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293949596979899100101下一页... 123 转到
    查看 155015 | 回复 1224

    喜迎2013新年有奖征文,奖品和幸运多多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清风朗月
    实名认证
    好评
    4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0-24
    最后登录
    2024-04-09
    950楼 发表于2013-01-08 22:29:22

    残泉.往事
    也许缘于一种天生性格,从小我便对收藏古旧东西及考证历史有着莫大的兴趣。
    在我稍懂得一些文字和历史的时候,每年的清明除夕上山祭祀时我都会饶有兴趣的研读以前老墓的碑文。记得有几座连在一起的墓碑气势不俗的古坟是我们整个族人共祭的,每家都会去那里烧些纸钱。看立碑时间居然是乾隆末年,从长辈的口中得知这是我们蔡氏第多少世的先祖,村中同姓者的多是其脚下的繁衍。这应该是我小时候见过历史最久而且与我还有些渊源的石碑了。
    除此之外我喜欢的就是搜集古钱,那是不掺杂任何价值观的纯粹喜欢。偏僻的家乡农村是没有多少古物遗迹可以供我探的究,但零星的铜钱铜板还是可以从很多亲戚邻居家找出几枚,在我们那儿这些被称为“民钱”和“铜角子”。虽说早己失去了流通的价值,却也有着实际的作用。比如说在我们那儿,小孩出生三天时候有一个仪式叫“洗三头”,一些主要亲戚会带些礼品过来看望祝贺一下,主家会煮面条招待。当天中午要用家乡独产的“蕲艾”煮水给小儿洗澡,澡盆里便要扔几枚黄亮的清钱,多是康熙乾隆类的,以图吉祥。以前乡下建的都是土木结构房子,新房落成时每幢房子中间最粗的大梁上会挂一块红布,红布的下垂也要用针线包上几枚铜钱或铜板坠角,取镇宅平安之意。家长给十岁前的小孩弄个顺治佩带,便有易养成人的祈祷。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古泉在民间的广泛遗存和传统民俗用途,我的古泉收藏也是从那时开始。

    之一:四眼康熙
    那是九十年代初,在我小时候老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奶奶,她己八十多岁了。我们是邻居且多少还带点亲戚关系,按辈份称之为太。(太,是我们那儿一种比奶奶高一级别的辈份称呼。)她裹过小脚,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当时看来有些害怕的三寸金莲和她有时候晾在外面唱戏道具般的小鞋,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脚长成那样子,这总归是让人有些怪异不舒服的。她的身材不高,年纪大了导致背也有些驼,牙齿不多导致说话也有些漏风,但尚能听清。或许是年纪大了或是小脚不方便,走路时要拄着一根竹子拐杖。听奶奶讲她是一个享过福但又有些命苦的人,年轻时和自己的老公在汉口开过饭馆,过了一段富贵日子,那还是在解放前的民国年间。后来年不幸遭遇中年丧夫,便回家落户定居。她的儿子六十岁不到也离她而去,子女走在父母的前面这也算是人生的伤痛了。几个孙子都己成家但为了各自的生活远离他乡,于是便剩她一人独居住一间大屋。旁边住的都是亲戚,在其生病或不舒服时承担照顾的义务。对于奶奶所说的她经历过一段富足生活,我是相信的。单是耳垂上戴着的两枚金灿的耳环,这在当时的农村就绝不是每个老太太都能有的。她也有一些与我所见农村老太太不一样的地方,一头花白的头发即使很是稀疏,每天仍会用那种最简单的发夹编得整整齐;她用钱不管什么面值的角票,都用一个整洁的白色蓝边手帕包得整整齐;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一身总是干净整洁找不到一丝邋遢迹象;看她做饭的厨房更有一种错觉,油盐瓦罐井然有序的摆放和无可挑剔干净的锅碗瓢盆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八十多岁老人自理的生活。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每在她都花了大把的时间在这个上面。
    她的晚境也多少有些凄凉罢,也可能是孤独,他对我们这些小孩还是极好的。老年人都是爱静,即使我们叽叽喳喳的到了他家里去玩,只要不是太过于调皮的乱翻东西,她也不会太过于呵斥。甚至有时候还会从瓷罐里拿些冰糖给我们吃。一次无意闲逛时中我发现她家一把钥匙上穿了几个铜钱,其中有枚铜钱上面均匀的钻了几个规矩的小孔让人感觉很有意思。于是我便向其索要,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她不答应,我看应不是吝啬的原因,平时都舍得拿糖我吃,这钱对她而言留着也没什么用。但她为什么舍不得呢?确实让我不得其解。在央求了几次都无果后,我便动了点小心思。在一次去她家玩,趁她不注意时偷偷将那枚有孔的铜钱取下。这枚被我取下的铜钱面文是康熙通宝,整枚钱币,黄亮温润、字迹清楚,背后还有一个”浙”字。至于上面被钻的几个孔,据我现在推测应该是以前缝在什么地方的穿线孔。当时对我而言只觉得和一般的不一样,感觉有些趣味。
    我想她年纪那么大,在几枚铜钱里拿一枚她应该不会记得那么清楚。过了一段时间便又去她家玩,她把我叫到一边问我是否偷拿了她钥匙上的铜钱。不善于撒谎的我当时就有些脸红了,一口否认并言顾其它。她看到我这样笑了,说拿了便拿了,做人要诚实。她还告诉我说民钱是可以避邪的,我一个小孩子要这有什么用,不要随便弄丢了。看她没有生气和向我索还,我也羞赧的报以一个笑容,算是承认了。
    以后我还是会去她家玩,她也一如继往的对我们好。但对她钥匙上剩下的几个铜钱,我是再没敢打过什么主意了。之后我也通过索要的手段在一些亲友家搜集到了一些铜钱, 但却没有这枚给我印象深刻。

