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那些沉淀在家的古钱币,常常被人弃之一边,无人理睬。
    不想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古钱收藏伴随着众多收藏品的持续火爆,其价格也一路走高。对于一个月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来说,要玩收藏,几近涉望。但由于自己是历史的科班出身,竟用自自己的所学淘到了许多常人难淘的好东西。当然其中也不乏打眼经历。记得最初收藏古钱币,多集中在一些普通宋版钱和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常见古钱,由于接触不多,常被一些高仿,甚至低仿的所谓珍惜古钱所蒙蔽。一次看到一枚康熙合背钱,只要10元。以为捡漏,谁知竟是由两枚普通康熙钱磨背粘合成。另一次,在古玩城看到一枚元佑小平背陕,要了50元,回家结果一细看,背面的“陕”字是用树脂印的。还有一次在汉中,看见一枚唐代开元通宝背四月,感觉很真。好像也是花50元买的,回来一看,同样是用树脂印的。这期间还包括改刻的“保宁通宝”、翻铸的永平元宝、唐国通宝、弘光通宝背贰、大夏真兴、壮泉四十、至和元宝、宣和元宝、咸丰元宝宝泉当百、咸丰重宝浙十等。
    仔细分析这些仿品,为何后面都能一一发现,为何当时没有看出。关键的关键,就是自己心中始终有一个捡漏的心理,总以为别人不知道此钱价值的高低,才被自己发现。从而降低了心理的警惕防线,一致中了别人设下的的圈套。

    离线 石三
    二级发帖
    好评
    202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6
    最后登录
    2021-04-11
    147楼 发表于2014-02-28 13:17:23

    牛xxxxx

    离线 通灵宝泉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4
    最后登录
    2024-01-13
    148楼 发表于2014-02-28 13:20:58

    新年神奇第一梦2013年农历正月初五早晨8时许,自己做了一个非常非常神奇的美梦。现在细细道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也许是由于自己长期痴迷中国古钱收藏的原因,以前常在梦中见到自己喜爱的珍贵古钱。这次虽未遇到什么古钱中的大名誉品,但经历却更加神奇。
    有一天,梦中的我随意走进一家古玩店(记忆中好象以前来过),接待我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由于以前常来的缘故,老者便将一个没有上盖的古玩杂件木盒推到我面前,任我在其中随意翻动。当我一一翻开手边的杂件,猛的发现盒底有一枚布满灰尘正面朝下的大型钱币。心想,今天可能遇见了一枚难得的咸丰当五百,或是当千大钱了。想到这,心中不免暗自窃喜。谁知用手使劲一拿,却感觉很轻。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一枚木质花钱。用手轻轻抚去尘土,放在油灯下观看,但见此钱穿口右首自上斜下纵向依次用粗状行书写着“金、食、性”三个大字。且每字自右至左,横向用楷书写着几个小字,分别对应其中的一个大字,好象是对其字的注解。依稀记得对“金”的解释是:莫要贪;对“食”解释是:不可暴;对“性”解释是:要适度。随后,又在木盒里的一个透明塑料盒中发现一枚背“土”的“永安五铢”。正在仔细观看的时候,老者又让他的孩童给我端上了一杯热水。
    后面就发生了我因内急要上厕所,中断做梦的事情。但就是这一中断,得以使我将此梦完完整整的清晰记忆了下来,并一点不差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早晨起床后,我当即将此梦向妻子讲述了一遍。妻子也感觉十分惊奇,认为此梦中包含了金(钱币本身)、木(花钱材质为木质)、水(童子端的水)、火(油灯)、土(永安五铢背土)五行,而金、食、性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三项,十分难得。听了妻子的解释,我又仔细回想了一遍梦中的情形,感觉确是如此。人这一生只要把握好了“金、食、性”三者,金、木、水、火、土五行(永安“五”铢)就会顺时而生,这辈子就会“今世兴”,人生也就会永远安康(“永安”五铢)。
    这就是我通过此梦悟出的做人道理,不知大家听后感觉如何?

