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6188 | 回复 54

    [欣赏] 东汉"五金(斤)"大权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二级发帖
    好评
    1552
    差评
    7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8-10-17
    最后登录
    2024-06-06
    10楼 发表于2021-09-07 21:03:16

    大吃一斤

    钻石会员店铺:https://shop.chcoin.com/307022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7
    11楼 发表于2021-09-07 21:21:29

    https://bbs.chcoin.com/show-11303140.html

    其实在战汉“釿”“斤”“金”有时是相通的。由此看来“共屯赤金”“五金”真就和“斤”“釿”有联系。

    离线 这是大号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5-10
    最后登录
    2024-05-05
    12楼 发表于2021-09-07 22:10:04

    标题加亮,加精,好评加2

    离线 赣州培丰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7-12-22
    最后登录
    2023-06-28
    13楼 发表于2021-09-07 23:47:55

    很多东汉的汉砖上都有“五金”二字,应该是五铢的简写,实际上就是五铢钱的纹饰。您这块铜片上刻着五金,个人认为铜权的可能性不大。早知道,在古代,铜就是钱,钱就是铜,用这么重的铜片做发码,相当浪费。而刻的字呢,不像是官刻,是否也可以排除官造或者官用铜权的可能呢?而东汉晚期自己魏晋时期,很多贵族没落,用琉璃壁代替玉壁的情况非常普遍。您这块,是否有可能为铜壁呢?圆形孔的物件大多和佩戴有关,出凸的玉壁琉璃币以及其他材质壁,都为圆孔。您这块,个人认为是陪葬的铜壁。刻五金二字,就是希望子孙有钱。在汉砖上非常多富贵,大吉,五金,钱纹,等文字图案。无非就是个寓意

    身份已验证:彭培丰  江西赣州

    离线 搬山道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8-12
    最后登录
    2022-01-17
    14楼 发表于2021-09-08 07:12:54

    研究历史 传承文化

    离线 小橙子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04-29
    最后登录
    2022-03-04
    15楼 发表于2021-09-08 08:36:23

    学习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7
    16楼 发表于2021-09-08 09:34:06
    kensir117:

    https://bbs.chcoin.com/show-11303140.html

    其实在战汉“釿”“斤”“金”有时是相通的。由此看来“共屯赤金”“五金”真就和“斤”“釿”有联系。

    此外,战国中后期韩、魏铸锐角布,“卢氏涅金”、“涅金”、“洮涅金”。此枚为天津博物馆馆藏。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7
    17楼 发表于2021-09-08 10:17:10
    赣州培丰:

    很多东汉的汉砖上都有“五金”二字,应该是五铢的简写,实际上就是五铢钱的纹饰。您这块铜片上刻着五金,个人认为铜权的可能性不大。早知道,在古代,铜就是钱,钱就是铜,用这么重的铜片做发码,相当浪费。而刻的字呢,不像是官刻,是否也可以排除官造或者官用铜权的可能呢?而东汉晚期自己魏晋时期,很多贵族没落,用琉璃壁代替玉壁的情况非常普遍。您这块,是否有可能为铜壁呢?圆形孔的物件大多和佩戴有关,出凸的玉壁琉...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其实这枚是不是能归为钱,还真可以再细致讨论。但一定会是铜权。因为,通常古人制作铜权在重量上很是标准,基本都是按照整斤整两,误差基本上相差不会太大。睡虎地出tu的秦简《效律》就是贯彻秦代统一度量衡政策的法律保证。它详细规定了核验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一系列制度,特别是对于度量衡器,规定了误差的限度:

          “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半斗不正,少半升以上;参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黄金衡羸(纍)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

            意思就是:

           斗不淮确,误差在半升以上,罚一甲;不满半升而在三分之一升以上,罚一盾。半石不淮确,误差在八两以上;钧不淮确,误差在四两以上,斤不淮确,误差在三铢以上;半斗不淮确,误差在三分之一以上;参不淮确,误差在六分之一升以上;称黄金所用天平法码不淮确,误差在半铢以上,均罚一盾。

           这枚权钱重量113,与111的东汉半斤重量仅为2克,误差即就是放在最严厉的秦朝,也超不过3铢。所以,肯定是东汉半斤的铜权。

           其实,在战汉,铜权并不少见,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有“在古代,铜就是钱,钱就是铜,用这么重的铜片做发码,相当浪费。”的疑问。本人就收藏有不少历代的各类铜权铁权,还有镏金的铜权呢。这些都是官权,因为只有官府,才有资格审验度量衡。

          另外,我也收藏有战汉时期的铜佩,通常这种铜璜都有纹饰,不带铭文,而且为了便于佩戴,都做得不是太厚,顶多2毫米多,否则就太笨重了,这枚厚达5厘米,113,显然佩戴身上太过笨重。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7
    18楼 发表于2021-09-08 10:18:32

    本人收藏的一些铜权铁权。

















    正式会员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08-13
    最后登录
    2024-06-06
    19楼 发表于2021-09-08 10:43:07

    谢谢楼主整理分享 学习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