    之二:豁穿道光
    我读五年级以前是住在乡下的老屋,那是乡下常见的白墙黑瓦泥瓦房。屋檐下的墙壁上在集体时代刷上了鲜红的毛主席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虽经三四十年风雨洗刷,却也清晰可辨。大门两边靠近窗户的大片留白也被绘了边框,里面用红色毛笔书写了大篇的毛主席语录章节。
    老屋虽有些旧,但在那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下雨了,瓦片上汇聚而成的雨水顺着瓦沟像一道道小瀑布垂檐而下,形成了一排壮观的雨幕。水流居高临下冲在地面上会砸起一个个小坑,天晴地干后那些小坑里的细沙显得特别的细腻。我们会拿着一块大的磁铁石用纸包住贴在沙上面来回移动,不多时就可以在纸上粘附很多黑色铁沙。吸聚到一定的数量,隔着纸张移动磁铁方向,粘附在上面的黑砂会随我们手势而变动,像列队整齐的士兵一样;一种不知叫什么名字的土蜂喜欢在墙上打洞做巢,而且还时不时的飞进飞出,壁上留下了一个个黄豆般大的孔洞。我便趁其飞进去时恶作剧的拿一块稀泥将孔糊住,至于它能不能再飞出来我是不多想的;冬日雪化后的早晨,屋檐如石笋般挂满了一条条冰凌,挂得长的有近三十厘米长,那如玻璃般透明又如石笋般的形状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我们便拿了竹竿去敲。大人是不允许我们这么做的,一者怕砸下来不小心掉在头上危险,再者冰锥根部和瓦片冻得极牢,用力过猛或方向不对会将屋上的瓦片也拉下来,这是要大人挨骂的了。
    说了这么多似乎和我要说的铜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这枚钱也必然和老屋有关的。
    我通过各种手段搜集铜钱,每去亲戚家都会索要,自然也不会放过自己家里的角落。一次在奶奶的房里一个角落我发现一个装杂物的小木箱,木箱上面黑色的油漆己由于年岁久远己密密麻麻的皴裂,箱子的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铜环提手。为了增加牢固度,每只提手与木箱贴合的部分为了牢固都契入了一个圆形的垫片。让我惊喜的是那蒙上了一层黑乎乎灰尘的圆形方孔物件看着类似铜钱。兴奋之下找来一个刷子使劲擦拭,赫然露出了我希望看到的钱文字样!当时真让我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我必须要得到这四枚铜钱。但我是既用锤子又用螺丝刀,忙活了半天都没能弄下。因为那提手两头尖锐的前端穿过铜钱的方孔直透木板,在箱子的里面像两个叉开的八字牢牢的嵌入木板。要想完整的取下铜钱只有在箱子里侧先将两个扣入木板的铜条扭断。我便又找来一把老虎钳,抱着只为得到铜钱不计损坏家物的心态,将那只箱子弄得面目全非后终于将那四枚铜钱取下。取下铜钱的位置颜色和四周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铜钱外面是黑色的,而紧贴木板那一面的钱文清晰可辨。可因为我的蛮干,共中一枚被我用螺丝刀撬得穿口变发裂,地章也有些凸了出来。这便成了这枚豁穿道光的由来。