    离线 通灵宝泉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4
    最后登录
    2024-01-13
    149楼 发表于2014-02-28 13:31:04

    金代崇庆元宝发现记收藏中国古钱,最难收藏的是五十名珍。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王朝筑造了大量的古代货币。而辽、西夏和金等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由于存在时间不长,因而铸造了许多珍贵古钱,其中占到中国古钱五十名珍的五分之一还多。
    在这三朝中,尤以女真族建立金朝铸造的古钱特别精美。金朝建立,初不用钱。后虽用钱,也多依赖宋钱交易。到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始铸正隆元宝。其后又陆续铸造了大定通宝,泰和通宝、重宝,崇庆通宝、元宝,至宁元宝,贞佑通宝等。除正隆元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三钱较为常见外,其余诸钱均不易见。金朝虽创造了女真文字,但所铸钱币皆用汉字。且铸钱技术十分高超,这其中也包括刘豫伪齐政权所铸的阜昌钱。金朝钱币不仅铜质精纯,穿郭规整深峻,文字也特别讲究书法艺术。这大概一是由于金人入主中原后,接触了先进的汉人文化;二是由于金灭北宋后取得了其遗留在陕西的铸钱作坊和铸钱手工业者的缘故。
    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正月,北京厂肆广文斋古钱刘处发现一枚大似折五的至宁元宝钱,铜质紫红,“至宁”为金宣宗年号,由于史书未载,泉界不相信有此奇珍。但仍被著名考据学家王懿荣之父以重金购去。古泉学家鲍康未见拓本,意度为崇宁通宝改刻,故辑《续泉汇》时,坚不肯录。民国十三年前后,此钱归古钱收藏家方若。
    不想民国初年,辽中出土一枚崇庆元宝,为方地山购得。“崇庆”为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然此钱同样史志未载。“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其形大如折五钱,文字近似泰和重宝。铜质紫红,制作精整。京沪诸多泉家皆认赝品,而古钱学家郑家相坚认为真。由于崇庆、至宁两年号仅仅相差一年,说明两钱为同一时期所铸,加之两钱大小与铜质完全相符,相互印证,泉界方才对崇庆与至宁两元宝“验明正身”。现两枚孤品均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泉自问世后,历经质疑波折,经眼过手者,率巨公高手,其艳羡,其疑义,身价高下自在天壤间跌宕,今以民国七年三月,第一手购买者刘荣庭先生的文章,重予展示,以见当年。因原刊物时日已远,流存未广,稽出权供谈资。在民国二十五年五月出版的《新光邮票钱币杂志》第五卷,第五期上有亲历者当年驻军抚守河北的刘荣庭《崇庆元宝出世之波折》一文予以揭示:“崇庆元宝篆文大钱,为金朝金海侯时所铸。侯在位七年,改国号凡三次,而崇庆仅一载而矣。厥泉至民国七始发现,考之钱谱,证之历史,实前所未闻,其珍罕之程度已为吾人公认矣。该泉出现后,曾有一度之波折。因鄙人系初获者,顾愿能道其详也。民国七年三月,余驻河北宁俞关镇搜罗古泉之时,适某铜铺子李某,持一钱求售。据称系购得该镇北十里村庄,发掘出土古泉五千余斤,视之,皆崇宁重宝及通宝之大钱,唯此篆文钱一枚,与各钱迥不相同,较为新异,未忍俱付熔化,做留存耳。余以小洋数角得手,甚钟爱之。向各藏家请示,因怀疑者多,直至民十始让辽宁王璞全君,王以某泉货会会员之资格,曾在会刊发表。不意竟被……”
    2005年曾传广州出现一枚残损的崇庆元宝折五钱,但终不知流向所处。
    未曾想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林泉闲来无事,便去咸阳古玩城淘宝。不想中午时分在一家古玩店里碰到一位卖玉器的客人,他见林泉向店主寻问古钱,便从口袋掏出这枚崇庆元宝,让其过目。由于林泉当时刚刚接触古钱,还不知道此的珍贵。接手看后,尚不了解崇庆元宝钱是这朝那代之物,加之品相又不太好,就说这钱不真,便又退给了那位客人。谁知他说:这钱是他挖宝挖出的,肯定真,如喜欢给10元钱,够他回去的路费就行。听了这话,林泉再没有多想,就给了现钱拿了古钱。
    回家后,经过反复查阅有关资料,认真仔细审视这枚崇庆元宝,林泉兴奋异常,甚至完全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的的确确是一枚金代的崇庆元宝真品。此钱大小与钱谱一样,直径33.9mm,重9.71g。篆书“崇庆元宝”四字书法与金代篆书“泰和重宝”四字书法如出一辙,铜质为水红色,包浆厚重,正面钱文因时代久远,包浆呈黑漆古和枣皮红,背面锈色多呈孔雀绿,穿郭精整,当为一枚万里挑一的好钱。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