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811 | 回复 4

    [讨论] 近日寻感之十:明钱浅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许楚三
    正式会员
    好评
    340
    差评
    1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2-09
    最后登录
    2024-05-24
    楼主 发表于2024-04-02 09:09:55

    前言:随着收藏爱好者的不断增加,明钱也渐渐成为大家瞩目的好藏品,但追寻历史都知道,当年清兵入关灭明后希望消除一切明朝的痕迹,便大肆动手泯灭明朝旧物,自然钱币也在其中,许多明钱被销毁,这大约也是明钱少的原因吧,不过民间一直在使用明钱再销毁也是枉然。不另赘述,十几年前老朽对于明钱收藏曾有过一些心得,现与各位爱好者交流吧:

    明钱目录与存世量浅析

    翻开古钱币目录,大约明朝钱币所占比例是最少的了,作为一个数百年历史的王朝,钱币如此单薄,而且大多数集中在明王朝开国与后期几个年号中,实在是屈指可数的怪现象!笔者以为,可能是两种情况,一则是由于对于明钱研究过少,本来还可以发现的一些版别并没有列入吧;二则是由于明钱的鼓铸版别确实就不多呀。一则免谈,二则先说:

    倘若翻开明朝历史,就不难找到答案:明朝说不上国力强盛,但是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包括国内贸易及对外贸易,只是铜产量相对太少,根本赶不上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要求,所以自大中、洪武后的永乐钱币起,只能维持小平钱币的铸造,单一的小平钱币币制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直至天启方改变了小平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许多当十大钱,虽然这些年号的钱币中,也遗留下如大永乐、大嘉靖、大万历等少有的大钱,但是这极个别的大钱也仅仅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并不见得参与当时的市场流通,或者说极少在市场上使用吧。

    按照古钱币相应版别与标价,历朝历代的钱币都以图录的形式予以介绍和说明,一部华光普主编的《古钱大集》目录,清咸丰居然有457页,居然占了1/4还强!!此虽然是题外话,可是却真的说明清咸丰时铸钱成风,币制混乱,经济无序,而相对清咸丰,明钱似乎简单得多,一个明朝(不包括南明)仅仅占133页,而且各个年号安排不均,其中大中:23页(面值、版式);洪武:27页(面值、版式);永乐:2页(数量大版式简单);宣德:1页;弘治:3页;嘉靖:11页(面值、版式);隆庆:1页(数量少);万历:15页(版式);泰昌:3页(版式);天启:21页(面值、版式);崇祯:26页(版式变化多)。倘若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一部古钱币版别与级别,联系钱币的存世和价值,是完全可以悟出许多收藏与研究之间关系来的。

    事实上,明朝一些年号钱币不仅币值版别少,铸量也不同程度地比起其它朝代或其它年号的钱币少得多。比如:隆庆通宝在《古钱大集》里仅占一页,而且只有三图,文字介绍:字文端正,铸工精美,铜质厚重。笔者以为,版别少说明当时并不重视铸钱,自上而下地不重视造成简单化的钱币模式,又“铸工精美”可见钱币需求量不大,铸钱也可以精雕细刻,文字端正到近于呆板,更是铸工只是在应付而懒于或免于创造的表现,这一切都说明了一点:隆庆通宝的铸造完全是一种和尚撞钟式的规范程序,而并非是为了向经济领域提供货币,所以肯定铸造数量很少,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隆庆通宝目前存世确实不多,而其价格也相对较高;再比如:泰昌通宝在《古钱大集》里虽然占了三页,而且大小字、背星月、合背等多种版别,但是据记载,该钱并非明光宗泰昌年间所铸,应系后来天启元年补铸,继而才正式开铸天启诸钱,虽然明朝讲究礼仪孝道,补铸前帝泰昌年号钱币毕竟不是天启当时钱币,所以铸造数量肯定有限,即使多了一些花样,不过是一种应景的表示而已,或者说仅仅是初步扭转了铜荒的窘迫,补齐前帝的空缺罢了,按照目前收藏市场的现状,此钱币也在急起直追隆庆通宝,笔者预计:隆庆、泰昌、宣德等三架“马车”将率先统领明朝各简单版别钱币创造一个新局面,一个在诸多古钱币升值的跑道上领先的地位。

    冒昧说一句,明钱在钱币目录上反映简单,一方面确实是明钱版别少、铸量少的结果,但是也不能不说是自古以来对于明钱研究太少的缘故,笔者不是指责先人的无知,可是在笔者的收藏过程中却真的发现普通明钱“脱谱”现象非常严重,就是说,仅仅是开始接触就发现了许多各种目录上都缺少的钱币版别!以“嘉靖通宝”而言,其“靖”字中的“立”和“月”就有若干中不同的写法,于是就形成不同的组合形成了许多有趣的版别,这自然需要收藏爱好者,特别是钱币专家们的整理、总结与归纳,或者充实钱币目录,或者另辟蹊径作一个明钱补充,那自然是收藏明钱爱好者的大幸事啊!!

    目录里的明钱133页恐怕会更加引起爱好者的重视,这种追求和寻觅也恐怕会产生一个新的热潮,一个令爱好者逐渐明白又满意的结果。

     


    大天启背十星 (1).jpg
    大天启背十星 (2).jpg
    大天启背下十 (1).jpg
    大天启背下十 (2).jpg
    大天启光背 (1).jpg
    大天启光背 (2).jpg
    洪武五钱俩.jpg
    洪武五钱俩背.jpg
    明嘉靖3枚.jpg
    明嘉靖3枚背.jpg
    明隆庆.jpg
    明隆庆背.jpg
    明泰昌.jpg
    明泰昌背.jpg
    泰昌光背 (1).jpg
    泰昌光背 (2).jpg
    离线 泉友霄霄
    正式会员
    好评
    5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4-01-14
    最后登录
    2024-05-28
    1楼 发表于2024-04-02 13:08:44

    深有同感。学习了。

    2024-01-31 转正
    离线 轩辕星
    正式会员
    好评
    6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24-05-27
    2楼 发表于2024-04-02 14:44:30

    学习了

    离线 皕观真人
    实名认证
    好评
    5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06
    最后登录
    2024-05-28
    3楼 发表于2024-04-02 15:13:56

    明钱的铸量多与少,与铜产量无关,和统治者推行纸钞的力度有关。

    太祖一朝,前期大量铸造洪武钱,后期强推大明宝钞,并停止铸钱,勒令百姓将铜钱上交兑换,以至于富户纷纷将铜钱埋入地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洪武窖藏,成祖后期,因钞法败坏,加之为赏赐来朝各国,才又开始铸钱。

    离线 所染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3-01-16
    最后登录
    2024-05-28
    4楼 发表于2024-04-02 18:07:00
    皕观真人: 明钱的铸量多与少,与铜产量无关,和统治者推行纸钞的力度有关。
    太祖一朝,前期大量铸造洪武钱,后期强推大明宝钞,并停止铸钱,勒令百姓将铜钱上交兑换,以至于富户纷纷将铜钱埋入地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洪武窖藏,成祖后期,因钞法败坏,加之为赏赐来朝各国,才又开始铸钱。

    赞同

    2023-01-16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