    以上就是两枚残泉的故事。上文中提到的隔壁太,在活到九十岁还差两年的时候去世。她的后人们回来处理后事后将房子卖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只是偶尔清明回来扫墓。现在听说都在上海落户并且都有份不错的职业,算是城市人了。我家的老房子在新家搬到镇上后因无人居住,在荒废了五六年后终于倒于一次雨夜。乡下的屋基也不值什么钱,叔父便以八百元的廉价转让给了一个本家做新房址。而我,在新家搬到镇上后没有条件收集古钱再加上升初中后学业繁重,我的古钱收藏之路也告停一段落。
    多年后出社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所在城市的古玩市场,我的泉识及收藏品种的较之以前便不可同日而语增长。在现在我己蔚然小有体系的藏品中这两枚在大家看来最为普通的残次泉品确实太不起眼,但它们于我却有非凡的意义。它见证了我初入古泉收藏之路时所得的贫乏艰难,更记录了我那随风逝去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青葱岁月。收藏之乐,也正由这些零散的往事串成了人生中难忘的回忆。

    (仅以此文怀念初入古泉收藏时的往事及那逝去的岁月……)

    2014-05-29  转正

    离线 潜古堂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1-28
    最后登录
    2023-06-18
    951楼 发表于2013-01-09 08:30:29

    回 只是近黄昏 的帖子

    只是近黄昏:题目:古泉与我那点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今年十五岁了,再过31天一月底就是我的生日了,说起来玩古泉也两年多了,珍稀的东西没有,都玩玩普通东西,学生嘛,没什么资本,小小怡情一下就好了!
        要说我与古泉的故事,要追溯到四年前的 .. (2012-12-31 16:33) 

    支持,努力。

    身份证已确认:刘腾达 内蒙古赤峰市

    离线 古泉会友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7-09
    最后登录
    2022-11-19
    952楼 发表于2013-01-09 14:15:09

    占座  支持~!

    违规记录:个人专场交易不兑现,警告一次2016-04-05

    离线 思哲
    荣誉会员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9
    注册时间
    2003-07-19
    最后登录
    2023-12-27
    953楼 发表于2013-01-09 15:22:15

    园地应该专门开一个地方发文章,如可在休闲区哪里,然后版主高亮,统一链接到一个地方,方便网友进去,像这个链接http://bbs.chcoin.com/show-5563078-58.html 点进去要经过前面几个无关的评论才看见,园地管理真的很后落哦,参加 盛世收 藏的2012藏品大赛人家是怎么链接的吧

    离线 shenlei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2-20
    最后登录
    2021-04-10
    954楼 发表于2013-01-09 15:37:30

    赌泉
    老袁喜欢收集古钱币,经常到当地的收藏市场闲逛。他又喜欢闲聊,经常是买不了几个钱的东西却能说上大半天的话。时间一长,他和买卖古钱币的摊主混的很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摊主专门给他留货,也交易过一些比较少见的品种。
    有一次,老袁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枚康熙通宝背字钱。看正面,字迹清晰、包浆自然,看着很顺眼。他看的高兴,顺手把钱翻了过来。然而,一块不大不小的铜锈正好挡住背字,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笔画。他很失望,脸上的表情显得犹豫不决。
    摊主看出了老袁的心思,故意说:“老袁,这枚钱的品相不错,价格也不高。如果背字很少见,可是捡大漏了!”
    “是什么字都看不清楚,万一是最普通的背字,岂不是白买了吗?”
    “老袁,玩石头的有赌石一说,你也可以试试赌泉!”
    “赌泉?没听说过!你既然这么有眼光,怎么不自己试试?凭你的经验,去掉这块小小的铜锈应该不是问题吧。”
    “老袁,你知道的,我手里的康熙通宝背字钱都有十几套了,不差这一枚!我是不想费事处理,只要能赚钱就行了。这样吧,不问你多要,10元钱就拿走。”
    “可是。”老袁犹豫地说:“万一处理不好,背字没有了,我岂不是亏了吗?”
    “话不能这么说啊!万一是背‘密’,你岂不是捡漏捡到火星上了吗?”
    “可是?”老袁还是拿不定主意。
    “不要可是了,就一句话,要不要?”摊主有些不耐烦了。
    “这?好吧!”老袁转念一想,反正就10元钱,也赔不到哪里,就干脆的答应了。
    临回家前,老袁专门找到混的最熟的一个经营古钱币的店主,想要具体的请教刚买的这枚康熙通宝背字钱。
    店主仔细地看了看,说:“从表面上看,这枚钱绝对没有问题,关键就是这一小块铜锈。看铜锈,也没有问题,就是觉得这一小块铜锈和这枚钱有些不太般配。不过,我也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你既然是10元钱买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老袁想想也对,接着问:“你觉得这块铜锈是不是处理掉,怎样处理最好?”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古钱币的内容,最好不要处理。有铜锈在,显得原汁原味货真价实。就算古钱币不值钱,起码也会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过,你的这一小块铜锈不处理恐怕不行了,对古钱币的价值影响很大的。”
    “您能帮忙处理一下吗?”
    “这?还是你自己做吧。万一有什么闪失,影响到咱们的关系就不好了。不过,我会给你详细的讲解处理的方法,不会让你有什么失误的。”
    “那就先谢谢您了。”
    “别客气,谁让咱们的关系好呢?”
    店主很有把握的说:“你准备一点醋、一把小刀、一杆毛笔、一杯清水、一些卫生纸就行了。你先用毛笔蘸一点醋,轻轻地在铜锈上擦拭,尽量不要擦到铜锈以外的地方。用醋擦拭一会儿,再用卫生纸蘸清水擦干净。反复几次应该就可以了,一定不能疏忽大意啊。万一有什么地方处理的不干净,就用小刀轻轻地刮,尽量不要伤到字体。”
    老袁仔细的记下了,带着感恩的心理和店主告别。
    回家后,老袁迫不及待的准备好东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家里人看他一声不响的忙得满头大汗,即觉得奇怪又有些担心,想要问情况却被赶出了房间。
    老袁万事俱备,就坐在椅子上深深地吸了几口气。他顾不上擦汗,就戴上老花镜,仔细的按店主传授的方法开始处理这一枚康熙通宝背字钱。然而,这一小块铜锈看着不大,实际处理起来却很费功夫。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头上汗如雨下,把衣服都湿透了。
    老袁嫌汗多误事,就用衣袖擦汗,继续处理古钱币。不一会儿,衣袖也湿透了。尽管他想得很简单,做起来却是个功夫活。没有熟练的技巧、没有柔韧的耐性、没有完美的计划,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幸亏捡漏的想法一直在指引着他,使他逐渐忘记了时间的折磨。
    终于,一小块铜锈逐渐消失,一个清晰的字体逐渐显露出来。老袁心中大喜,耐心的把这枚康熙通宝背字钱彻底的处理好。他长出一口气,把老花镜擦拭干净又重新戴上。这时,他才清清楚楚的看到康熙通宝背面的字,是一个电脑楷体的“傻”!



    离线 kawindeng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8-03
    最后登录
    2024-02-01
    955楼 发表于2013-01-09 20:13:07

    小收藏,小感悟

           说起收藏,我也就算一个新手,即使从最先的银币收藏,也就差不多两年时间吧。时间虽短,但也颇有感悟。借此良机,信手拈来,与大家共勉。
      每每经过古玩摊店,都会兴趣盎然、驻足观赏,虽然一无所知,但却是兴致所在;再回忆童年轶事,小巧的瓶瓶罐罐也总能引起我的兴趣,兜里都是自己喜欢而收集的“宝贝”,以至衣服、裤子最先磨坏的不是膝盖、肘部等而却是兜部。每当老妈修补我的衣物时,“怎么啥都往兜里拾”这样的话便常挂在嘴边,被弄得哭笑不得。看来,打小隐含的艺术兴趣也许是我收藏爱好的第一动力。
      兴趣固然是收藏的最大动力,但古玩行业却有“跟对人,入对圈”的说法,这除了说明古玩行深不可测、需要有师傅的指点外,其所指接触藏友之诚信和实力更是不容忽视。而对我等这种孤家寡人、业余爱好者,寻师访友却也有些难度,更不用说能否偶遇倾囊相授之恩师了。但网络科技的发达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弹指一挥,天南地北;百度谷歌,包罗万象......。最重要的,结识了我们的古泉园地,她汇聚众多泉友、严格把关交易藏品,确实给新手的入行及藏友的藏品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台:购买让人放心、交易更为安全、汇聚藏友众多。在大家一致视信誉为最高追求的氛围下,我们的藏友日渐壮大、给收藏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为园地的更大发展提供可能。
      丰富藏品的最主要方式莫过于交流,即包括知识的交流也包括藏品的交换。只有本着以诚为本、虚心学习的态度,换来的才是众藏友的直言不讳,即使是逆耳忠言。要想走得更远,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是必需的,否则,只局限于自己片面的鉴定标准,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如此抱侥幸心理、倾尽所有持续买进,就算吃了再多的药,也不能换来期待的回报,除了自我慰藉,所有投资恐怕只能是竹篮打水。戒骄、戒躁,杜绝自以为是,才能沿着正确的收藏之路步步前行。在众多热心藏友的热心帮助下、凭着自己的一点勤奋,终于有所收获。两年以来,所喜爱的藏品,也从银币逐步扩展到古币、牙雕、铜镜、瓷器等等;这是兴趣的延伸,更是知识的累积;虽都是一瓶不满半瓶子晃的水平,但也算是个开始。有这样质朴热心的泉友为伴,有如此安全公正的园地,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会有更大发展而满足自己的收藏心愿呢?!
      当前,收藏界行情疲软,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资金使用要合理,二是心态要平和。出与入,卖与买,这一对矛盾自然以金钱为媒、与商业挂钩、受财力影响。行情不好,为应急兑现,便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藏品卖出,即为钱而卖;其他藏家看到这一倾慕已久的佳品,便决定舍弃自己多年的藏品而换藏,即为买而卖。不同的心态,却都将卖出的心态表露无疑,结果,大家都难如愿。如此,一传二、二生三,三催万家,而致市场信心尽失,最终会影响新的投资入市。物品的价格是由流入资金及物品数量来决定的。行情的上扬,除了我们圈内资金的投入外,就是希望加入更多的藏友。大的环境,我们无法左右,短期内也难以改观。但如何应对市场、保持健康持续的收藏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毕竟,并非人人都是企业家,财力雄厚、支票漫天。既然收入有限,那只能量入为出。“升级换代”、“以藏养藏”等是多数藏家秉承的规则。但如何换、如何养,就牵涉到我们处理资金使用问题。为了收藏,节衣缩食可以,但流转资金不能过少,不能将自己逼得太死,更不能寅吃卯粮。如果为了收藏,甚至不惜借贷....这样的“坏账”能经得起家庭变故吗?这样的“死账”能经得起行情考验吗?一旦有风吹草动,恐怕只有泣血舍藏的份了;如果遇到赝品,恐怕血本无归,甚至连累家人。说到底,还是心态的问题,即收藏是否量力而为。藏家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爱好,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预留变故资金,未雨绸缪。靠收藏想一夜暴富更是要不得的,这样的悲惨例子我们都听得太多太多......这样的教训只能让有意收藏的潜在藏友望而却步。因此,赌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最忌讳的,当然也是最难把握的,毕竟文物以稀为贵,错过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量眼力而为、量财力而动才是理性的收藏。收藏讲究缘分,眼力不及或者财力不济都只能视为缘分未到,而不应后悔自责,否则,便失去了收藏的乐趣。时常把握一个平常心,忌贪、忌赌,打眼随风逝,小漏也怡情,一切泰然处之。范老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何尝不是我们收藏界的信条呢?!爱好不能盲目,爱好更不能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只有秉持一个健康持续的收藏理念,我们才能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家和万事兴”,只有获得家人的支持,我们的收藏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人人收藏如此,我们的收藏市场又何尝没有兴旺的一天呢?!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收藏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透过古玩这一文化载体与前人跨越时空相互交流;文物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递---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短暂的生命有何资格将文物在你我手中毁于一旦呢?!既然我们投身此行,就要对得起我们手边的文物,对得起创造她的我们的前人,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义务。承前启后是时间的延续,万物并作则是时空的拓展。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是整个链条的一环,我们是朋友、是子女、是父母......收藏如同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任何行事,我们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家人、朋友,对得起与己交往的藏友甚至初次相识的人,最后当然还要对得起自己。
      相比于大家,我的收藏时间可以说很短。浅陋观点的阐述只能算是班门弄斧、权当抛砖引玉。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广大藏友都能圆一个自己的收藏梦。
           交流在园地,向前辈学习!
           徜徉于园地,与藏友同乐!

    离线 一忧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05
    最后登录
    2024-04-05
    956楼 发表于2013-01-09 23:47:04

    回 少东家 的帖子

    少东家:我来说说乡下收货经验 :首先,不要怕苦,你嘴要甜,会说话,得拿出能把死人说活了的劲头来,那才能买到好东西呢,总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一,带足钱。穿的要脏,破,总之呢,不要太好,要朴素,这样是为了你少花钱。

    第二,带点假钱币,玉件(方孔钱,个头要大)他有你就可 .. (2013-01-03 22:39) 

    某些地方不太厚道。。。。。

    离线 珍盛堂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12-23
    最后登录
    2021-04-11
    957楼 发表于2013-01-09 23:48:34

    支持

    离线 长城好汉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2-18
    最后登录
    2024-06-01
    958楼 发表于2013-01-10 09:50:21

    不错,很有创意。

    离线 武陟郭平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9-03
    最后登录
    2023-09-22
    959楼 发表于2013-01-10 12:25:24

    支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293949596979899100101下一页... 12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